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038875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目标之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2、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结合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很多观念都强调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要论述,这些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之上,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

3、新的时代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自然界对于人的整个生命不可或缺,就是人的生命本身。准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和谐共生,根本在于尊重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准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观,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准确理解人民幸福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

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生产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准确理解自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树立自然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既肯定人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又反对将人消解和漫灭在自然中;既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又反对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当前,我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

5、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确保了绿水青山常在,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不仅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摘编自陈雄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不可分割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B.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论述是对马克思主

6、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性发展,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上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新的时代内容。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作形象的比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D. 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不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引用马克思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是为了论证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的。B. 文章引用中华民族古语,是为了证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提出具有现实性、可行性。C. 文章主体部分先写人与自然是不可

7、分割的生命体,接着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层层递进,思路清晰。D. 文章多角度论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侧重论述了怎样才能树立此思想观念和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所以说,自然界对于人的整个生命不可或缺,就是人的生命本身。B.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准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观,就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C.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述,既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又肯定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8、,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也体现了论述者看问题的辩证态。D. 我国目前绿水青山常在,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得益于繁密的制度出合频度、严格的监管执法尺度和快速的环境质量改善。【答案】1. D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D项,“不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错误,原文说的是“不仅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

9、实可行的道路,而且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将原文的已然时态改成了未然时态。故选D【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A项,“是为了论证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的”错误,引述马克思的论述是为了论证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

10、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A项,颠倒因果关系;B项,“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准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观,就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说法绝对,将原文的两重必要条件关系变成了充分条件关系和递进关系;D项,“得益于繁密的制度出合频度、严格的监管执法尺度和快速的环境质量改善”原因不全面,漏了原因中的“污染治理力度”。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

11、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12、”“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纲要针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战略任务。一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二是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三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转型新动能。四是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五是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流,服务大

13、国特色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纲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体育政策规划制定。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19年9月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材料二:体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关乎民族未来,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纲要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出台的反映群众意愿、符合当前实际、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政策文件,因此能完美融入国

14、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体育强国建设也是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经过了早年的竞技体育一家独大阶段,中国体育走到了竟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需要并驾齐驱、缺一不可的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唯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并能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摘编自新华社2019年9月2日准确把握体育强国的时代内涵)材料三:体育发展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体育助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15、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体育助力“五大建设”的能力愈强,其自身获得的战略发展空间愈大。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既是体育自身提质增效、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推进这一进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体育强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邀约体育强国,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体育强国,促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寄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也是繁荣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体育发展实现多能全效更是依托体育强国。(摘编自鲍明晓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六大战略意义)材料四:近年,体育

16、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继续上升,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出快速蓬勃的发展势头,体育人群基础是实现体育产业增长的首要条件,预计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5亿人。在当今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及西欧,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位于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一些省、市。经济发达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体育的投入,而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的增加,又是体育产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发展体育产业,在一定的政治保证下,最为关键的经济决定因素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摘编自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