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0387944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5.16《前赤壁赋》课件华东师大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赤壁赋,苏轼,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

2、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苏轼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 我谪黄岗四五年, 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 疾病饥寒疑死矣。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

3、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我们都喜欢苏轼,喜欢苏轼豁达好玩的一面,其实我觉得,在豁达好玩之外,如果我们走进这个生命本体,就会发现,那里其实有令人非常难受的一面。,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赋是介乎诗歌与散

4、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 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二个儿子

5、,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司马光旧党。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

6、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御史台,因其旁多有乌鸦而称乌台或因旧时官吏品行得名,为贬义)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无实职。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7、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以散文成就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跟苏轼同游的客人是谁?,2010年,著名学者宋传伟先生根据多年的考证与研究,写出了著名散文苏轼何曾有客一文,对多年以来困惑人们的那个陪同苏轼游玩的“客”的身份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那个“客”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在文章中,作者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的剖析,得出了“现实中的苏轼”和“灵魂深处的苏轼”的论断,给文学界以很

8、大的启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

9、家羽化成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苏子愀然,正

10、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

11、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苏子

12、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对于我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

13、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穷尽的担忧,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乐甚 愀然 感悟 喜而笑,为何而乐?,观景而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朦胧迷离、羽化登仙,因何而悲?,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

14、渔樵者,欲求仙而不得 托遗响于悲风,得何感悟?,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人生短暂而长江无穷,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旷达乐观,水 月 人,苏轼之悲何来?,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乐:风月之美 遗世之乐 悲:吾生须臾 功业未成 悟:

15、物我无尽 物各有主 喜:共适风月 难饰悲怆,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留侯论苏轼,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写作特色,骈散结合 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 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

16、: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报。 2壬戌(rn x):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3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4徐:缓缓地。 5兴:起。 6属(zh): 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7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 8窈窕(yo tio)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9少焉:一会儿。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13冯(p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遗弃尘世。 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xi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