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84642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西州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湘西州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西州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西州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湘西州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论述类)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作文。作文之道是语言之道,也是人生之道,它不仅是一种技能,一种字词教学的延伸,更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理智与情感最直观而雄辩的方式。

2、从传统上说,无论是汉代贤良方正,还是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定终身,这种选才方式是中国独有的。古人视文章为立身之本,是个人修为,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里面藏着民族和个人的精神密码。具体到个体而言,作文也是认识自我的绝佳方式。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也包括贴近自我;我们称赞一篇作文写得好,其实就是称赞这篇作文中有作者独特的发现和感受。如何发现生活的美,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生和世界,如何不落俗套地思考问题,这些都有赖于自我的建立。即便是相同的作文题目,也要学习找寻属于自己的角度,有不同于别人的表达,这就是创造精神的培养。其它一些科目的教育,比如数学、

3、物理、化学,都是寻找公共答案。是印证已有的科学,而作文最需避免的恰恰是雷同,它不是求同,而是求异,是重在表达个体。你所看到的事物、表达的见解越特殊,越有说服力,这篇作文的价值就越大。作文教育为孩子的情感抒发、自我建构保留了一条精神通道,它是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作文没有现成的结论可用,不能照抄已有的表述,又要完成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记述,完成对一个问题的思索。那就要开动想象力,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心感受,并善于捕捉和定格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秘密。这样的思维训练,是精神成人的过程。也是人类思想丰富性的具体表现。不少人担忧孩子个性压抑,创造力不足,困于各种考试而不敢有冒险精神,这或许是一种现实,

4、毕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求稳是多数人的心理选择。要改变这种境况,创新作文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因为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培育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自我。由作文而来的语言训练,也是最好的思维训练。你观察到了,感受到了,也想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但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找寻最佳表达方式,是一个难题。既要遵从文体规范,又要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还要在文采上有风格、有特点,这种语言驾驭能力、文体驾驭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人带到一个虚拟与想象的世界,一个纯逻辑与思辨的世界,通过思想来实现一种精神遨游,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摘编自谢有顺创新作文教育 释放创造活力)1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文之道是语言之道,是字词教学的延伸,是一种技能,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核心。B. 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贴近自我,写作文就是要表达自我。C. 作文写作不能照搬套用,要开动想象力,要学会用眼用心感知事物,表达真心。D. 创新作文语言训练难点在于既要考虑文体,又要表意准确,文采上还要有特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作文放在个人和民族的精神高度进行论述,突出了作文非同寻常的意义。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证了创新写作重在表达个体,重在培养创造精神。C. 第三段先论述作文训练有助于思想

6、成熟,再阐明它能彻底改变学生的求稳心理。D. 文章分别从认识自我、构建自我和训练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的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文之道也是人生之道,是检验人的方式,因为在古代常常是一篇文章定终身。B. 作文最需避免雷同,描写的事物越独特、表达的见解越特殊,作文价值就越大。C. 很多家长困于各种考试的强大竞争压力,为了求稳而不敢让孩子写作时去冒险。D. 作文训练可以把人带到一个虚拟的纯逻辑与思辨的世界,是一次精神上的遨游。【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7、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B项,“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贴近自我,写作文就是要表达自我”曲解文意,原文说 “贴近生活也包括贴近自我”。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再阐明它能彻底改变学生的求稳心理”说法绝对,原文是“要改变

8、这种境况,创新作文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因为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培育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自我”。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作文之道也是人生之道,是检验人的方式,因为在古代常常是一篇文章定终身”颠倒因果,根据原文应该为“无论是汉代贤良方正,还

9、是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定终身,”。B项,“作文最需避免雷同,描写的事物越独特、表达的见解越特殊,作文价值就越大”以偏概全,除了选项所说,还有“越有说服力”这个条件。C项,“很多家长困于各种考试的强大竞争压力,为了求稳而不敢让孩子写作时去冒险”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

10、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

11、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

12、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世人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

13、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命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修贻书责之 贻:赠送,给予B. 第言之,勿以中外为间 第:在府第内C. 其群皆怨怒,谮之 谮:诬陷,中伤D.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俾:让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母郑,亲诲之学 范仲淹之贬饶州也B. 为

14、歌诗相倡和 臣为朝廷惜之C. 范仲淹以言事贬 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D. 今越职而言 帝纳吴充言而止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取字。B.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殿试)获得的最高功名。C. 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指官员辞职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 谥即谥号,古代王侯将相或高官名士死后,人们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奖性称号。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出身贫寒。他在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郑氏,亲自教导

15、他学习,他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纸和笔,只能以荻画地来学习写字。B. 欧阳修仗义执言。范仲淹被贬,只有高若讷认为这是应当的,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高若讷就把信交给了皇帝,导致欧阳修也被贬。C. 欧阳修深受器重。每次进见,宋仁宗都会向他询问执政的事;人们因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而视他为仇人,宋仁宗依旧勉励他敢于说话。D. 欧阳修心系国家。他与范仲淹、杜衍等结为“党人”,在他们被贬时,为他们辩护,主张与君子结成朋党,目的都是为了国家与朝廷的安危。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2)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答案】4. B 5. C 6. D 7. D 8. (1)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为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2)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有想要说的,就说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言之”解释错误,结合前文“今越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