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校本作业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6831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校本作业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校本作业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校本作业苏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校本作业苏教版必修4.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 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湓浦口(pn) 憔悴(jio) 六玄(yo)B铮铮然(zhng) 贾人(ji)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 D江浸月(jn) 呕哑(y)嘲哳(zh)1、C(A.“憔”应读为“qio”。B.“贾”应读为“g”。D.“浸”应读为“jn”。)2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明年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C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终岁不闻丝竹声。2D明年秋: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因”和“为”两

2、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3、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同是天涯沦落人。B 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3B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

3、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4、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B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5、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

4、: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6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身(托身) 为贾(商人)人妇 命(题名)曰琵琶行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 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C出官(京官外调) 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D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6D(因,这里是“于是”的意思)7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贬官,降职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B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C管弦:指音乐 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D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击节:打拍子7C(铁骑指的是披着铠甲的骑兵)8、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千呼万唤

5、始出来,_。嘈嘈切切错杂弹,_。别有幽愁暗恨生,_。_,老大嫁作商人妇。同是天涯沦落人,_。9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D“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9C(这二句写调弦,是为了表现琵琶女演奏技术之高,还没有涉及各自的身世问题)10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

6、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B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10B“主人下马客在船”不能理解为“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11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

7、足见技巧的娴熟。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11A琵琶女不愿见人,是因为她如今漂泊憔悴、心情抑郁而产生的矛盾心理。12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段没有写对话。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B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没有写这些是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C这一段没有

8、写众人。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D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12D“东船西舫”就是周围的船只。这么多船只上的人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境界中,同船的诗人与朋友自不待言了。13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诗人和客人的反映显然引起了琵琶女的注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知音,所以才主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世。B琵琶女对自己的才艺和年轻时的容貌颇为自信,当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使她觉得非常美好,因此在自述时仍流露

9、出对那一段生活的怀念。C“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妇”。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别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为她怨恨世人重色轻才,出嫁后丈夫又重利轻别,使她感到孤独寂寞。13C琵琶女人生的转折点不是家庭的变故,而是年长色衰。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14、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

10、。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二、课外阅读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15.诗的三、四两句,正面表现诗人思家,诗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诗中却想像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

11、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三、佳作赏析琵琶吟悠悠情彩蝶翩翩,飞入梦中,划破昏暗,在梦中摇曳生姿。七彩光芒,繁华盛世,仿佛回到了从前,一切都那么熟悉。一丝淡淡的欣喜不由在心中荡漾。忽然,传来一声刺耳的声音,彩蝶翩翩的影子支离破碎,一切美好华景片刻间烟消云散,一颗七巧玲珑之心瞬间被不尽的愁绪淹没。夜半梦醒,绣枕已湿。女子起身坐起,长发滑落腰际。她走到铜镜前,轻抚面庞。柳眉、凤眼、俏鼻、红唇,红妆依旧,只是眼角的丝丝皱纹,却是用脂粉也难以完全遮住。她久久凝视着镜中的脸。最终不过轻轻叹息,红颜易老,年华易逝光阴弹指而过。但京城万般宠爱、风光得意、纸醉金迷的场景,还是会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无法散

12、去。可是,这梦好累,真的好累。梳洗后,她命婢女取来琵琶,泛黄的琴面映着淡淡的月光,琴身精致一看便是不菲之物。女子轻抚琴身,眼泪悄然落下,沿光滑的琴面下落,坠入地面,无痕。这把琵琶已伴她多年。出师时,师傅便将它传于她,一直未曾离身。轻拨琴弦,一串清扬的乐符自指尖流泻而出。玉指翻飞,旋律连缀成一段忧伤清曲。琵琶声传千千思,细数过往心中事,芙蓉玉酿不再,唯见泪落千行淡撒衣衫。一曲未终,女子听见外面有人呼喊,便停了下来。本不愿出去,但抵不过船外人万般邀请。最终犹豫了一下,犹抱琵琶半遮面。月光下,女子身着白色罗绫衣裙,简单挽起的发髻上斜斜的插着一个珠钗,精致秀丽的容颜,弥漫着些许忧伤的眼眸,误让众人以为

13、仙子下凡。女子微微抬眸,一个青衫男子闯入视线,心里莫名有种熟悉感,暗想,也许是旧相识吧。稍整衣衫缓缓坐下。玉指轻弹,古朴的琵琶,沧桑的乐音,让人有些恍惚。心中的感情,全部隐在了弦中,声声直逼人心。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时如泉水叮咚,时如女子灵动,时如闺妇哀怨,时如宝剑出鞘,时如沙场争锋曲终抬眸,四目相对,两人默契一笑。从对方的眼中看出知音也。男子轻声询问:“姑娘京城人士否?”女子轻点头,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出,而她的心仿佛也回到了当初。十三岁那年,琵琶学成。凭着精湛的琴艺和出色的相貌,红遍京都。从此,她开始日夜为富家子弟弹唱,受到他们万般宠爱,他们为她抛掷千金也毫不在意。日子混混沌沌得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曾经,无数子弟说过要将她纳入府中,她都婉言拒绝。她明白,他们喜欢的只是她美丽的容颜;她想等的,是一个可以厮守一生的人。时过境迁,年华消逝,亲人散去。她最终也没有等到托付终生的人,而身边人也渐渐没了对她的宠爱。女子心中虽然早已料到,但巨大的落差与失落还是让她满心凄凉。后来,她嫁做了商人的妻子,但商人只是商人。他能想到的只有赚钱,他不会听她弹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