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447_460).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52572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447_46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447_46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447_46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447_460).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447-460)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文化给养提升境界叶 朗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物质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而精神活动和追求被忽视了。这样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而这个时代要求,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

2、活和需求、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奉献、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对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有人把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的传统。而它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他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宇宙人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不相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构成每个人的人生境界。中华文化强调人文修养,就在于引导人们

3、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中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宗白华提出,中国的艺术是灵的空间,中国的艺术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五年前,我们把青春版牡丹亭请进北京大学校园演出,和白先勇合作实施“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现在又启动新的五年计划。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提高他们的品位和格调,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排挤经典,也反对解构经典、排斥经典,把经典荒谬化。梅林在马克思传里讲,马克思喜欢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整个时代的,马克思每年都把古希腊的很多经典著作重新读一遍。梅林又引拉法格的话说,马克思恨不得把那些教唆工人远离经典的

4、卑鄙小人挥鞭赶出学术殿堂。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人民日报 )1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华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与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B中华文化强调人有高级的需求即精神的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C中华文化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D中华文化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在人们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变化,人就有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B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离不开中华文化。C中

5、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因此,要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承。D文章引马克思的故事,目的是强调人们要阅读学习文化经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已成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应时代要求必须拯救人们的精神。B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因不同,就构成了每个人的人生境界。C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请进校园,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D因为经典能提高人们的品位和格调,能提升人生境界,所以人们离不开经典。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19分

6、)完成47题。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3分)A、以其无利于晋 B、吾其还也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5、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C、/ D、/6、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3分)例:夫晋,何厌之有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大王来何操C、以其无礼于晋 D、若属皆且为所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译: (2)

7、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89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8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各是什么?(5分)第一首是从_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_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_角度来评价的。9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1)_。(2)_。(3)_。(三)名篇名

8、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2)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荆轲刺秦王)(3)_,大礼不辞小让。_,我为鱼肉,何辞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发愤著书张大可司马迁受腐刑在天汉三年十二月,出狱大约在天汉四年二、三月。这年司马迁四十九岁,出狱后被用为中书令。中书令本由宦官充任,而司马迁因受腐刑得此官,他认为是人生极大的耻辱。他在报任安书中凄怆满怀地诉说他的痛苦,司马迁一气排列了十种耻辱,这都是人世

9、间的极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极矣”。它使司马迁陷入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痛苦境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这种心境下,给予司马迁以生的力量,唯有那无声的立言事业还未完成。司马迁身受腐刑,体味三重,人主的喜怒无常,便意味着人臣的祸福莫测。专制主义的荼毒,擦亮了司马迁的眼睛,使他看清了“明主”这一绝对君权的残忍本质,深深认识到过去“以求亲媚于主上”是“大谬不然”,于是一反常态,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冷漠。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已五十三岁,任中书令已五年,他除了埋头撰述史记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这时,司马迁的好友益州刺史任安,心中沉不

10、住气了,他觉得要给司马迁以鼓励,给他写了一封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的信,好似一石击起千层浪,它把司马迁积滞在心中的郁闷引发出来,爆发在回信报任安书中。在这封信中,司马迁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专制君王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慷慨悲凉,理正而辞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千多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既然宫刑是人生最大耻辱,为了人的气节尊严,就应早早自裁结束耻辱;但为了实现著述理想,立名后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可是活下去,又遭世俗非议,等于继续受辱,即“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这种既觉得应该死而又不能去死的思想纽结,折磨得司马迁神不守舍,多次想到

11、去自杀。最后司马迁抉择了隐忍立名的自新之路。也就是说功名重于名节。当一个人功名已就,或者以死可以立功名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死节;当一个人才能未尽,功名未立,死节不过如九牛一毛,不能产生社会影响时,他就应该隐忍发愤,建立功名。司马迁正是在这一基准点上找到了死节与立名的统一。所以在史记中,他既表彰那些死节者,又表彰那些隐忍苟活者,把历史人物的死写得生动有情。史记中写了许多不甘屈辱,为保持名节而死的义士。齐国布衣王蠋在齐国沦丧濒于灭亡之时,仍“义不北面于燕,自尽身亡”;田横耻于降汉,自而死,他的五百宾客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李广不堪“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项羽兵败愧对江东父老而自杀。司马迁称赞这些

12、慕义而死的人,具有“高节”,“岂非至贤”,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象屈原那样“死而不容自疏”的高洁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然而,在逆境中奋发,忍辱负重的志士,更加难能可贵。勾践卧薪尝胆,坚韧顽强,发愤雪耻,终灭强吴而称霸王,司马迁不仅许之以“贤”,还赞其“盖有禹之遗烈焉。”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重后世,司马迁赞其为“烈丈夫”。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履典军奉旗者数矣,可谓壮土”,但是,当他被刘邦捉拿,为人奴而不死,受辱而不羞,“终为汉名将”,司马迁赞其为“贤者诚重其死。”这后一种忍辱负重的志士,司马迁认为更是值得敬仰的男子汉,“烈丈夫”。这一观点,不仅与世俗相违,而且颇谬于圣人的是非。一般世俗

13、观点,认为忍辱负重是贪生怕死,若被刑戮,“中材以上且羞其行”。孔孟遗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那些一遇侮辱就轻身自杀的人,在司马迁看来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勇士。慕义而死,保持名节;忍辱负重,自奋立名,怎样处理好这二者的界限是很难的。前已述及,司马迁提出了一个“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标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不是不可牺牲,而要让它闪光,死得有价值。一个人若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待后人评说,而仅仅以一死来对黑暗进行抗争,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马迁在忍辱与生死的痛苦抉择中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他从沉痛中奋起,坚强地活下来,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完成史记。司马迁终于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忍辱著书,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节选自张大可著的司马迁评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A发愤著书,所谓“发愤”,就是指一个人身处逆境而其志不屈,更加激扬奋发而有所作为。司马迁就是如此。B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崇高的人格。C本文择取了司马迁的重要人生阶段,评述了他发愤著书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史记的内容、体例,升华了史记的主题。D司马迁身受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