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344606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报告-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简要内容: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着重开展了下列生态农业实践活动:以生态型肥料带动生态农业。南平生态农业、惠州特色效益农业、南丰蜜桔、北京三元牛奶、重庆光大奶牛梦工场和“生态源”有机生态肥等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生态农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总是由产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的发展是以工业研究实验室推动的,它通过研发,把最新、最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爱迪生的门罗“发明工厂”、通用电气公

2、司研究实验室、贝尔电话实验室等。信息文明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由信息业的研发部门推动的,它通过研发,把最新、最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ibm研究实验室、英特尔公司研究开发部、微软研究院、摩托罗拉研究院等。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产业的发展,也是要由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研发推动的。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就是中国生态产业的研究实验室。一、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是在国家“xx规划”重点项目的基础上成立的,集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40多名博士、博士后以及20多位农业科技和农

3、业经济专家,提出按照“管理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七个环节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进行有规划的连接,形成“低耗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着重开展了下列生态农业实践活动:以生态型肥料带动生态农业。从农作物秸秆 、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有机原料着手,开发有机速腐增肥剂和有机生态性肥料,把人为中断的农业生态循环连接起来,提高土壤有机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为生态农业提供土肥基础。已在全国建立了河南漯河、浙江湖州、河北青县、湖南岳阳、湖北荆门、山东菏泽和吉林柳河等生产有机生态肥的工厂。该有机生态肥的使用,带动了河北青县蔬菜、福建武夷岩茶和广东惠州柚木等的大发展。探索山区生态农业合作

4、经济模式。指导成都广地公司租赁了大邑县金洞子周围几个村的荒山荒地,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将农村原有的村社生产队结构与生产责任相结合,把单个的农民变成公司成员。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还提高了土地回报率、资本收益率和科技贡献率。在短短的几年内,使加盟的各村道路畅通,人均收入增加,由贫困村变成中等水平村。进行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在广西扶绥县上兼村进行全国首家生态文明村建设示范,成立了村级可持续发展规划办,制定了村15 年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已逐步实施,设计了村标、村歌,建设了村级生态公园,对人居环境进行了生态化改造,打井修路,抗旱保收。在广东罗浮山、湖北钟祥市、湖州菰城村、福州罗源

5、畲族乡、北京平谷大华山镇等城乡也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二、中国生态产业的实践与中国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的研发活动同步,我国一些地方的农业也率先走在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如今,生态农业产业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纷纷破土而出。我们调研了如下生态农业产业:(一)南平生态农业福建南平市独创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其基本内涵是: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农村发展的需要,遵循自觉自愿、双向选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牵引相结合的手段,从各级涉农部门和科技单位选派大批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到农村生产一线,为农民群众提供直接、长效的科技服务。南平市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和

6、生产开发性项目源源不断地导入农村,以直接、便捷的方式实现了低成本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于农村一线,搞培训,抓指导,建项目,树典型,把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引向农村,形成畜牧、茶果、竹木三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延平畜牧、建瓯笋竹、武夷山茶叶、光泽肉鸡、顺昌柑桔等生态农业产业。南平生态农业的特点是:1、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市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面积128.17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县级自然保护区7处。还启动了闽江上游绿色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所有这些,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

7、定了坚实的基础。2、确立多种类型的农村生态经济运作体系全市以生态户、庭院经济为起点,逐步发展到生态村、生态镇、生态农场(牧场、渔场和林场)、生态县和生态市。如今在山区、丘陵、河谷、城郊等不同的区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范点,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108个,沼气百池村50个,沼气利用示范户8000户,开展“猪沼果”模式的达XX户,实施“猪沼稻”模式的达10万亩,实施“牧沼稻”模式的达2万亩,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有效推广。顺昌、松溪、建阳被列为国家和省级的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市),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农业运作体系基本形成。3、绿色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绿色农

8、产品原料生产基地36.7万亩,有机食品基地0.7万亩,年产值达7.34亿元,并有79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标志,6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19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权,逐步形成融产地环境检测、原料种植、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科研推广、服务保障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4、大农业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奶牛业从传统养殖逐渐转向规模化,形成了以长富和大乘集团为主体的南方重要奶业基地。水产养殖业发展成为全省重点淡水渔业养殖基地。畜牧水产业占农业的比重已经达到34.2%,部分县市甚至达到50%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出现良性发展的态势,发

9、展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农业,创造出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二)惠州生态农业广东惠州市近年来调整种植结构,将过去以粮食为主,改为粮食、蔬菜和水果各占1/3,形成了以惠州梅菜、甜玉米、马铃薯、韭黄、荔枝、龙门年桔、特色蔬菜以及花卉为代表的八大特色农产品。惠州生态农业有以下特点:1、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市惠州梅菜、甜玉米、马铃薯、荔枝、龙门年桔、韭黄、特色蔬菜和花卉等八大特色农业面积达150万亩,总产值达25.3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35.14。目前已形成了6个5万亩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惠州梅菜亩产值1600元,甜玉米亩产值l6

10、00元,马铃薯亩产值3000元,龙门年桔亩产值 3730元,韭黄亩产值8000元。发展特色农业较好的村庄都建起了新村,盖起了新房,如“马铃薯楼”、“梅菜楼”、“甜玉米楼”、“韭黄楼”、“年桔楼”等等。2、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实施特色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目前拥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市级农业地方标准l4项;八大特色农业均有相应的地方标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l00多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马铃薯1个,有机蔬菜品种55个。农业标准化步伐的加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XX年出口鲜菜26万吨,同比增长10.6,创汇5200万美元。其中

11、供港澳l5万吨,占全省供港澳蔬菜总量的60。3、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l48家,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年销售收入4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29.6,带动农户l7.6万户,平均增收2835元。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具有科技、人才、市场、资金等优势,初步建立起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市政府加大指导力度市政府对农业的指导新开辟了两项工作。第一项,针对50万户农民,开通三条农业资讯:一是“农信通”,每周发布三条农业信息;二是“菜篮子快讯”,通报产销情况;三是“12136热线”,随时解答农业技术问题。第二项,设置镇级检测站49个

12、,基本上建成了市、县(区)、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网络。XX年共抽检蔬菜样品22.7万个,合格率94.2;水果样品2283个,合格率89.9。(三)南丰蜜桔产业南丰蜜桔是江西南丰县特有的优良甘桔。近年来,南丰县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创世界名牌果业,建绿色生态桔都”的战略目标,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南丰蜜桔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做到:1、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兼顾南丰蜜桔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型山场的开发,必须经过林业部门的论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荒山、荒

13、地、荒坡开发种植,严禁开垦25度以上坡地。山地严格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蓄水”的模式开发利用,修筑等高梯田,内壁开挖竹节保水沟,外壁筑生物埂,种百喜草护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对全县山地进行系统调查,宜桔则桔,宜林则林,在必要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退桔还林,保护固有的生态环境。同时大搞防护林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坡改梯工程,实现桔园开发从无序到有序、从单一到综合、从低水平到高标准的”三级跳”,提高了山林资源的利用率。2、产业效益与食品安全同步提升南丰县遵循原产地域产品南丰蜜桔的国家标准、绿色食品南丰蜜桔的省级标准,制订了无公害食品南丰蜜桔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南丰蜜桔标准化生产技术

14、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印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发至农户手中,大力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培训,使南丰蜜桔逐步按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生产种植,按照投入品管理制度规范使用肥料农药。还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用量,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3、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友好共存在桔园开展生态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首先是改良土壤,推行翻耕改土,增加绿肥套种,促进土壤有机质不断提高。其次是实行生草栽培,引种藿香蓟等良性杂草或豆科植物,既改善桔园小气候,又为桔园天敌提供栖息场所。第三是改良施肥技术,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化肥与微肥相结合,推广高效高产平衡施肥技术。第四是实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重

15、点推行“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猪一沼一果”生态种养模式、坡改梯百喜草生物护埂技术、桔园套种绿肥技术等生态管理技术正逐渐在南丰蜜桔园推广应用, 南丰蜜桔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南丰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北京三元乳业北京三元集团生产的三元牛奶,是国内唯一获得世界最高准入资格欧盟标准的牛奶。为了从根本上强化对奶源质量的控制,三元集团建立了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拥有45个牛场和相关企业。修建牛舍,整治环境,改善水源,研制饲料,使奶牛完全生活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中。奶牛总存栏数达到35万头,其中优良成母牛l7万头,年

16、产优质原料奶15万吨,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良种荷斯坦奶牛饲养基地和优质原料奶供应基地。三元集团首先注重抓管理。所有奶牛场全部采用以色列引进的管理软件,可以针对奶牛的实际情况做出 28种报告,随时监测每头牛的具体情况。奶牛场配置了数码照相机和计算机,给每头奶牛建数码技术档案,将其号码、图像、谱系等全部通过数字化输入电脑,实行网络化管理。其次注重抓饲养工艺。在吸收意大利tmr饲喂技术等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首创现代化奶牛高产技术集成模式,即edtn模式。第三注重抓技术质量。从以色列引进全智能化机械挤奶设备,通过奶牛身上的磁感应标记牌直接连通挤奶设备上的感应器,全程电脑智能控制挤奶过程,并及时反映出的牛体、牛奶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