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38030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2015年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4.答案:C 解析:适:到,往。5.答案:D 解析: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此处“右职”为“重要的职位”。 6.答案:D 解析:“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错,应是“实现退隐的心愿”。7. 答案:(1)史思明派遣使者劝说诱降,穆宁当即斩杀了使者。郡县的人害怕叛贼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队侵犯,就解除了穆宁的兵权即管理东光县的职务。解析:(1)关键点:“说诱”劝说诱降,“之”使者,“夺” 解除,“摄 ”管理。1字1分,句意通顺2分。(2)(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设置防守士卒来征收来往

2、商人税钱,又放纵士卒抢劫掠夺,导致来往行人几乎断绝。(2)关键点:“税”名词用作动词, 征收税钱;“剽” 掠夺,“殆” 几乎,1字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穆宁,怀州河内人,父亲穆元休,以文学著名,撰有洪范外传十篇,开元年间进献给朝廷,玄宗赏赐布帛给他,并授予他偃师县丞,安阳县令的官职。怀宁清廉慎重刚强正直,看重结交朋友,把重视气节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年轻时因考中明经科而被朝廷调任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开始叛乱,伪政权委任刘道玄为景城太守,穆宁首倡大义,起兵对抗,将刘道玄予以斩首,并传递檄文给各州县,当时响应的人很多。贼将史思明前来侵犯穆宁所在的州县,穆宁便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带领军队抵抗

3、。史思明派遣使者劝说诱降,穆宁当即斩杀了使者。郡县的人害怕叛贼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队侵犯,就解除了穆宁的兵权即管理东光县的职务。起初,穆宁随行采访使到各地考查,曾经路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私下交谈中估计安禄山会叛乱。到这时,颜真卿也倡导大义,发动平原郡士卒抵抗安禄山。正巧穆宁暗中派遣使者送书信给颜真卿说:“您是为了保卫国君吗?”再没有写别的话语。颜真卿接到书信后大喜,因而上奏委任他为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穆宁将长子托付给同母弟说:“任你带我这儿子到哪里去,只要不断绝后嗣就行。我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接着,来到平原对颜真卿说:“祖先已经有继嗣的人了!古人所说的死有轻于鸿毛者,我穆宁就是,希望能

4、帮助您平定危难。”颜真卿郑重地答应了他。在这以后,因穆宁有的谋划未能付诸实施,颜真卿迫于形势严峻,放弃平原郡城,夜里渡过黄河向南溃逃,到达凤翔去拜见唐肃宗。肃宗皇帝询问抵抗叛贼的情况,颜真卿说:“因为没有采纳穆宁的建议,导致功业未能完成。”肃宗惊奇这句话,就派人乘驿马快召穆宁入朝,打算委任他重要的职务。恰巧颜真卿因为直言上奏违背皇帝的旨意,委任穆宁的事就停了下来。上元二年,穆宁多次升官,做到了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使处理事务。副元帅李光弼正因军粮跟不上发愁,有憎恨穆宁的人在李光弼面前诬陷说这与穆宁有关,李光弼便扬言要杀掉穆宁。穆宁直接抵达徐州晋见李光弼,以大义来晓谕,始终也不屈服。李光弼很器

5、重他,穆宁得以继续担任他的官职。广德初年加授户部郎中。此时,水路运输受到阻碍,运输粮饷要由汉水、沔水经商山再抵达京城。朝廷选择镇守夏口的人,下诏让穆宁担任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财横暴,不守法规,设置防守士卒来征收来往商人税钱,又放纵士卒抢劫掠夺,导致来往行人几乎断绝。李忠臣的辖地和穆宁只有一条淮河相隔,由于他害怕穆宁的威名,抢劫掠夺之事也就停止了。沔州别驾薛彦伟因事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他便用杖责打薛彦伟而致其死亡。穆宁因此获罪被贬职为虔州司马,再被贬职为昭州平集县尉。穆宁性情刚毅,不能侍奉权贵,掌权的人认为他不能依附自己,而且害怕他难以制服,所以将他安置在闲散的官位

6、上,穆宁因不得志而缄默不说话,他认为:“时世不容我,我也不能曲从时世,这不是我进取的时候,就此隐退了吧!”随后以有病为借口,居住在家中,请假好几次都是长达百余日,亲戚朋友强劝他,这才又参加了一次朝会。皇帝在奉天城,穆宁到皇帝所在的处所,被拜受为秘书少监。德宗返回京城,穆宁说:“可以满足我的心愿了。”于是上书称病,请求免去官职返回东都。8.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2分)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1分),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2分)(答满两种手法满分,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 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

7、、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3分)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3分)【简要赏析】送客归京: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作者对朋友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情谊跃然纸上。颔联以轻快笔调,想象朋友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登舟而去,抵达京城时,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无比欣羡。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尾联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

8、饮欢谈的美好情景。东城送客马上:前两句写晌午时分,孤烟袅袅,朋友乘船从城东离开时,诗人远远望见一池春水中双宿双栖的鸳鸯,心中生发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后两句写渔童如果懂得沧浪歌中寄寓的“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的道理,就会嘲笑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自己,以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尘世功名利禄束缚,欲归隐而不得的无奈苦恼。10.答案:(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1.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 、D不得分。(A项“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无中生有。D项 “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言过其实。E项“黑洞”主要是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大。) 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插叙“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说清“我”等小伙子的原因,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增强了小说的悬念。插叙的运用,将“我”在等那个卖坏栗子的小伙子的情节放在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插叙文字从语言、肖像等方面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子“立子”打扮怪异、油腔滑调的混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立子一岁半,父母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与父母见面不到十六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遍地的网吧,使得无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搞到上

10、网的费用,甚至偷盗家中财物。社会管理与教育的缺位,对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遍地的网吧,社会管理还不够到位。(每点2分)小说以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构成标题,形式特别,意蕴丰富。(2分)从情节结构上看,“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故事是由“栗子”引出并向前推进发展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2分)从人物塑造上看,“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塑造了因深陷网吧不能自拔,以致于坑蒙拐骗的青年形象。(2分)从主旨表达上看,立子向“我”兜售坏栗子,引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巧妙暗示小说主题。(2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对吴大观转系的原

11、因概括不全面,促使他转系的原因主要是“中学时代就对航空有着极大兴趣”,加之“目睹了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而受到刺激,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口号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B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综合国力较弱,我国尚没能掌握这项核心技术”表述不够准确。文中提到“1956年11月,他(吴大观)亲自领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的喷发1A发动机。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发动机上台试车”,说明我国已部分掌握了发动机的核心技术。D项“只有包括吴大观在内的十名专家坚持自行研制”表述错误,原文是“不少人极力主张引进国外成熟的发动机,只有少数人坚持自行研制”,没有明确人数,而“吴大观在内的十名专

12、家”只是“联名上书邓小平同志,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后经邓小平批示,太行发动机项目才得以立项”。)(2)客观原因:国家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掌握不了这一核心技术,就容易受制于人,阻碍航空工业发展。因此自主研发“中国心”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支持,党中央高度重视,使“太行”发动机项目得以立项。技术引进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基础。主观原因:以吴大观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吴大观等专家历时十八年的奋斗和无私奉献。(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3)照应标题中的“中国心”和“中国情”。以梁焱“我的外公是一个中国人”这样朴素

13、而含义深刻的话高度概括吴大观的一生:他的一生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中国,他研发的是“中国心”,他满怀的是“中国情”。从一个晚辈亲人的角度评价吴大观的一生,朴实、真实、亲切,表现了后人对他无私奉献的一生的理解和崇敬。用别人的评价侧面描写吴大观的形象,丰富了传记的内容和写作角度。(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4)观点:吴大观用一生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完美地诠释了他的“中国情”。理由:求学时期,为了“航空救国”,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系转学航空系。婉拒留美邀请,学成归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中,屡创佳绩。在引进和仿制航空发动机的过程中,摸索出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之路,为中国第三代

14、战机装上了“中国心”。时刻忧心祖国的发展,以国家建设发展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捐献巨额党费。(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13.A(“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固步自封”偏重在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规矩办事。) 14.C(A项不合逻辑;B项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15.B 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察语言的连贯,整段文字的话题为“家风”,围绕现在如何对待家风,以及媒体的责任等问题进行解说,结合上下文的反语境以及标点符号来看,第句是一个总结句,不应放在句号的后面,故按照先“引导”后“应对”的逻辑顺序可以确定句号前的语序应为。再结合后面语境的提示,第促进中“广大群众”参与、传递,可知放在最后,由此确定句号后的语序应为。故此答案为B项。 16.【答案示例】“爱心诈骗”横行,完善法律才行。17答案示例 (1)无所不至无微不至 (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 (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无所不至”明褒实贬;“离我而去”会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1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