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334864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篇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海 南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暑期“三 下 乡” 社 会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班级: 姓名: 日期: 科学发展观-国际旅游岛-新农村建设 为认真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省学联“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功国际旅游岛”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我校秉承党委领导,学工处、团委指导的理念,切合主题,精心策划、认真准备了此次下乡活动,并最终组建三支实践小分队,分别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农村经济考察队、践行科学发展观农村教育考察队、建功国际旅游岛民族地区调查

2、队”,深入黎族自治县对黎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进行全面的调查,采用家访、问卷调查、宣传画册、新闻报纸、文艺演出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面广、影响深远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同时借机锻炼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实践中感受科学发展观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 一、下乡考察 在组织队员召开出发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最终确定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考察的路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7月5日上午在学院领导的致辞和欢送下,带着学院领导和全院师生的期望,我们团队踏上下乡征程,在与地方单位取得联系后,于中午时分到达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昌江

3、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孔车村。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孔车村,放眼望去一片发展的趋势,村容整洁,文化丰富。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村支书助理是大学生村官,同时也了解到了孔车村的经济、教育、文化,当谈到教育的时候村支书很自信的告诉我们昌江中学是海南省第一个实行高中免费、政府资助的中学。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黎族夫妇家中,亲 1身感受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民族文化,黎族人民很热情,农民大叔给我们送来了清甜可口的椰子,农民大嫂拿出了她自己织的黎锦,给我们讲述了黎锦的制作工艺、色彩含义和穿着场合,在与大叔大嫂的交流沟通中,我们获益匪浅。借此契机,我们

4、还了解了“三月三”的节日内涵,“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在“三月三”这一天,所有的黎族、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身着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各自以不同的形式庆祝节日。 车子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在经过4小时的行程后,我们来到了第二站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志针村,漫山遍野的是农民种植的橡胶树,在与当地农民的交谈中,得知橡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和乡亲们聊天中,我们感受到了黎族人民的纯朴和热情好客,品尝了白沙三宝:蜂蜜、绿茶、酸鱼。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新农村的建设,崭新的农村公路

5、,现代化的住房,先进的养殖和农场实体。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橡胶树林资源的丰富,许多品种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导致当地橡胶树没有得到合理新老交替,其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挖掘,管理、保护方面的问题也厄待解决。 在白沙县度过下乡的第一晚,我们早早踏上了去五指山的路程。来到五指山市我们参观了民族博物馆和民族特色商品展销中心。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黎锦、作坊和生活用具,了解了黎族的五大服饰:哈方 2言、赛方言、杞方言、润方言和美孚方言服饰。五指山之行,收获颇多。在前往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路上,为使本次下乡更成功,我们外出计划路线,随机参观了万冲镇三柏村,与当地百姓进行

6、心与心交流,谈话中了解到三柏村经济上的滞后、农民能够自给自足,年纯收入不过1000元。调查中了解到,当地由于深入海岛中部,经济相对滞后,加上土地缺水缺肥,稻谷收益不被看好,政府政策和医疗制度尚未完全落实到人民手中,人民渴望在在国家新政策下脱贫致富。 结束了三柏村之行,我们来到了中国香蕉之乡-乐东黎族自治县,参观了当地的永甘小学。新农村建设下的校园,教育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在学校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乐东县保定村。当地老百姓很是热情,送来了黎族人民自酿的糯米酒。沟通中,我们与黎族人民对起了山歌,跳起了舞蹈。黎族人民给我们讲述了摇篮曲歌词含义是黎族青年长大后,用箭打猎,谋生和孝敬父母。在与

7、一位经历过“纹面”风俗阿婆的交流中,她给我们讲述了“纹面”的来历。“纹面”是旧时黎族妇女的重要特性之一。有关“纹面”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纹面”是一种图腾,是爱美的表现;二是“纹面”是因为躲避农奴主抢霸而不得已自残行为;三是“纹面”是农奴主为辨别家奴而强行打上的标记。四是“纹面”是黎族女儿的标志,有死后认祖之用。第四种说法,是最接近现代说法的。告别乐东人民,我们计划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但因天气和路途等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保亭站。“三下乡”少数民族调研路线基本完成,调研回来,留给我们无尽的是对黎族文化的探索和追求。 3二、新政策、新形势下建设新农村经济、教育和医疗的模式 1、新政策、新形势

8、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深入农村,实际考察农村生态、经济和农业发展模式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实施以来特别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新形势下取得的巨大变化,通过采取家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与老百姓实现了心连心的沟通与交流,下面是采访记录的黎族百姓建设新农村的先进理念: (1)普及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化劳动,农村经济成倍翻涨。 从古至今,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未脱离过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永恒动力,它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了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9、机械化生产,必将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农场划分不同实体,改变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集中资金和技术,发展规模经济。 传统农村经济的不足在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分散,加之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使得农业生产缺乏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增收缓慢。在新政策、新形势下,白沙县牙叉镇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道路。在发展农村经济上,率先运用工业化理念,并结合当地特色绿茶工艺和橡胶工艺,走出了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 (3)兴办农家乐,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新形式下,发展绿色观光农业。 白沙县细水乡花道下村是一个深入大山深处、地广人稀,常住人口只有134口人的小村

10、庄,橡胶种植是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人口少,但是该村却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深远幽静、枝繁叶茂的大山,加之清澈见底的南渡江水,无愧于山清水秀一词。在践行科学发展观、 4篇二: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2013年暑假“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 研 报 告 泰山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新河环保调研 一、导语: 为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在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志向,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引导在校大学

11、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市情民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长实践才干,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奋发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我们泰山医学院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三下乡” 作为一名泰山医学院的大学生,我深知应该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重要指示,并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团委的号召,充分发挥青年在校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中的生力军作用,让自己广泛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我很荣幸积极地参加了本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参与了“小新河环保调

12、研”。 二、调研背景: 小新河是微山县一条主要的河流,它的中上游主要在梨树湾,沿河流域主要是一些环境比较好的小区,几乎没有什么工厂存在,因此在它的中上游地区是很少有污染的。而小新河的下游流域,也就是一中地段,因为工厂比较的多、餐馆也比较的集中,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小区的周边环境较复杂,所以在此流域小新河的污染就很严重了。再加之小新河的下游又与微山湖交汇,微山湖水的倒灌以及湖水中漂浮垃圾的流入,又加重了它的污染。 本次我们泰山医学院暑假“三下乡”小新河环保调研小组主要针对小新河的污染状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旨在弄清它的污染源头,污染物类型,污染影响的程度,给我们的小新河的治理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

13、见和建议。并通过对小新河的环保调研活动,积极的向我们小新河流域的社区居民宣讲环保的重要意义,倡导大家对“中国梦”生态环保的大力支持。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 、调研时间: 2013年7月20日-2013年8月15日 (二) 、调研的地点及方法: 地点:小新河下游河段(重点在一中流域)、小新河中上游河段 方法:、小组成员分批在小新河下游(一中流域)进行污染物的来源调查以及主要污染物的调查; 、对河道两岸的排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沿岸的排污方式(直接排放、通过污水处理然后排放); 、配合小组成员对小新河一中河段沿岸的小区进行走访,收集有关小新河原来面貌的相关情况;、小组成员对小新河的现状和原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小新河污染的严重程度; 、对小新河的中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进行周密的勘察,以书面形式总结小新河的污染问题; 、对每天小新河的走访与调查均要写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