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34818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2、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汴梁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九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丝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

3、,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清明”的概念(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还时有争论,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入胜。它有界画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4、。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

5、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注】 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1. 下列关于宋代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的确立,这些因素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B. 宋代绘画和唐代绘画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各有千秋,但唐代因为未设画院,故导致唐代绘画的整体艺术水准稍稍逊于宋代。C.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精品力作,使宋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D. 宋代的一些绘画作品在表现帝

6、王、贵族和宗教人物的同时,也关注平民生活,已经具有了突出的民本、民生倾向,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飞跃。2. 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九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B. 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C. 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绝无仅有的。D. 清明上河图所体现出来的世

7、俗化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倾向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既有整体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既介绍了艺术成就,又介绍了研究价值;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必要的说明。B. 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宋代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而清明上河图是文中的重要论据。 C. 宋代设立的画院,在制度上保证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也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D. 张择端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卖白菜莫言(1)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警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2)“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3)“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4)“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5)“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6)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7)“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8)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

9、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9)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下来。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

10、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10)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己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

11、,把饭吃到哪里去了?”(11)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12)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13

12、)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14)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15)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16)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17)“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18)“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19)老太太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20)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

13、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拾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21)“娘,”我哭着说,“我”(22)“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23)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2岁时的一件事,作者一辈子都刻骨铭心地记着。他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因为他确实多算了老太太的一毛钱,失了诚信。B. 本文语言平实、干净,又很有质感。许多文句经过锤炼,内涵丰富,譬如文中描写太阳“仿佛随时都要

14、熄灭”,就隐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C. 文章结尾,从遥远的回忆突然跳转到现实,虽只有寥寥数语,却饱含感情,升华了主题,使文中所叙述的事件有了更现实的意义。D. 这篇散文以小见大。卖白菜,本来是生活中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却成为了一件意义丰富而深远的事。5. 文章第(9)段插入叙述了那棵最小的白菜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6. 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新长征路上 杨澜采访崔永元画外音:小崔策划和制作的革命理想主义史诗电视公益行动我的长征已胜利结束。一群普通人,用一年时

15、间走完了七十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在路上,他们受伤,感动,收获。杨澜:对比刚出发时,你觉得当初的期待实现了几成?崔永元:当时我觉得我是带着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在走。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奥运会上,我们得的多是个人金牌,团体的就得不着。新长征过程中,队员天天闹矛盾,谁跟谁都不客气,互相不宽容。杨澜:我记得你当时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着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崔永元:他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志愿者,带着不同的目的和对长征的不同理解,本着自我管理的行动规则走在路上,争吵和冲突时常发生。杨澜:据说长征过程中有一次危机,然后你就要解散队伍。当时你是用咆哮的方式说的还是很冷静地表达?崔永元:那次危机是关于队员不文明举止的问题,影响了当地老百姓。我咆哮地宣布就地解散,不要玷污红军。事后我去跟队友谈心,谈了差不多四个小时。杨澜:你原来并不是一个热衷说教、热衷教育别人的人,突然你认真执着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样的变化在你内心产生了?据说后来你的期待标准发生了改变,甚至在长征走完以后,你并不像之前那么失望了。崔永元: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同时他们也在进步。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