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327614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3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讲义(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第七章 信息化绩效评价,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理解绩效、信息化绩效及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 掌握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方法; 掌握建构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了解不同组织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能够运用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信息化绩效评价。,7 信息化绩效评价,7 信息化绩效评价,7.1 信息化绩效评价概述,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3 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7.1 信息化绩效评价概述,对于绩效的概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

2、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绩效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除此之外,学术界对绩效的内涵还普遍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活动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的表现”。 我们赞成“绩效是行为和结果”,即绩效是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行为是达到结果的基本条件。,7.1.1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1、绩效的概念,7 信息化绩效评价,7.1 信息化绩效评价概述,(1)信息化绩效的概念 信息化绩效是信息化业务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一定范围内信息化运行过程的状况及运行结果。信息化运行过程是指组织通过有效

3、配置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资源以及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信息化运行结果是指信息化的实施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7.1.1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2、信息化绩效,7 信息化绩效评价,7.1 信息化绩效评价概述,7.1.1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3、信息化绩效评价,7 信息化绩效评价,评价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以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制度对评价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过程表现以及行为结果进行正确评判的过程。 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绩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范围和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信息化绩效评价划分

4、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两大类型。,7.1 信息化绩效评价概述,(2)信息化绩效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绩效的间接性。 信息化绩效的长期性。 信息化绩效的互补性。,7.1.1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2、信息化绩效,7 信息化绩效评价,7.1 信息化绩效评价概述,7.1.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意义,7 信息化绩效评价,开展信息化绩效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克服上述困境,因此信息化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信息化进程。 2、促进信息化战略的制订和实施。 3、规范信息化管理控制。,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

5、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泰(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解决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有力工具。,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把要解决的系统问题分层系列化。 (2)依据专家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层次中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权值。 (3)通过综合计算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得到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并以此结果作为评价或选

6、择方案的依据。 (4)检验判断的逻辑一致性。即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运用AHP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合理性。,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要解决的系统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按照最高层、若干中间层和最低层的顺序排列起来,用连线把上下层之间有联系的因素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7-1)。,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建立层次结

7、构模型 图7-1 层次结构模型,信息化绩效,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2)建立判断矩阵层 对层次结构模型中每一层次的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并用数值表示判断结果,然后把这些数值写成矩阵形式,就形成了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假设A层中的某一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的因素B1,B2,Bn 有关系,则判断矩阵如表7-1所示。,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

8、步骤 (2)建立判断矩阵层 表7-1 判断矩阵,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就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权值。层次单排序也就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正规化特征向量,即计算满足 AW=maxW 的最大特征根max和正规化特征向量W=W1,W2,Wn,用W的各个分量表示相应因素的单排序权值。,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4)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就是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单排序的结果

9、,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中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层次总排序需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层进行。对于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第二层而言,其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也就是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因为其上一个层次(即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第一层)只有一个因素。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如表7-2所示。,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4)层次总排序 表7-2 层次总排序,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5)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具体方法为: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即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R,

10、CR=CI/RI 其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max-n)/(n-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与矩阵的阶数有关,可由查表得到。对于1-9阶的矩阵,RI的值如表7-3所示。次总排序就是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单排序的结果,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中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5)一致性检验 表7-3 1-9阶的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1 层次分析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3、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假设有甲乙丙三家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现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这三家

11、企业的信息化绩效。,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2.2 模糊综合评价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模糊集和隶属度函数等概念,应用模糊变换原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整体的评价。,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1、信息化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假设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企业的信息化绩效进行评价,则评价的步骤和数学模型如下: (1)确定模糊的评价因素集 (2)确定评价等级集合 (3)确定权重系数集合 (4)填写评价因素判断表,统计专家评价结果 (5)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6)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7.2.2 模糊综合

12、评价法,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信息化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假设有三家同类企业(x1,x2,x3)实施了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信息化绩效进行评价,并选出信息化绩效最优的企业。现在选择“以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为基础”的信息化绩效评价为例,说明信息化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7.2.2 模糊综合评价法,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1、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

13、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 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I个变量就有I个主成分。,7.2.3 主成分分析法,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2、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 (1)主成分分析能降低所研究的数据空间的维数。即用研究m维的Y空间代替p维的X空间(mp),而低维的Y空间代替高维的x空间所损失的信息很少。 (2)有时可通过因子负

14、荷aij的结论,弄清X变量间的某些关系。 (3)多维数据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 (4)由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回归模型。即把各主成分作为新自变量代替原来自变量x做回归分析。 (5)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回归变量。,7.2.3 主成分分析法,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3、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采集p维随机向量 ,n 个样品1 ,构造样本阵,对样本阵元进行如下标准化变换: 其中,7.2.3 主成分分析法,x = (x1, x2,., xp)T,xi = (xi1,xi2,.,xip)T ,,i=1,2,n,np,得标准化阵Z。,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

15、7 信息化绩效评价,3、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2)对标准化阵Z 求相关系数矩阵 1,7.2.3 主成分分析法,其中,,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3、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3)解样本相关矩阵R 的特征方程 (4)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5)对m 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7.2.3 主成分分析法,其中,,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4、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实例 主成分费雪双边比较法就是利用主成分测算基国和对应国的权数,并分别用拉氏和派氏法计算比较双方的相对信息化指数,最后用费雪公式测算对应国相对基国的信息化水平。根据主成分分析费雪双边比较

16、法测算的结果,建立回归方程,可得到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指数。,7.2.3 主成分分析法,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4、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实例,7.2.3 主成分分析法,7.2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方法,7 信息化绩效评价,1、数据包络分析概述 数据包络分析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A.Charnes)、库伯(W. W. Cooper)和罗兹(E. 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主要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决策单元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并处理其他多目标决策问题,可用于评价单位(部门或企业)内部各个运作单位的相对效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数学规划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