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20688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学习目标】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着重理解文中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背诵全文。【自读导学】通读课文第3、4两段,解释划线和加点的实词虚词,翻译文中句子,并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解释: 翻译: 【总结】一、 通假字二、 古今异义字(词)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探究题】1、第3段的分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

2、论证方法?2、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3、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强化训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古之学者必有师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吾从而师之3对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

3、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A BC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B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C或师焉,或不焉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A、古之圣人

4、,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7、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可怪也欤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8、名句填空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d、是故弟子便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名句拓展】: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课后反思】: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