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05574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省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24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佝瘘 窥看 移徙 苛且偷生 剡溪( tn)B丰硕 仰幕 忧虑 舒展筋骨 殷岩泉(yng)C旦暮 抚摸 疏密 弃之不顾 拘泥(n)D鸡豚 植树 缀学 千丝万缕 渌水(l)2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驼业种树 D见方山子从两骑。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2、 然后得一夕安寝可谓智力孤危 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 B. C. D.4、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3分)( ) 句读之不知 不吾知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势弱于秦 唯兄嫂是依 智勇多困于所溺 A、/ B、/ C、/ D、/5对杜甫诗登岳阳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6.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B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C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那些岩石形态优美,真是巧夺天工。D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技术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

4、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C传统文化中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D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放一点时间和精力无可非议,但是否可以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

5、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背叛 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6、。”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

7、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

8、,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

9、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投靠敌人,给自己带来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

10、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D.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10.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5分)答:11.有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古代诗文阅读(47分)(一)课内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

11、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12、,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岂非人事哉(古今异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C身死国灭(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D忧劳可以兴国 (动词,兴盛)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1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

13、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

14、,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谥正毅。德裕通左氏春秋,少拳勇善射,从其舅解昌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守史天倪,仙既败走,其党赵贵、王显、齐福等保仙故垒,数侵掠太行。太宗择廷臣有才辩者往招之,杨惟中以德裕荐。遂使真定,降齐福,擒赵贵,王显亡走,德裕追射杀之,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障城田。中统三年,李璮平,世祖命德裕曲赦益都。宋臣夏贵围宣抚使张庭瑞于虎啸山,实薪土塞水源,人无从得饮。帅府檄德裕援之。德裕夜薄贵营,令卒各持三炬,贵惊走,追及鹅溪,馘千人,获马畜兵仗万计。升京畿漕运使。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南征,授佥行中书省事。遂从下安庆。至镇江,焦山寺主僧

15、诱居民叛,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命德裕先入城抚定。宋平,赐予有加。奉旨求异人异书。平章阿合马谮丞相伯颜杀丁家洲降卒事,奏以德裕为中书参政,欲假一言证成之,德裕辞不拜。久之,得签行省事。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德裕言:“四人者,皆新降将,天子既宠绥之,有地有民,盈所望矣,方誓报效,安有他觊。奈何以疑似杀四守,宁知非反间耶?”尽复其官拜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谥中肃。(节选自元史焦德裕传,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