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0301500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文化资源与广州城市风格[文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风格 - bucengcui的日志- 网易博客 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风格 鉴于一直以来对文化资源的地域意义与世界意义的认知程度低,本课题组 选取了“ 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风格 ” 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调查,拟解决一个普遍 性的认识误区: 为什么作为 2000 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认为缺乏文化根源? 并致力于在深厚的文化资源中遴选出对于塑造城市风格最具意义的相关元素, 提出恰当的设计解决方案, 目标指向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目标的统一性; 通过借鉴古今、 中西在城市风格设计的对比实例和有关的实地 调查,提出城市建设的总体风格与主要区域分工的概念设计;并探讨文化资源 作

2、为资本运作(文化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力)的可能性,以增强城市的 聚集、辐射功能以及竞争力。1 第一部分:城市识别理论以及有关对城市风格的讨论 一、城市识别理论 城市识别理论来源于企业形象设计理论。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美国著 名 设 计 家 雷 蒙 特 罗 维 和 保 罗 兰 提 出 了 企 业 形 象 设 计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理念,被称为 “CI”或“CIS”。意在对企业以及产品进行个性识 别,增加市场的认知。 这一理念对城市形象识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城 市识别系统( City Identity System )。 城市识别系统由三部

3、分组成: MI 理念识别( mind identidy )BI 行为识别( behavior identity )VI 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 ) 城市理念是识别系统的核, 指得到公众普遍认同、 体现城市自身个性特征, 以及一套反映城市明确意识的价值体系,包括观念、形式形态、俚语、习俗等。 由于它是非空间的观念和价值,也是一种主动的感知行为。 行为识别是识别系统的中间层面,是城市整体的行为文化。 通过城市的 组织、管理等行为传播城市的行为信息;也指以制度的方式规的城市的特定活 动。 视觉识别是通过一系统外在的城市物质载体,表现城市独特的外表风 格。如建筑、民宅、雕塑等。 城

4、市识别理论的建立旨在从核到外观设计城市的特性。把城市实体与城 市精神、市民行为等一些非物质因素相结合。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国城 市形象的设计中。 1992 年出版的地区形象理论及其应用省花都市形象 建设课题报告 的专著,被视为国第一部有关地区形象设计的专著,对地区形 象理论体系、 花都市总体形象的定性评价、 未来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形象建设 的实施意见都进行了系统论述。 本报告讨论的城市风格就是在城市识别理论中展开。 城市风格指的是城市与众不同的存在与发展方式。风格既指个性、标识, 同时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如贡布里希(EHGonmbrch )在论风

5、格 一文中对风格的解释是:“ 风格是表现创作者所采取的或应当采取的独特而可 辨认的方式 ” (城市的风格是人设计的结果,因此它是一种识别符号。显然, 独特性和可识别性是风格的属性。没有可识别性,就不具有风格。创造风格, 本质上是凸现 “ 惟一性 ” 的同时创造可识别性。 近 20 年来,在识别理论三大层面上展开的对城市个性的识别讨论,集 中在如下几个视域: 一是以岭南文化的讨论作为主题。 对城市文化讨论始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与京味、海派三足而立的地域 文化讨论,强调的是以文化风格作为城市风格的主体,对社会现象进行“ 文化 学” 的概括和正名,主要以地域概念强调其特质。如的文化风格一书,2

6、是对的地域特色进行文化学的概括。一方面呈现它对传统的传承, 一方面体现 对自我的创新。 90 年代以来, 随着“ 岭南文化 ” 成为被认同为学术概念, 的地域 特色更被强调;它所具有的个性魅力更被广泛关注。 刚刚启动的国家建设部和省联合进行的珠三角城市发展规划,可以视为对 未来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南。其中,珠三角经济要素的整合以及社 会发展目标的制定, 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因素。 因此,“ 新岭南文化 ” 再度被提出, 以更广阔的空间和业已经得到认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以整合泛珠三角的人 文精神。 二是以城市精神的揭示作为标识。 以城市精神为特质作为理解城市的钥匙,是新世纪以来“ 重新”

7、认知的主 要途径。南方都市报对城市精神的解释说明了这一问题: “ 我们坚持认为,的城市精神需要重新叙说。这种叙说的目的不是停留在 “ 如数家珍的层面上,更不是为了制造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自恋,而是指向一种 城市文化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往习以为常的所谓“ 平民精神 ” 、“ 实用主义 ” 乃至 对于“ 岭南文化 ” 的偏狭理解,在这里都要重新受到质疑。”3 始于 2003 年的“ 新时期人精神 ” 以及“ 新时期人 ” 精神大讨论,以新时期社会 经济发展为背景, 着力于发掘人的精神品质。 持续了大半年、 覆盖了岭南社会 各层面的这一活动,通过组织座谈会、开展有奖征文活动、网上论坛、社区讨 论等形式,对

8、岭南文化再次进行了深层次的整理和检阅。20 多年间,对岭南 社会从文化的讨论到精神的发掘,显然是对岭南社会深度认识的整合。 “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被概括为新时期人精神, 而“ 团结、和谐、宽容、奉献” 则被概括为新时期的人精神。 三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展开,表明对的认知进入了科学化与整体化的阶 段。 作为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形象的研究在国还是走在前列的。最集中的成果 体现在 1997 年由经济出版的城市形象建设战略研究一书中。它由经济社 会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完成。 该成果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及生态学等跨学科理论,并借鉴了 国外城市学理论的观点, 探讨了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

9、战略、城市形象的综合评 价、城市形象的历史演进与现状评析、城市形象建设的总体布局、 城市形象建 设的目标、原则和对策、城市设计和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政府形象建设、城市 环境保护形象建设、 城市市容市貌形象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形象建设、 城市公 共交通形象建设、城市道路形象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与标志性景观形象建设、 城市灯饰景观形象建设、 城市文明小区形象建设、 城市文化设施形象建设、 城 市体育设施形象建设和文明城市形象工程建设等问题。 该成果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所提出的城市形象设计与建设中的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可视为创新之处。这一系统的成立,使城市形象建设从功能、定 位,空间布局等诸方面,都落

10、实到一个可供具体运作的科学方法论中。 随着岭南社会在近20 年间的经济改革成功,的地域文化成为学术研究中 的“ 显学” ,对城市各种现象的讨论也在各层面上得到关注。但是,至今,对的 整体标识还是模糊的,还是“ 最说不清 ” 。以下的意见颇有代表性: “ 来到这个地方不算久,总感觉这是个很难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的城市,有 点说不清楚的意思; 有顶级世界名牌的豪华卖场, 也有状元坊、 上下九这样的 平民街市,人摩登时髦,热爱追逐时尚潮流,人也淳朴怀旧,念念不忘传统风 俗。问我的那些外地朋友对的印象怎样?只有一句:“ 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 市。似乎就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的原句,思维单一明晰,直截了当;再问有

11、何补 充,便只有沉思,困惑,语塞4 显然,对城市的识别已经不能限于精神意义,它还应该是一种设计意义。 但由于城市设计不是 “ 简单地扩大平面和管线系统,在一定时间按设计图完成 建造工作 城市设计是一门几乎未开发的艺术, 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和新的看 待问题的观念。 ”5 在此,必须引进城市形象的识别理论。目前正面临着历史 上最大的城市格局的改变, 而且由于申亚成功, 使获得了向世界展示个性的极 佳机会。因此,城市风格的定位正当其时。 从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 再到营销城市的转换, 这是城市形象的战略的实 施过程。风格设计是形象设计的基础。 本报告设计的城市风格将结合以下三大 原则: 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12、。 自然景观的惟一性。 审美追求。 二、城市功能定位对风格的影响 城市风格服务于城市功能, 功能高于一切, 这是一直以来城市发展的要求 和方向。因此,功能定位深刻地影响了城市风格。近半个世纪以来,从城市的 发展战略看,主要是反复进行了经济意义上的功能定位,忽略了形象设计定位。 历史上,一直是区域中心城市。 由于处于珠江三角洲北部的优越的地理位 置上,广袤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天然地成为的经济腹地,如罗兹 墨非所 言,“ 一座大城市的最重要、最天然的基础,就是附近农村地带要人口稠密、 劳动力充沛、这就为粮食给养、工业制造和对外贸易提供物质资源” 。6两者 互相依存, 共同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商品

13、经济、所拥有的四通八达的 华南物流中心的地位, 促使成为发展成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新中国成立 前,一直就是一个消费城市,被认为是“ 商城” ,是有历史渊源的。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 年间,根据把建设成为生产城市的指导 思想,城市建设则按照生产城市的目标来布局。如发展了西村、 南石头、赤岗、 员村、鹤洞等工业区和黄埔港口区。在房屋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 设等方面,都是以工业为中心, 这时期的城市风格重点体现为新兴工业区的勃 兴和一批新兴居民区的建设。 改革开放,也使的城市建设先行一步, 围绕着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个目 标,早在上世纪的80 年代初期,就先期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

14、。这一总体 规划并在 1984 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这一总体规划已经考虑到城市建设从城 市功能向城市美学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为规划中要求在全市开展了以加强规划 管理为主题的清理违章建筑、清理非法用地等的工作,力图解除的“ 大乡村 ” 观 感。最重要的是, 该规划在优化总体同时, 着力加强了对一些重点地段的规划 建设,如路、五路、江南大道、环市东路西段、天河体育中心区、石牌高教科 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使呈现出大都市气象。 但同时,这一规划并没有对新兴的房地产开发进行有效的规,尤其是未对 整体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有效的提升、对历史名城进行深度保护, 造成了以牺 牲环境、牺牲城市形象为代价换取经

15、济繁荣的重大损失。仅以商城名片老字号 而言,2000 年,总共有 29 家老字号从版图上消失。直到本世纪初,这一问 题才得到正视。 1996 年, 提出“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 目标, 正式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连续 8 年每年超过 150 亿元的城市建设投入,超过500 多亿元的环境综合整 治。目标是 “ 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 的现代化大都市。 2000 制定的 “ 十 五” 发展计划,也提出了要实现“ 两个适宜 ” 、“ 三个发展 ” 的城市发展目标,把人 的因素放到首位: “ 适宜创业发展、 适宜生活居住 ” ;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显然, 在此

16、目标下,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理性时期。 根据城市生态学理论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需要,在新的城市规划中, 对提出的要多层面的:生态化、中心的、审美的等。年,市委、市政 府提出把建设成为 “ 山水城市 ” 。2001 年,荣获 “ 国际花园城市 ” 称号,获得中国 人居环境例奖; 2002 年,又被联合国授予 “ 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例” (迪拜) 奖。2004 年,又提出 “ 创建国家环保模城市 ” 的目标。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 率由 1997 年的 27%增加至现在的 95%。 根据的发展规划,市未来几年,将重点发展汽车、造船、会展、物流四大 产业,以此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规划目标是: 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 一、世界一流造船基地、华南的会展之都和中国南方国际物流中心。这“ 四好 牌” 将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使真正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 大都市。同时,省委,省政府也对提出了“ 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 水之都,把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的发 展目标要求 7 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建构, 是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