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98791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想北平【学习目标】 1感受老舍对北平的真挚深沉的爱与想念。2了解老舍对故乡的独特的理解。3体会老舍散文朴实之中寓深永之致的艺术特点。4走近老舍,还原写作情境。1、2重点,3难点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互动交流1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我们先来看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我们知道,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可供描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那么在老舍先生的心目中,他的故乡,他所知道的北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浏览文章的47节,作者写了北平既有热闹的地方,但又动中有静的特点;写了北平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的布局;作者

2、还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写出了北平的安静娴雅,布局合理,贴近自然的特点。为了突显出北平的特质,作者甚至将笔触伸向了万里之遥的巴黎、伦敦这样的“历史的都城”。这部分涉及了诸多内容,像是一棵大树上伸出的枝丫,但一枝一叶总关情。贯串这些看似零散的材料的是什么呢?就是一根感情的红线。 老舍写作这篇文章时正羁旅青岛,想念北平却不得相见,这种“想”是一种动情带泪的思念,文中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可谓是俯拾皆是。我们很容易找出这样的一些句子:如“我真爱北平”“我的每个思念中有个北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3、真想念北平呀!”等等,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北平的浓浓爱意,这种情感一以贯之,绵绵不绝,而对北平的这种感情也正是全文材料组织和安排的线索。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他的爱,那么就并非没有说,作者是怎么说的?将爱北平类比为爱母亲写爱的表现:爱得说不出来 爱得想做诗人,用一切好听好看的字浸在心血里,像杜鹃似啼出北京的俊伟 爱得不能爱其他地方写爱的内容:与心灵相黏合的历史、地方、细小事件写爱的原因:与北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赋予我性格、脾气3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可供描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4、那么在老舍先生哪些事物来写?说不定有同学在学完了想北平之后会跟老师提出疑问:北平,再怎么说也是一国都啊,老舍笔下的北平怎么看着没有国都的气象呢?那么我们可以让同学想一想,向他们发问:如果让你们去北京,让你们写北京,你们会关注些什么呢?我想大多数人学生会说,我写巍峨的长城、繁华的长安街、宏伟的故宫、秀丽的颐和园因为大多数人关心的总是那些标志性的建筑,总觉得皇城该是穿着皇袍的。可是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又写了些什么呢?是这样的带有贵族气的北平吗?显然不是,老舍先生把笔触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写到的是积水滩、是墙根的草茉莉、是担到家门口的瓜果蔬菜,是这样一些最最平常的事物。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思考,

5、老舍先生为什么独独选择这些入文呢?那我们就不能不联系老舍的生平与经历了,老舍先生他只是皇城根儿下的一介寻常百姓,用他儿子的话说:他是一个穷人,所以他写出了北京这座人们意念中的帝王之城最“平民”的一面。这样同学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老舍先生放着北平那么多的恢宏殿堂、那么多的壮观楼宇不写,那是因为老舍先生熟悉和看重的正是北平自然天成的部分,这样的古城才会带给他家园般的安适,才能使他享受到一点清福。老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老舍对北平是再熟悉不过了,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了42年,他所写的便是他最为熟

6、悉的北平的风景,北平的生活。老舍的不少作品反映的都是普通北京市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月牙儿、龙须沟、茶馆等等4老舍对北京有如此深沉、真挚、浓郁的爱与想念,他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现的呢?依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简介说说为什么?让同学们找一找,文章前两小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什么?是“说不出”。因为 “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老舍对北平的爱。于是他抛开一切美好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以“说不出”来代替说,而这 “说不出”“道不出”的背后正是老舍先生浓得化不开的深情。情到深处,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爱无言”了。作者就是通过这些不事雕琢的文字,表达了

7、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我们可以这样说,老舍先生文字的质朴无华、他笔下北平的自然安适与作者本人朴实淡泊的个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构成了完美的和谐。当堂回顾,效果评价、5老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想北平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6以想_为题写一段以抒情为主的文字,选择丰富的意象,表达真挚的情感。补充资料散文取材广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可包容大千世界,万千景观,可描摹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一人一事,一涕一笑,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引发作家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散文是智者松散俏皮的妙语,它是不经意间抒发的感受,不很规则有序的作文”;“真正的散文如自然熟悉的交谈,散文家都是娓娓道来、

8、明畅达意的杰出谈话者,每一个词语都在传达作者的个性风采” ;散文“是通达豁然者放下学究,向你向我向他叙述生活真谛;抑或是他在喃喃自语,留心者无意中听到他直抒的胸臆”,正是散文“渴望交流”的这种谈话式精髓,构建了作者与读者间感情上的密切关系,我们时而因情绪感染而愉悦,时而因心有灵犀而会意。抒情性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轻唱;记叙性散文如诗如画,形象鲜明;哲理性散文以种种形象来揭示事物的底蕴,参悟生命的真理。时常涵咏这种种散文,我们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颐养性情,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散文又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优美的意境,精到的见解外,还有或清新隽永,或质朴无华或优美生动的语言。经

9、常读一些好的散文,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年代,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又在北方教书,因而离革命较远,文艺观也与左翼作家不尽相同。老舍强调“文学是生命的诠解”,强调“文学的真实”,他反对逃避现实,但也反对标语式的宣传。他说:“没有问题,文学便渐成了消闲解闷之品;见着问题而乱喊打倒或万岁,便只有标语而失掉文学的感动力。”因此,“伟大的创作”,是“由感动渐次的宣传了主义。粗劣的宣传,由标语而毁坏了主义”。他三十年代的散文,大体来说,基本上属于林语堂、周作人等人积极提倡的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一流。(此时期他大多数散文就发表在林语堂等人主编的宇宙风、人间世

10、、论语上)。他谈济南、青岛的风景,谈自己的饮食起居,谈自己的读书、写作生活,谈鸽子、麻雀等小动物,也谈狐说鬼,这些闲适小品,或能增加人们的知识,或能怡情养性,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但却不是“匕首”和“投枪”。很显然,老舍三十年代的散文继承的是二十年代以“自我表现”为主的“个人的”抒情小品的传统。然而在这些“自我表现”的散文小品里,通过“自我”,也自然地显现出时代的折光。如抗战前夕的想北平就十分典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而蒋介石南京政府则退让屈服,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相继成立,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

11、注和愤怒,老舍作为一个北京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华北的危机,北京的危机,当然会使他寝食难安,感慨不已。想北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篇亲切动人的怀乡散文,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故乡北京深深的眷恋之情。“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文章这一结尾感情色彩深沉而蕴藉,具有特别动人的力量。 尤其是他那些在论语、宇宙风、人间世发表的幽默小品,谈写作、谈观画、谈电影、谈孩子,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字里行间,有他生命的体验,有不平,有讽刺。如在避暑、暑避、等暑等小品里,他多次说,有钱的来青岛避暑,而无钱的只好关在屋子里“死不动窝”,“有钱的能征服自然,没钱的蛤蟆垫桌腿而已”。又如在有

12、钱最好、钢笔与粉笔等篇中,他谈自己的困顿,为了挣钱糊口,他不得不一边教书,一边写作,“只好让钢笔生锈,拿粉笔去写黑板。”作为一个文化批判型作家,跟他的小说一样,在散文中他也不忘对国民性的批判,在忍俊不禁的取钱、有声电影、写字等篇章里,他嘲讽抨击那些做事拖拉、装腔作势、不讲公德等社会弊病,讽刺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表现了“老中国儿女”的弱点。正如鲁迅在谈到周作人、林语堂的闲适小品时所说的,他们提倡的小品文虽已走向“危机”,但他们的作品也有“讽世之意”,“其实是还藏些对于现状的不平的。”人间世有很多作者的“随感录”之类的小品,“虽多温暾话,然已与编辑者所主张的闲适相矛盾”。此时的老舍就是这很多作者中

13、的一个,他的散文小品也有挣扎和战斗。只是他取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他不叫骂呼号,而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领悟的是人生的矛盾。1936年7月他在论语上发表的鬼与狐一文说的虽然也是“鬼”与“狐”,但很显明地是影射“人”,人才是真正的白天的鬼,“这种玩艺们把世界弄成了鬼的世界、有地狱的黑暗,而无其严肃。”他还说,现在的文艺之所以写这种鬼与狐的故事,除了为造成一种恐怖,“故意的供给一种人为的哆嗦,好使心中空洞的人有些一想就颤抖的东西”外,“也许还有时候含着点教训,如鬼狐的报恩等等”,“不论是怎样吧,写这样故事的人大概都是为避免着人事,因为人事中的阴险诡诈远非鬼所能及;所以鬼事倒比较容易写一些。”这里,除了对那人心险恶的世道不满外,老舍还是为自己辩护,也是为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辩护。 试论老舍的散文创作周国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