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8811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提出的经济主题和议题非常契合当前世界的需要,可谓恰逢其时”,知名智库欧亚问題研究所专家汉内斯德凯泽如此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问題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因此,全球治理体现为一种秩序性追求,核心是如何在制度上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 “世界那么大,问題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有人注意到,在法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及第

2、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发布的人权宣言中,都引用了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断。事实上,无论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还是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平和禀性,在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中,和谐共存是最基本的关键词。从“仁者爱人”“民惟邦本”“言必信,行必果”到“君子喻于义”“和而不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诸多中国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处世之道,如同一股清流,为完善当前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思路。 于强烈的纷争对抗中寻找共同点,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巧妙化解分歧,直到最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在不少国际观察人士眼中,不管是调解地区争端,还是倡导解决危机,中国人的方法总能“令人耳目一新”。灵活、务实的解决方

3、案背后,是中国对支配性、排他性思维的坚决摒弃,对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理念的坚定支持。从“亚洲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在多个外交场合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需要各国“商量着办”,主张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声音“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 今天的中国,早已是全球各种重大场合的“主人”,有中国与没有中国,世界的风景确实不一样。从建立亚投行到创设金砖银行,从举办APEC会议到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针对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现状,中国

4、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中国也用自身经历告诉世界:一张公平公正的 “圆桌”往往更重要。 世界发展不应单峰耸立,更不应有孤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每一朵浪花有它的精彩”,彼此声浪相助,才能形成滚滚发展的春潮。中国愿为全球治理搭台铺路,为世界各国和人民谋求实实在在的好处。 (人民日报: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提出了相关的经济主题和议题,展现了中国智慧。 B. 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各国间的关系唇亡齿寒,因而中

5、国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 C.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和“和而不同”处世之道,其实质是和谐共存的理念。 D. 中国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处世之道,是解决当前世界诸多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值得推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文章第一段汉内斯德凯泽的评价,也是后文“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体现。 B. 文章第二段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后文立论的基础。 C. 两个人权宣言都引用论语的论断,是为说明中国智慧已经广泛运用于国际社会。 D. 文章结尾,用“浪花”作比,再次重申了世界发展中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理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

6、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世界各国人民要想获得幸福,拥有和平,仅仅依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不够的。 B. 运用“相互补台”“商量着办”的中国智慧就能解决好中东等地区争端危机,实现和平。 C. “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重注重义”的中国方案,可能是论语中儒家思想的借鉴。 D. 事实证明,经济化全球浪潮中,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机制做了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

7、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

8、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

9、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

10、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

11、,“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如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 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

12、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 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 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

13、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

14、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

15、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