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283518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广州市高二语文水平测试质量分析,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陈坪 2012.2.23,一、考试性质,2011年广州市高二水平测试是高中必修15模块学习的水平性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语文学科学业合格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高中教学质量和检验实施新课程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高中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二、试题命制,(一)试题结构 2011年广州市高二水平测试范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必修1必修5和选修2部分)课本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全卷满分为150分,共六大题,22小题,选择题(共11题)与非选

2、择题(共12题)分值比约为1:3。 各种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分布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语言运用,共9分,占全卷分值的6%;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共18分,占全卷分值的12%;第三部分积累与鉴赏,共18分,占全卷分值的12%;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共36分,占全卷分值的24%;第五部分语言表达,共9分,占全卷分值的6%;第六部分写作,共60分,占全卷分值的40%。,各种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分布情况,试卷结构及能力考查分布,三、试题特色,1考查内容全面、系统,体现语文能力和素养考查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特点。 试卷结构划分为语言运用、文言文阅读、积累与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六个部分,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

3、累与运用能力,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能力和书面综合表达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素养积淀以及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理念。 与其他类型考试不同,本份试卷充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语音、词语、文言文阅读材料,文言实词、虚词、古诗文默写,选材均来自课内。写作也是从课文中抽取一则材料为作文范围,要求学生发表看法。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学好课文,用好课文的积极导向。,2注意过渡衔接,以高中基础年级知识能力考查为主,兼顾高考能力的延伸拓展。 高二语文水平测试是完成必修模块学习后的一次全面考查,同时,本次测试有必要体现高二向高三年级教学的过渡的特点和要求。试卷中

4、语音、成语、病句是近年高考的必考点;文言文阅读题型与高考接近;古诗鉴赏中的联想和想象的考查,角度比较新颖,有较强的教学启发性;信息压缩、语言准确表达也是高考的常考点。现代文阅读,选取主题相关的三篇体裁不同的文章比较阅读,考查了学生的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通过不同文体形式的不同角度、层次的考查,引导学生阅读面和阅读内容的扩大和加深,为高三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试卷中的语言材料既有民族文化特色,又体现地方特色。 现代文阅读的三篇文章昆曲:中国雅文化兴衰的表征当昆曲从生命中穿行而过汪世瑜与昆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描写了传统文化昆曲,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和雅文化的民族特

5、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试卷中的语言材料也颇具有广东特色。如第21-22题有关“广东文化”的材料。这些语言素材,一方面学生读起来亲切,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要多关注生活,特别是身边事。这写命题方向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四、试题质量反馈及评价分析,(一)全卷情况 据样品总数56993份(全样)统计:全卷平均分100.72分;难度为0.67。,等级划分情况,等级划分分数对应情况,(二)各大题分析,第一大题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部分强调积累运用,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词语运用和语病辨析,所考查字词全部出自于必修15课本,体现平时学习和考试评价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重视课本、重视基础

6、的思想。词语运用、语病辨析等,都是积极倡导学生在基础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的有效能力运用。这部分总体平均分为6.33,难度为0.70,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但词语运用的难度为0.64,得分显得略低,提醒平时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理解和正确运 用的能力。,第二大题 文言文阅读,注重体现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注重文言基础学习,加强积累、熏陶和涵养意识,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分别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内容理解和分析、文言断句、文言翻译等内容,通过考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分析能力,来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经典作品中的丰富内涵。 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文言实词(难度0.97)和内容理

7、解(难度0.84)两题比较理想;文言虚词(难度0.68)、文言断句(难度0.73)尚可;内容分析(难度0.56)和文言翻译(难度0.47)情况堪虞,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断句、翻译语段出自黄州快哉亭记,为唐宋散文选修教材的必读篇目,截取文段断句难度不大,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把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准确地理解原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总原则。理解原文,不仅指要逐一弄懂每个词语在句中的确切含义与每个句子采用的结构形式,同时也要对上下文语境甚至全段、全篇的整体意义有准确的理解。 本次文言翻译主要问题表现

8、在: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没有落到实处,不少同学完全是凭个人的理解和感受来翻译。例如:“即使住在这么简陋的房子里也没有不开心”。实词的掌握不过关,基本的义项没有熟练记住并灵活而准确地运用,不能准确判断活用并准确翻译。很多学生丢分在没有注意到“蓬户瓮牖”的句式特点,也没有关注“无所不”的双中否定意思,许多同学不会翻译“户”字,“牖”字。不能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翻译“蓬户瓮牖”时,因为同学们在过秦论中学过“瓮牖绳枢”,就把该句的翻译照写下来:“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拴住门枢”;而该处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用蓬草编门,用破瓦罐做窗”。,第三大题 积累与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9、题。(8分) 兰亭诗 王玄之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 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注】写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的长子。 (1)诗中画线的句子,其内容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哪些句子相似?(3分) (2)请找出本诗直接抒情的句子,并指出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5分),这部分主要考查了文言实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古诗鉴赏。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采用比较传统的重点句子中加点字释义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平时教师的教学实践操作相吻合,易于被教师接受,同时也明确了加强文言积累和基础训练的教学导向。名句默写按照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所列出的“古诗

10、文背诵篇目”设题。在题干上沿袭了2010年高考的形式,明确标示出“任选3题”。 但文言实词(难度0.54)和古诗文名句默写(难度0.68)的得分情况都不容乐观,主要反映出学生对第一次大型、综合、全面的测试准备不足,这两个小题考查的内容和范围涵盖了六本书,学生没有进入综合复习的状态,较难应对,同时也反映出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巩固不够的情况。 古诗鉴赏考查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准确理解信息、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这是对如何培养读诗,如何调动积累进行赏析的一个导向。这一小题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通过诗句和注解,已经能很直接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但要把其中合适的句子找出来,则需要一定的记忆力和毅力。要么借助

11、关键字眼,直接找到准确的句子;要么从文章的开头背起,大海捞针。 阅读古诗不是孤立地思考问题,不是单纯的就此诗来论诗,还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调动平时的诗歌积累和读诗赏诗的所有知识,也即运用所有的诗歌学习的综合素养,来解决某个诗篇的具体问题。这道题目给教学的启发,就是要重视之前已经建立起来的相关情感体验和文字信息,并且利用它们来指导对诗词作品的鉴别赏析。,第12(1)题难度为0.22,全卷最低分,说明学生还很不具备迁移联想的能力;第(1)题或许牵涉兰亭集序的背诵障碍,而第(2)题难度仅为0.54,又说明学生的古诗鉴赏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水平都比较低,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大力加强。 12(1)题学生

12、答题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本内的内容不熟悉。大部分学生对兰亭诗中的“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能正确理解,但对兰亭集序内容不熟悉,因而写不出相应的内容,而写成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写成李白的“枯松倒挂倚绝壁”等等。 2.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部分学生对“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理解错误,把答案写成丝毫不相关的“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写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或写成“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等。 12(2)题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不能读懂诗歌,对诗歌内容和情感把握不清,借助注释过度发挥,胡乱猜测 。如有的学生将诗歌的感情理解为诗人因为年近

13、四十,不得实现自己的志向,唯有借酒消愁的无奈、悲叹;有的学生将诗歌理解为生活不如意、仕途不顺的抑郁苦闷;有的学生将诗歌理解为对父亲的怀念等等。 2.大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诗歌内容去分析情感的由来,在情感分析中没有提及“山水”、“田园”、“大自然”、“风景”、“自然风光”、“松竹、清流”等内容。,13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的魏良辅将北曲与南方语音声调融为一体,打磨创造出一种宜于表达文人雅致情趣的新曲 调昆曲。 B.梁辰鱼的传奇剧本浣纱记拉开了昆曲享誉天下的序幕,使昆曲成为文人创作的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C.昆曲虽为戏剧领域的霸主,但并不为普通民众喜好,而且在演出市场中处于

14、明显劣势,所以其衰落成为必然。 D.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也渐渐地为普通民众所喜爱。 14根据文意,对昆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曲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我国诗乐一体的艺术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昆曲的文学化表达、音乐形态和表演形式等都凝聚了雅文化的特点与精神。 C.昆曲是切合文人特有趣味的艺术样式,在古典艺术时代更有机会得到张扬。 D.昆曲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方声腔的剧种与演员表演的范本和艺术水平的标尺。 15下列表述,属于昆曲能够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之后,昆曲在音乐及表演艺术上的水平逐渐

15、提升。 B.昆曲代表了中国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全方位地建构了中国雅文化的典范。 C.昆曲的传承由文人主导,而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 D.多元文化背景下后发达国家雅文化艺术的生存发展,要有更广泛的存续空间。 16下列的说法中,不属于“我”喜爱昆曲原因的两项是 (5分) A.“我”从小被父亲的戏曲老唱片熏陶着,昆曲之于“我”,是冥冥中一种不期然的缘定。 B.传统戏曲和革命现代样板戏在造型上的对立与反差,引发了“我”对戏曲艺术的思考。 C.昆曲悠远岑寂,像一个被尘封住的寥落而圆润的梦想,与“我”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 D.比起当时流行的样板戏红灯记,牡丹亭里游园的那一段唱词更

16、为我所熟悉。 E.昆曲的板眼节拍可以调试出“我”心灵中那独特的、属于“我”自己的另外一种节奏。,第四大题 现代文阅读,17.文学散文的审美特征有多种表现,例如标题,它关涉主题,但又与主题存在一定的距离;例如语言,它既准确传神,又生动感人。请在下面两小题中选择一题作答。(5分) (1)本文的标题“美”在哪里? (2)请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 18.请列举出“巾生魁首”汪世瑜对自己表演艺术精益求精的表现。(6分) 19.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是否有矛盾,请简要分析。(5分) 20.结合三篇文章的内容,你认为在保护和继承昆曲上社会各界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工作?(6分),现代文阅读注重多种文体的考查,强调理解与赏析。现代文阅读考查采取主题阅读的形式,由三篇与昆曲有关阅读文章组成,体裁分别为论述类、文学散文和人物通讯。题目设计既有分篇分题,也有综合探究,这是历年高二水平测试的一大亮点,旨在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和阅读文本的类型。文学类阅读侧重审美和鉴赏;实用类阅读侧重真实、确定和探究。 第13题(难度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