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摭谈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83151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摭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摭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摭谈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摭谈 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摭谈http:/www.DearEDU.com作者姓名:张世贵联系地址: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语文组个人简介:本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就职于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曾参编了志鸿教学优化设计,高中作文三D教学等书籍。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从文言文教材的整体介绍、创设教学情境、赏析精彩语段、加强诵读联想、紧扣教材内容和辅以适当练习等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价值 意识 情趣 情操 审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

2、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文言文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和培养审美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一、重视整体介绍 认识审美价值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有什么审美价值?为了使学生能主动配合教

3、师完成文言审美教学任务,教师应先将学习古代作品的目的意义作整体的、概括性的介绍。这种整体性的介绍应侧重于文言文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审美价值,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文言文所具有不可忽略的审美价值等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去探究、借鉴和继承。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统一。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那些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的千古名篇,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崇高道德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透射出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民主风度和气质与科学精

4、神,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文言文中有许多漂亮的表达方式、严整的语法结构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古汉语常用字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保持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在现当代,不少名家伟人,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等,他们都是探究、借鉴和继承古代文化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写作的大量旧体诗、古体诗词、文言书信都植根在深厚的古代文化艺术基础之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整体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能更好地了解祖先,探究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上有意识先作整体介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创

5、设教学情境 唤起审美共鸣我觉得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审美需求,必须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抒情散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条情感纽带抛向学生,把作者、老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才能唤起师生的审美共鸣。如教学祭十二郎文一文,这篇散文以特有的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了人们的心灵。文章悼亡伤逝,亲情浓郁,往往令经历过人世沧桑的成年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而青春年少、末谙世事的学生就难以动容。如果我们能够以现实生活中的手足之情、母

6、子之情、祖孙之情、朋友之情等生活体验作为情感纽带,把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寻美访胜、采珠探宝,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总之,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相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还可以借助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之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好的联想,从而获得性灵的陶冶、思想的升华。三、赏析精彩语段 开拓审美情趣高中文言作品不乏洋溢着诗情画意

7、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要通过赏析文中的精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词以一字为工”。赏析精彩语段就是要引导学生品赏分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文言词语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滕王阁序是古文中的千古绝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文情并茂的佳句比比皆是。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作者用灵活多变的笔法写尽了山容水态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

8、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像这样的名句,不能一掠而过,而应细加欣赏品味,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四、加强反复诵读 提升审美情操 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联想,才能揣摩其内在意蕴,提高审美情操。正如叶圣陶所说:“吟诵

9、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般的默读是为了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但仅是粗读而已;教师的范读是为了激发学生赏读文言,但仅是辅助而已;唯有学生的诵读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有作用的。清人贺贻孙在诗笺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颂至数十百过,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这段文字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反复诵读不但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文

10、言文都是经过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精彩的人物传记,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等等,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又如像滕王阁序这样文辞优美的散文,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对祖国壮美的河山产生喜悦和热爱之情。可见,加强反复诵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并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

11、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的能力。五、紧扣教材内容 培养审美情感美的内涵丰富多彩,美的形式多种多样。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作品都具有完美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应紧扣教材,抓住重点,适时点拔,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我觉得,在教学上,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情感之美、形象之美、思想之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魏征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王羲之的“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些名句于质朴无华之间,闪烁着无比动人的情感之光。在高中文言教材中,深明大义、智勇兼备的蔺相如;忠勇不二、知错善改的廉颇;礼贤下士、顾全大局的信陵君;足智多谋、重义轻生的侯生;多谋善断、儒将风度的周瑜;

12、雄才大略、奸诈多疑的曹操为我们构筑了一条美不胜收的艺术长廊,形象之美,令人难忘。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作品只不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凤毛麟角,沧海一粟。中国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是因为数千年的积淀和思想内涵的巨大。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尤其是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作品,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我们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因为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六、辅以适当练习 提高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练习是提高审美能力的砥石之一。如果说教

13、师精当的分析是鉴赏美的过程,那么做一定的练习就是发展、创造美的过程。课文中的内容和人物经过教师分析,在学生大脑中已形成一定的轮廓,但常会形成思维定势。课文中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的间接性,决定学生的认识必须通过阅读文字来认识。由于认识的主体(学生)不同,各自从语言中获得的形象就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这就形成了审美的差异性。因此在文言作品的审美教育中,应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发现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感情,并通过这些进行再创造,形成自我的创见,从而获得美的高级享受。如我在教学屈原列传一课,正分析着屈原的爱国思想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屈原爱国,就要与恶势力做斗争,与

14、祖国共命运,投河自杀是一种懦夫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于是,我趁机设计了一道题目“我对屈原爱国思想的再认识”,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研读课文,搜集材料,旁征博引,发表了以下几点看法:屈原是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战国之士,纷纷游说诸侯。屈原不为楚王所用,却不到别国去;他不管个人遭遇怎样,都还是为楚国。因为他“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留又不能,去又不忍,最后只有一死而已。这是十分沉痛的。在那样恶浊的社会里,屈原的政治斗争是失败了,可也就于斗争之中充分表现了他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的耿介不阿的操守

15、、他的光明磊落的胸怀、他的正直倔强的性格,深深地震撼了我,屈原是因爱国而自杀的;离骚是有为而作,自怨而生。这种怨是出自一片爱国心。他反复地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是“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它陈述的内容是先王之道,“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因此,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如果屈原没有爱国思想,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课文,提高了对屈原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审美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潜移默化得到情感美、形象美、思想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说,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语文教师还须注重美学知识的积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让学生变成审美的主体,教师就要成为审美的导师。由于现行的中学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佳作,其中除考虑到语文基础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以外,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因此这就要求教者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鉴赏经验,在保证“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参考资料 1、荣蔚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王珏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3、徐飙 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4、杨永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审美2006年4月28日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