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破的镣铐 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新课标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8268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不破的镣铐 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打不破的镣铐 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不破的镣铐 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新课标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不破的镣铐 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新课标 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不破的镣铐 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http:/www.DearEDU.com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林茂彪切题:考场作文的生命线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的迷惑和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

2、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更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切题永远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求,是考场作文的生命线,也是作文得高分的前提保证,因此,切不可忽视审题。就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来看,基础等级“内容”部分分为四等,每一等的首句断语分别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虽然内容和表达分开评等限制了过分强调立意与审题的倾向,但对考场上大

3、量的语言平平的作文而言,这是其能进入哪一档的重要标准。这几年高考的话题作文每年都有因作文内容离题而被重扣20分左右的例子。在阅卷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改审题而不是改文章”的倾向依然存在。请对比下面两篇文章。 (甲文) 人情与季节 费滢滢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的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

4、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愿意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三)重阳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

5、,是避免灾病的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声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

6、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乙文) 情与理的抉择常常听到长辈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要或多或少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皇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身边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的确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

7、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味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特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该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应当是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靠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要靠关系,因为

8、我知道一到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疏,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情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这两篇作文都是2003年高考考场作文,如果仅就文而言,甲乙的水平差异是明显的,甲文立意深刻、语言优美,小作者本人是200

9、2年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金奖得主,其获奖作品平台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而乙文立意、结构、语言都无过人之处,作者本人显然也没有什么文学才华可言。但是甲乙两文的得分却与他们表现出来的写作才华恰成反比,甲文只得了25分,惨遭滑铁卢,乙文高达59分,大胜而归。那么,这个看似很不合理的分数的赋分依据是什么呢?关于甲文,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而乙文,被评定为议论

10、文一等卷,得分结构是24(内容)+25(语言)+10(发展分)=59分,阅卷场评语是:切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无语病,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看来,这两个看似完全失衡的赋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在起作用,这个杠杆就是文章是否切题。策略:审题要作“四”推敲 前文讲到“切题”,是考场作文的生命线,而“切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的立足点在于“准”,然后在“新、深”上下工夫。那么,话题作文审题审什么,怎样审呢?一般来讲,话题作文的题目包括引言材料语、话题限定语及基本要求语三部分(也有的作文题目有引言材料与话题核心语之间的引申指导语)。以200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为例

11、,根据郁离子。冯妇改编的寓言故事是引言材料,“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是引申指导语,“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是话题限定语(其中单引号圈定的是至关重要的话题核心语),“注意”引领的是基本要求语。我们在平时的审题训练中一定要切实认识到这几部分的意义和作用。 从具体的操作角度来说,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审视话题:一、 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

12、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

13、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辩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

14、: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对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含义、范围理解得准确、透彻。 又如2004年广东卷作文题,话题核心语只是一个行文范围,没有答案,没有观点,那么如何确立明确的观点?这时引言材料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寓言材料的寓意其实就应该是我们立意的出发点,而我们有些考生根本

15、不考虑材料的寓意,提出“语言对沟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等观点,这样的文章被判为离题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作文审题一定不能眼睛只盯着话题,要借助话题前的材料来理解话题的范围界定及其内涵。 当然,话题作文不同于材料作文,如果认为话题作文可当材料作文写,那么考生就会很容易走进写作误区。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二者的出题者都给出一些材料让考生阅读。但这材料在两种作文的审题中,作用很不相同。由于受以往写材料作文的影响,许多考生不知道这种变化,写话题作文时,对题目所给出的材料,还是像以往写材料作文那样紧紧地抱住它来立意,视材料为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会造成作文审题不准。 犯这种错误的考生或者太多了,2003年的高考说明特意分析了这问题,说:“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不相同,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中材料只起引子或例子的作用,材料引出话题,也作为一个例子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中,真正有规定作用的是话题本身。作文内容进入话题范围就符合题意,不进入话题范围就是离题、半离题。材料只是作为启发考生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完全符合题意,使自己的作文如何更好地选取角度、确定立意、选择材料、选用文体形式的一个例子而已。考生阅读和参考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可以用求同思维,也可用求异思维。”高考说明的这段文字说得很清楚,材料在两种作文的审题中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