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282478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学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都生活在19世纪,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属于自由竞争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一个资本家的资本实力都很小,没有人能够控制市场,各个资本家之间靠各自的商品质量和价格进行自由竞争。经过第二次产业革命,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资本规模在自由竞争中快速发展,出现一些规模极大的资本,它们依靠自己的资本实力,逐渐形成一些大企业,它们或独自或联合起来控制一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垄断,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自由竞争生产集中私人垄断的形成 1、商品市场自由竞争

2、 2、自由竞争生产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就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社会生产和销售中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 生产集中有行业范围内的集中与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两种形式。,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3、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独占或控制。垄断.swf,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和信贷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2、垄断价格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保证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3、,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第三,就垄断组织本身来说,也存在着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第二,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第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就必然存在着竞争。,1、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这主要是因为:,(三) 垄断与竞争,第二节 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1、银行业的集中与银行垄断的形

4、成 银行业的集中是指银行的资本和存款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银行。,银行业的集中是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业生产集中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的巨额长期贷款只有大银行才能提供;大企业资本周转中形成的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也愿意存入信用可靠的大银行,这就促进了银行业的集中。,同时,银行业的集中,也是银行内部竞争的结果。大银行由于具备资本雄厚、信用可靠、技术设备先进、费用节省、分支机构多等优势,在竞争中逐渐排挤和吞并中小银行,加速了银行业的集中。,银行业的高度集中必然走向垄断,形成少数庞大的银行垄断组织。,2、银行的新作用 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的新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

5、断者:, 银行与工业企业的信贷关系日益固定 ,银行通过固定的信贷关系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进而影响、控制企业。, 大银行凭借自己雄厚的资本力量,代表国家和大型工业企业发行有价证券,经营各种证券买卖,通过与工业企业相互占有对方股票的办法,控制和操纵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3、金融资本 所谓金融资本,就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或混合成长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通过下列途径形成:, 大银行直接派人到大工业企业去担任领导职务,实行人事参与,从而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大银行通过信贷关系控制工业企业;, 大银行和大工业企业的资本相互渗透;, 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

6、融合的基础上,双方进行人事结合。,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和对国家政权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 金融寡头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办法,实现其对国家政权的控 制。, 二次大战后,金融资本的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一)国家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客观上要求国家出面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国民经济管理。,2、由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自发性、盲目性、短视性决定经济危机不断爆发,且危害越来越大。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少经济危机的损失和改善劳动人民生活,开始放弃放任自流的政策,采取积极的财

7、政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和项目,需要国家投资和帮助;,4、国内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的激化,使得各国私人垄断资本亟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1、国有垄断资本 当代国有垄断资本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国有经济。即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由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有经济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国有化;二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兴办新企业。,2、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其组织形式为国私合营企业。其

8、成立的途径有三种形式:,(1)通过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股票;,(2)原有的国有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投资。,(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建立新企业。,3、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4、国家垄断资本的作用,(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迅速地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国家的干预调节还起到了鼓励扩大投资的作用。,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制定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政策等方式

9、,在一定时期内暂缓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消极作用 难以真正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形成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第一,财政支出增大,财政赤字日益严重,使人民税务负担日益沉重;第二,滥发货币,造成长期通货膨胀;第三,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来增加财政收入,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最终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增加。,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激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和战争的危险,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3)国家垄断资本主

10、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增强了社会对私人资本的控制力,有利于克服私人资本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社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控制能力,增强了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公共服务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也增强了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第四节 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当代世界经济的主导者是那些资本极其庞大跨国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都非一般的企业所能比拟的,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甚至超过许多国家。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跨国公司就是全球化的最重

11、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全球化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社会主义的存在形式。,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 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T莱维特(t)于1985 年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全球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的生产、投资及消费领域里的扩散。”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全球化的最根本制度保证。 马克思早在1846年的德意

12、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世界市场、各个民族地域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关系。认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大市场。这个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共产主义的孕育过程。,2、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技术基础。 国际分工是伴随着三次大的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促进国际分工,并改变着国际分工的格局。一般来说,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都会成为国际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技术和高新产品的输出区。技术革命在全球扩张的浪潮决定着各地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1)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18世纪80年代,蒸汽机发明并应用于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劳动

13、生产力,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2)国际分工体系的全面形成时期。在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引起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和机械工业、先进工业的建立和迅速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德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3)国际分工体系全面发展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生了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宇航工业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3、科技革命、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4、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是全球化的组织基础。,跨国公司超速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积极、最活跃的

14、推动者。它推动了当代世界经济生产经营的全球化发展。 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跨越国界趋势日益增强的事实,带来了“4C”跨国界流动现象,所谓4C指资本、企业、消费者和信息;其结果打破了国家的经济疆界,本身也成为一个超国家、超民族意义上的世界经济活动重要主体。,此外,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基础。,5、交通和信息革命是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三、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阶段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所带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张。这个阶段,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国际资本、劳

15、动力的大规模流动成为基本特征。,2、发展阶段二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以前 1945年12月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1948年1月正式生效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作为联合国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国际合作的三大组织,在提供贷款、援助,主持全球贸易谈判,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成为这个阶段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制度框架。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其进一步深化的强大的推动力。,3、深入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第三次全球化的浪潮出现在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8090年代。这一次全球化是历来最迅猛的,也是波及面最广的。贸易自由化、投资国

16、际化、生产跨国化成为大势所趋。欧洲联盟的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的出现都在不断向人们表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跨越国界的商品、服务、资本、信息流量的不断加大,使那些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也都从中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四、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通过越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便缓解矛盾和获取巨大利润。,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国际贸易发展迅猛,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和范围日趋扩大。,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该类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国际贸易趋同化。,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二) 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 国际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行。,国际借贷资金流动量增长很快,证券股权投资迅速发展。,(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