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8239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溪诗序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愚溪诗序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愚溪诗序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溪诗序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愚溪诗序【课前背诵】原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赏析点拨:诗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属于远景描写。首先作者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直落而下,远望仿佛从天而降,而且在阳光和水气的照耀与折射下,在蓝天与青山的衬托下,瀑布红紫相映,光彩夺目。接着又写由于瀑布有的地方被杂树遮挡住了,有的地方被云气笼罩住了,但最后还是从杂树间呼啸而过,从云气间洒脱而出,风姿豪放有力。因为天气晴朗,所以在阳光的照耀下,远远望去庐山瀑布就像一条缤纷的彩虹悬挂在高高的天空,而且好像还能听见瀑布

2、发出的像风雨大作时那样的声音,庐山原本就拥有众多秀丽的景色,尤其以瀑布最为突出。诗人重彩浓墨,绘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意境恢宏阔大。此诗虽然通篇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但景中有情,作者借山水以抒怀。诗中所写瀑布,凌空而下,不但穿过了杂树的阻碍,摆脱了迷雾的缠绕,而且还得到了阳光的普照,在天地间留下了奔流不息的强音。这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当机遇来临时,自己一定能开创出一番宏伟大业,永留英名在人间。这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满怀豪情。【识记基本知识精选】一、生字谪(zh):被罚流放或贬职。龂龂(yn)然:争辩的样子。隘(i):狭窄 险要的地方。坻(ch):水中

3、的小块陆地。又读“d”,如:宝坻。塞(si):堵。睿(ru):明智、通达。悖(bi):相反,违反违背道理。二、词语阳:山的南边和水的北边称为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姓: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姓”。名之以其能:介宾短语后置句,即“以其能名之”。东北:名词作状语,“向东北”。居之:占有,拥有。盖:发语词,表示推断语气,“大约”。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流”。错置:杂乱地陈列着。咸:副词,全。见辱于思:见于,被动格式,可调整为“于愚见辱”。兴:动词使动用法,“使兴起”。适:副词,恰好。莫我若也:宾语前置句。即“莫若我也”。牢笼:包罗。【基础知识必备】一、课文导读(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感

4、情。2积累和掌握“名”“适”“类”“辱”“居”“阳”等文言实词和宾语前置句及被动句。3体会本文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4把握并体会本文托物抒怀、景中蕴情的特点。5理解“智者乐水”、“愚公谷”“宁武子”“颜子”等典故。(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1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

5、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糅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3关于“序”“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三)谋

6、篇立意与层次结构谋篇立意: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写的序。序中首段叙述愚溪得名的由来,顺笔交代“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经历。第二段紧扣诗题“八愚”叙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点明八景称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第三段进一步说明何以“是溪独见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议论。作者自言“无以利世”,又引宁武子、颜子作陪,一味责己之愚,反话正说,沉痛至极。最后一段由溪虽“无利于世”却自有清溪本色转入“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继而写到作者创作八愚诗时,精神意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使结言落在“八愚诗”上。通篇文章以“愚”字贯彻始终。时写愚溪,时写“愚”人;写愚

7、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们由愚溪的“见辱于愚”,自会想到作者故作旷达而以“愚”人自居,他对贤愚颠倒的现实是多么愤恨。作者把牢骚不平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层次结构: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前两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愚溪得名的来由以及愚溪上的各处景物,突出“愚”字,照应原诗中的“八愚”。第3、4段为第二部分,说明愚溪以愚见辱的原因,抒发满腔的愤怒。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赞美愚溪的风景,表明自己只能寄情山水、聊以自慰的心情,指出作序的目的。(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写作特点: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8、作者借写愚溪来写自己。愚溪的风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贯串。仅就第二段来看,虽然只有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文章中心明确,作者在描写愚溪幽奇秀美的水光山色中,隐隐约约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却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实恰是为自己的遭遇不平。“愚溪”美景被弃于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写照。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却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对愚溪遭遇的慨叹,不正是倾吐自己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吗?情与景的交融,表达出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2叙事、议论、抒情融

9、于一体,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以“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条理。八景的位置、距离交代得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等,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极具匠心。而全文又无一处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写作借鉴:1.写记叙类文章应该做到情景相生、水乳交融。情和景的关系是密切的。任何一位作家,他所描写的景物都不是单纯的外在景观的重现和定格,而必须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情中景”。王国维早就谈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有的作家,将浓浓的感情融入客观的景物之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所写的景物一定要能够恰好地表现要抒的情,也就是要“中的”。所以不在于写景中能不能用表达感情的字,如能

10、不能用“喜”字“悲”字,而在于所写的景物是否“中的”。如“白杨多悲风”,用了“悲”字,跟“萧萧愁煞人”的抒情的话语结合起来,用来写墓地的景物,就恰当地衬托出悲凉情味。还要注意情不能太显,否则就成了呼叫了。要写含情的景,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里就包含在湖上漂泊的景物,从孤舟里透露出来,孤苦无依,孤舟影只,景与情结合在一起。2要学会运用反语,增强文章的美感。反语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表达技巧。运用反语,可使感情表达更加含蓄。大手笔都能很娴熟地驾驭反语。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反语,使得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和无耻的反动文人的嘴脸暴露无遗,让人更深地产生鄙夷和斥责。运用反

11、语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避免冲突和矛盾正面发生。学会运用反语,可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安宁,少一些争斗。二、古文今译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yn)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gng)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li)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

12、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ch)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xi),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

13、作八愚诗,记在溪边的石上。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到潇水。有的人说:这是冉氏家族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故此使这条溪姓了冉,叫作冉溪。有的人说:溪水能够染衣料,依据它的功能给它命名,所以称为染溪。我因为愚而犯罪,贬谪到潇水之畔。我喜欢这条溪,进入二三里,找到一处风景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安了家。古时有个愚公谷,现在我安家在这条溪边,可溪的名字还不能确定,当地人还在为争辩不休,我不能不更改它的名字了,所以改它的名字叫愚溪。在愚溪的旁边,我买了一座小丘,叫作愚丘。从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在那儿发现了泉水,就又买下据为已有,叫作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平地,原来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六条泉水合

14、流,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叫作愚沟。于是背土,垒石,堵塞了它狭窄的地方,叫作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池的中间有个小岛叫愚岛。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石头位置交错多变,都是山水中的奇妙景观,因为我的缘故,也都由愚使它们受辱了。水,是聪明智慧的人所喜爱的。现在这条溪水仅仅由于称愚而被玷辱,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它的水位太低,不能用它的水来灌溉田地。它又像从山上流下来一样急,而且还有许多凸石,大船不能进入。它还昏暗深远,水流浅狭,蛟龙不屑隐藏,不能使云雨兴起,不能对世人有利,但恰好同我类似,这样,那么即使玷辱了它称它为愚,也是可以的啊。宁武子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愚”,这是聪明的人装愚蠢的人;颜回

15、“整天不对老师的话提出异议好像愚人”,这是明智通达的人装愚人。他们都不真愚。现在我遇到政不治清明的时代却违背常理,做错了事,所以凡是称作愚人,没有比得上我的。这样,那么天下就没有谁来同我争这条溪水,我能够占有它并且给它命名了。虽然这条溪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却善于照彻万物,清澈秀丽,水流发出如金石般铿锵悦耳的声音,能使愚蠢的人高兴而眷恋爱慕,快乐而不愿离开。我虽然同世俗不合,也很能用文墨来自慰,能洗涤万物,包罗百态,而没有什么能避开的。我用拙笨的文辞歌唱愚溪,就茫茫然(与愚溪景物融合)没有什么违背,昏昏然与自然同归。超越尘世天地,与自然界虚寂玄妙的境界合为一体,无声无息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了。于是写八愚诗,记在溪边的石头上。【强化练习题】(60分 55分钟)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幽邃浅狭,蚊龙不屑漱涤万物,牢笼百态Ayxu sxusByxu si xishCyxu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