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82340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归去来兮辞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 人教试验修订本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归去来兮辞【学前导引】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赞美了农村美丽的自然景物和有独特乐趣的劳动生活。文章中表现出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乐天知命”思想、感叹人生无常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则有消极因素。这篇文章为千古名篇,无论叙事、抒情,还是结构、语言,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创造了一种任从本性自适自得的境界,可意会不易言传,只有反复诵读,方能加深领悟。本文采用了“辞”这种文体形式。“辞”一般要押韵,有的还可歌唱。全文以四言和六言对偶句为主,杂以三言和七言散句,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韵脚也几度转换,读来抑扬顿

2、挫,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本文前面有“序”,交待了写作的缘由。作者41岁时,因家贫曾为彭泽县令,但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在官八十余日,便辞官归隐,并作此文以抒发情怀。【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2掌握“候、将、审、绝、委、期”等重点实词的用法及重点的语言现象。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精讲】背景资料1作者及背景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对他十分不利。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

3、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4、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2文体常识“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而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也一般将辞、赋并称。这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富于抒情和浪漫

5、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齐整,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与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赋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而“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清程廷祚骚赋论上)。字词储备1重点实词2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影子,日光)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3词类活用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作动划着)善万物之得时(意动以为善)乐琴书以消忧乐夫天命(意动以为乐)携幼入室(形作名儿童)眄庭柯以怡颜(使动,使愉快)课文剖析1内容结构梳理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6、。第一部分(第一段):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和过程。首句“归去来兮”,既扣紧题目,又总括全文,并引起后文。这句话表达的是陶渊明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庄严决定。第二部分(第二段):写刚刚到家的愉快心情。可分两层。第一层(“乃瞻衡宇”“有酒盈樽”):写刚刚到家的愉快心情。第二层(“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写归家之后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不愿违心混迹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操。第三部分(第三段):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但作者兴奋之余又有几分晚境凄凉之感。第四部分(第四段):这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总结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篇末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带有明显的老庄思想色

7、彩,表现了一种苟安避世的消极情绪。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2写作方法借鉴结构严谨周密辞赋向来讲究章法结构。本篇属抒情小赋,也很注意布局谋篇。归去来兮辞的写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待清楚。但用辞赋说明事情原委,会结构臃肿,费力无功。因此作者用散文体的序文说明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用韵文的辞赋全力抒情。这样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辞的四段也巧作安排:第一段是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现作者对“今是昨非”的认识;二、三段为全文核心部分,借物抒情山花草木,触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末尾一段,带有总结性质,准备乐天安命,了此一生,抒发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情绪。全文首尾贯通,中心突出。松菊节操,田园

8、情趣,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语言清新自然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典雅、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富于音乐美,具有诗的魅力。文字洗练,用词考究,锤炼推敲,字斟句酌,但又自然流畅,全无斧凿之痕,可见作者深厚的功力。3疑难问题精释作者在本文中善于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并从中寄托作者的个性和情操,做到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试举例说明。如文中第二段叙写回归田园后的种种悠然自得的乐趣时,将自己厌恶仕途生活、追求闲适恬静生活的志趣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是情景交融、移情于物的妙句,无心出岫的云正象征着自己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则比喻作者经历尘世喧嚣和仕途的丑恶后幡然醒

9、悟回归田园的大彻大悟。又如“园日涉的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朴实的语言写出作者归隐后恬静的日常生活,悠闲散步徜徉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与清新的空气、鸟语花香为伴,院门关闭,没有世俗的一切干扰,悠闲自得的乐趣无穷无尽,景物描写中处处充溢着作者无拘无束得到解脱的心情,又表现了作者断绝与上流社会交往的傲世嫉俗的气质。读这样的句子宛如欣赏一幅幅情趣高雅、色彩清丽、充满生活情趣的图画。4参考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在水上轻轻飘荡,

10、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

11、人谈心何等可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学习方法指导】通假字辨识法这是一种借助通假字的特点与规律,来辨认识别通假字的方法。它适用于学习文

12、言,阅读古文,尤其是先秦典籍等各种场合,对排除文字障碍,领会词语含义,疏通有关语句,准确把握文意,提高古书阅读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清代学者俞樾曾说:“读古人书,不外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而三者之中,通假借尤要。”为了掌握“通假借”的本领,就必须学会这种方法。其要领如下:一辨是否运用了通假字;二认运用了哪个通假字;三验是否找准了通假字;四查难以识别的通假字。“一辨是否运用了通假字”,是指当读到某一文言语句时,辨析一下其中有无通假字。这就首先要懂得什么是通假字。所谓“通假”,是指在古汉语中,用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就是两个

13、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那个字的意思。如劝学里“功在不舍”的“舍”,本应用“捨”字,读“”,捨弃的意思;而这儿却用了读音与它基本相同的“房舍”的“舍()”来代替。例中被代替的“捨”,叫“本字”;代替它的“舍”,称“借字”,即“通假字”。弄懂了什么是通假字后,那么怎样来辨析一个语句中有无通假字呢?一般说来,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某个词语而结果总感到不通或不确切,就应当考虑它可能用了通假字。既以上例来说,“舍”的本义是房屋(如宿舍、校舍),引申义有“谦称自己的家(如舍间、舍下)”,“养家畜的圈(如牛舍、猪舍)”等。如果用这些含义去解释“功在不舍”的“舍”,显然都不通,因此,就应当考虑它

14、是一个通假字。“二认运用了哪个通假字”,是指当通过上述辨析,考虑某字可能是通假字之后,便可以借助通假字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推测其本字是哪一个,从而可以反过来认定某字确实是通假字。那么通假字的特点是什么?通假的规律有哪几条呢?首先,必须了解:古字的通假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因此,当初步发现某字可能是通假字时,就不妨读读字音,想想有无与它同音或音近而意义又可以在语句中讲得通的字。其次,还应当记住,通假的规律主要有四条:(一)“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上例“舍”通“捨”,即属这一条。(二)“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代替“才”。(三)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对

15、镜帖花黄”中的“帖”,代替“贴”。(四)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替代,如“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通“又”等。“三验是否找准了通假字”,是指经过以上两步辨认,初步发现了语句中的“通假字”并推断出其相应的“本字”之后,还应当检验一下,这个通假字是否找得准确。检验的步骤与方法基本与前述相同,即:一用原发现的那个“通假字”的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有关语句,是否确实不通?二审原推猜出的那个“本字”与初发现的那个“通假字”之间是否确实存在声音上的联系,以及是否符合前面介绍的通假规律?三用那初步推断出的“本字”的含义去解释有关语句,是否确实通顺?经过复核检验,如果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原来找到的那个通假字便正确无误。否则,只要其中有一条不符,便说明是错的,应重新考虑。“四查难以识别的通假字”,是因为古字通假从今天看起来,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一)有些通假字,用今音来读,与本字区别很大。如“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中的“拂”,应通“弼”,读“”, “辅拂”即“辅弼”,辅助国政的意思。如果用“拂”的今音“”去读,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它的本字会是读作“”的“弼”。(二)有些通假字,在不同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本字。如:“辟”在“趋而辟之”中,通“避”;在“辟土地”中,通“”;在“秦虽辟远”中,通“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