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027937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

2、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的,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

3、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

4、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

5、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摘编自陈炎中国审美文化简史)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逐步取代哲学和宗教,承担了提供终极关怀的使命。B.艺术的价值表现在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并不表现在认识和教化方面。C.艺术只有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才能为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提供精神关怀D.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相对弱化,客

6、观上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发达提供了宝贵机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终极关怀的主要形式为立论的理论基础,论证了艺术之于人的重要意义。B.通过讨论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文章指出了艺术对人进行精神关怀的主要方式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区分了艺术关怀的类型,进而把论证推向深入。D.文章末段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发达的原因及其治疗痛苦的方式,具有现实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够发达,么宗教就会担负终极关怀的更多责任。B.由于涉及对生存意义的感悟、思考和追问,以终极关怀的艺术必然不够愉悦。C.白居易的一首短诗也能千古传颂,可见

7、艺术作品的价值与其形式没有必然联系。D.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当下,我们仍然有必要弘扬中国的古典艺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1949年前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华北约5,东北约45,华东约2655,中南约17,西南约1225,西北约2。其后,出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木材生产作为林业部门的核心工作。从1957年到1960年,国营林场从419处增加到1960处,森林被大量砍伐。除木材生产之外,大炼钢铁及开荒种田,也曾大规模砍伐森林。截止1976年,西南地区的嘉陵江、沱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1949年的28减少到35;河南省东部防护林被

8、破坏80;甘肃省的防护林被砍掉22.4万亩;全国森林覆盖率减少至12.7。(摘编自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年)材料二:1979年,农业专家刘遒维提交了名为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的文章。他认为,如果再不积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将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随后,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森林作用”为主题的大讨论。1984年,中国开始实施森林法,试图将林业工作的重点逐步转为植树造林、扩大绿化,但落实到具体操作,这场转型极为困难。当年全国森林工业总投资259亿元,营林业投资仅36.3亿元。对林业部门的投资,仍然呈现三七开(营林三,森林工业七)的畸形格局。19

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政策开始被大力推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工程也相继出台,规划范围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2003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希望在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2020年达到23以上,2050年达到26以上。谷歌“全球森林监察”显示,该决定的短期目标,已基本实现。(摘编自李成刚1979,中国第一次生态意识大普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材料三:(摘编自张建龙现代林业统计评价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年)材料四:日本在1897年就颁布了森林法,但未能有效保护森林。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其森林砍伐量骤升,凡运输便利

10、地区的森林,几乎都被砍伐一光。二战结束后,日本森林恢复政策再度启动。1946年,日本颁布森林资源造成法,该法效果一般,于1948年终止。1950年,政府又颁布造林临时措施法,强制林地所有者植树造林。此外,日本自50年代起,由政府出资,在重要河流水源附近购买林地,大规模兴建保护林,涵养水土。自1960年代开始,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材。大规模的木材进口,使日本森林的轮伐期(指两次砍伐同一片森林的间隔期),得以延长至60100年。因砍伐量小,林业在日本经济产业中所占比例极小,2014年仅占GDP的0.1。2014年,日本全国使用的木材中只有1900万立方米是本国生产,约70依靠进口。在日本,约92万

11、户家庭有1公顷以上的森林财产。为鼓励私人种树,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依照法律给予经营者林业补助金或林业专用资金贷款(无息或低息),用于植树造林或修建林道等;从事林业者,还能获得15个相关税种的减免,如森林财产继承税只有4.8。据日本官方统计,1995年,其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7。而在谷歌全球森林监察系统中,截至2015年,日本覆盖率高达72(摘编自刘春发日本林业经营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林业经济2015年第5期)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1990年到1995年中,国内木材产量在1993和1994年达到最高值,随后产量有所下降;但国内木材需求量整体保持

12、稳定增长态势。B.1995年全国造林面积中,成林又成材的面积占总造林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不成活面积和成活面积相比,前者约为后者的两倍。C.1995年国内木材缺口高达3000万立方米,可见当年木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通过增加国内产量来缓解供需矛盾有一定的困难。D.从1995年全国造林面积和成活面积的统计来看,只有提高造林成活率,才能提高木材产量,进而有效缓解国内木材的供需矛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1949年前后,除华北和西北地区外,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整体较高;其后,西南、河南和甘肃的森林被大量砍伐,造成全国森林覆盖率减少至12.7。B.1979年之前,生态意识在国内

13、还未普及;农业专家刘遒维撰文指出长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危机,随后,中国爆发了关于“森林作用”的讨论。C.我国森林法实施之初,试图转移林业工作重点但效果欠佳;后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目前处于1923之间。D.历史上,日本和我国都出现过因经济发展需要而滥伐森林的情况,日本着手森林恢复的时间要早于我国,但也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基本取得成效。6.日本的林业经营现状对我国的森林保护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爸爸和信梁文蔷写信是爸爸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环。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信,他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一九七二年爸

14、妈迁美与我同住。我们为了筹备迎接他们,决定买房搬家。买新房条件之一是必须近邮局。我常喜调侃爸爸,说他一辈子只会做两件事,一是写稿子,二是上邮局。爸爸写信之勤快,很少人能望其项背。这当然和爸爸的写作经验有关。有人提笔千斤,视写信为畏途。爸爸拿写信当家常便饭,认为是每日工作之一,是款舒情怀之方式,是与世界沟通之桥梁。爸爸写信,振笔疾书,不拟稿,不重写,不修改,一气呵成。然后重读一遍,写信封、贴邮票、密封。常常一口气写上三五封,置于案头。一贯作业,有条不紊。遇有重要信件,则绝不假人手,必须亲自投邮。有急事,则一言不发,皱着眉头,直奔邮局,分秒必争。信件一入邮筒,如释重负,然后款步回家。爸爸的信一如其

15、人,很洒脱,不注重外表。他不肯买特殊信笺和信封,能用就行。他常常用停业公司之作废信笺写信,有时也用久藏发黄的稿纸。由此可见他的节俭和风格。爸爸年轻时写信,常只写月日,不注年份。后来大概受胡适先生影响,为日后考证方便,提倡写信注明年月日。以我存家书为根据,这个转变大约发生在爸爸六十岁以后。但是习惯难改,提倡归提倡,自己也常常忘写。大约在爸爸七十岁以后就每信都有年代了。在这期间,爸爸经常督促我也如此做。我不肯,怕麻烦,而且心中不服。我辩称,我的信没有后人来考证,记年代所为何来?后来,为了讨好爸爸,只好照做,日久成习。现在才知道,即使无后人考证,自己当资料查查,也是十分方便。(因我给爸爸的信,亦由我收藏)爸妈给我的家书,在一九七五年以前,都用邮简,当然是为了节省邮费。但是一九七五年以后,渐改为航空信封,并且说明以后不再用邮简了。这个转变,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没问过爸爸。但我猜测与他的年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