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027932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洛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4。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工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大自然,逐渐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被打上了“塑料儿童”“宅童”的标签,儿童的生活大多偏离了自然本性的轨道。儿童作为成长中的人,对其进行现代劳动教育显然是使人与自然得以重新建立联结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将为现代儿童提供复归自然的平台,让当代社会的人实现自然本性的释放,解决人与自然相割

2、裂的现实问题。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是联结人与自然的重要手段。因此,劳动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途径。现代劳动教育的根本在于人与自然的生态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及劳动态度,懂得人与世界的认知关系;另一方面,更要在劳动教育中使学生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认识自然、遵循事物客观规律,这是现代性要求下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和开展劳动的前提。此外,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劳动教育又能激发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意义还在于

3、面对世界共同生态危机,人的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核心且起关键作用,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劳动让一个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走到了某一个集体中,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劳动为个体走向公共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凭借,增强了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社会性。劳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劳动在个体与他人社会关系建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是现代伦理关系彰显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意义上,现代性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劳动教育生成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往、理性塑造人的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同时,使人更加热爱和尊重劳动人民,以此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现代劳动教育中蕴含的实践精神正是

4、个体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反映。因此,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必须从对个体理性的关注转向对公共理性的关注。我们必须遵循共同的伦理规范,以此来协调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生活。人在劳动实践中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以他人和社会拥有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劳动周围的个体以及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一方面,在劳动教育的个人交往互动中,通过受教育者互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能塑造人的品性。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使人在理性的交往劳动实践中,不断获得自我与他人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劳动教育因此成为涵养学生公共理性、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因此作为一种个体社会化的媒介,帮助学生

5、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最后,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人的潜能才能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和解放。也正是借助于教育中的劳动,学生才能在不断自我确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审美与道德能力的不断提升。由此,劳动教育将赋予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概念特征。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就是接受主体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的生命过程。(摘编自袁利平劳动教育:让身心获得全面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工业和互联网发展太快,使儿童跟不上其发展步伐,影响他们的成长。B.劳动的重要意义: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建

6、立密切联系。C.劳动让人们走到一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都是在集体劳动中形成的。D.只有在劳动教育中才能塑造自己的品性,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及“现代工业”“互联网”“现代性”等,具有现实意义。B.文章第二段先用因果论证进行阐述,然后从两个方面深入论证,逻辑严密。C.文中将劳动与现代劳动教育进行比较,突出了现代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D.文章主要从劳动教育的意义、核心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对现代儿童进行现代劳动教育,就可能影响现代儿童回归自然,就可能影响

7、他们作为当代社会人自然本性的释放。B.对学生进行现代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参加一下劳动,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在劳动中的主观能动性。C.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同于以前的劳动教育,须从关注个体理性转移到关注公共理性,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D.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概念来自劳动教育。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就是接受主体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的生命过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

8、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在一些老师看来,这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成为一场标准化考试。(摘编自扬子晚报)材料二:我国有极为成熟的诗教思想与诗教传统。在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

9、什么认识?怎样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诗歌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地进行了专题调查,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从喜欢古诗词程度看,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差别不大,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多于喜欢新诗的学生。从阅读量与写作来说,自认为阅读量较大的只占4,阅读量一般的占总人数的78,几乎不读古典诗词的比例高达18;而能写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从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看,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人的素质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理科生占95,文科生占93;爱好古典诗词的,理科生占92,文科生占87;自认为阅读量较大和一般的理科生占8

10、4,文科生占81。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理科生占13,文科生只占2。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学生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源自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的传唱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反之,尽管有端午节的习俗,但熟悉屈原作品的人却极少。调查显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大可不必担心。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摘编自张永芳当代大学生:古典诗词知多少)材料三:诗词是植入中国人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

11、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间远离了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摘编自陶舜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带有“应试”的味道,与

12、标准化考试没有多大区别。B.在喜欢古诗词的程度上,文理科大学生差别不大,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比喜欢新诗的学生多。C.大家不必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担心,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D.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通过习俗进行传播的效果不及通过通俗歌曲和电视剧的传播效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江苏语文教师刘百生认为,诗词综艺火爆,学生会背古诗,虽然并不意味中学诗词教育的成功,但表明了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已蔚然成风。B.调查情况表明,在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上,理科大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文科大学生,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C.“文化中国经常安住

13、于江湖之远”说明以诗词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只在寻常百姓居家生活中鲜活存在着,而没有“高居于庙堂之上”。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爱好古诗词热潮这一现象背后的情况,都既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又表现出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6.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古诗词教育?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唤醒英雄凡夫中尉军官曾勇在一次出差途中遭遇剪径客,他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被送进了医院。曾勇伤得太厉害,手术后三天三夜一直昏迷不醒。富有经验的老主任医师说,曾勇虽然没有了生命危险,但是,如果一直昏迷不醒,很有可能变成植物人。“难道一点办法

14、都没有了?”部队首长、战友、包括等待英雄醒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们都急了。曾勇是英雄,如果能让英雄说话,能让英雄重返部队,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办法不是没有,如果能找到它的主人,也许能唤醒他。”主任医师拿出了一封沾着英雄鲜血的信扬了扬。众人马上争相传阅,信在每个人手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医师手中,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默。这是一封没写完的信。“珍珍:离开你的这些日子,我心里一直很难受,我没想到那天你会说出那句话。你知道吗?当时我的心有多痛,看着你负气远去的背影,像有一把无形的刀在刻我的五脏六腑”信写到这里断了,人们一起把目光投向主任医师,想从他嘴里得到救醒英雄的良方。主任医师又缓缓开了口:“当然这个法子

15、不一定灵,但绝对不会有害处。现在关键是要找到这个珍珍。因为从信中可以看出,他与这个珍珍关系非同一般,对她那句话刻骨铭心。如果让珍珍站在床前重复那句话,刺激他的脑下皮层,他有可能恢复知觉。”众人一听很兴奋,都表示愿意帮忙寻找珍珍。尤其是媒体记者更是跃跃欲试。次日,报社、电台、电视台一起发出新闻,珍珍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就家喻户晓了。媒体一炒作,医院也热闹起来,美女爱英雄,医院每天都要接待数十名自称珍珍的人。她们皆对医师陈述一段自己与曾勇有关的感人故事。有的说她与曾勇是同学,从小青梅竹马,后来相爱了,可不久前曾勇换了岗位来到了一个穷乡僻壤工作,她便提出与他分手;有的说曾勇向她求爱,她骂过他“大头兵”而伤害了他;还有的说曾勇与她相爱甚笃,而她爱慕虚荣,去找了个大款一个个鲜活亮丽的少女,故事一个比一个真切感人,似乎,曾勇是个遍地留情的情种了,但少女们说得动情悱恻,让人不得不信,连一生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老主任医师也陷入了云里雾里,不知到底哪个是珍珍了,只得一次又一次地陪着感动。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却没有一位少女能把英雄从混沌中唤醒过来。到了第四天,主任医师不知接待了多少个“珍珍”,他对自己出的这个主意也差点失去了信心。快下班的时候,一位容貌出众、举止端庄的姑娘走进他的办公室。 “姑娘,你找谁?”主任医师问。“我叫珍珍。”姑娘答道。“珍珍?你叫珍珍?”“是的,曾勇是我哥。他的那封信是写给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