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74145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 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民为主“民主”在中国文化中,首先有“以民为主”的含义。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才是邦国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首要。尚书作为上古文献,早早就提出了治国

2、要“以民为主”的思想。甚至,这部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的古书,它十分严厉地训诫统治者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其实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说“民”就是“天”,那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天子”,从文化本意上讲,那应该是“人民之子”的意思,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无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显和顺乎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论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说“群龙

3、无首,吉”,当社会领袖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便是吉利之相。而老子也说“太上,不知有之”,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人民只是模糊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不与人民产生明显的距离;老子又称,这样的统治者,为百姓谋福利成功了,人民却感觉这本就是老百姓自己顺其自然的状态,本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程度的“以民为主”?统治者作为效劳于民的一个掌舵者,却早已无限虚化了自己的声音与功绩,在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尚书周易老子出现稍早,孟子晚出,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

4、,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都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见,无论统治上层如何兴衰往来、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更改变幻,那贵重不变的,始终都是人民大众。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变迁都是岁月洗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客,唯有广大人民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都永世不变的主人。所以,中国文化里的圣贤,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他们与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务对象是当权者,而圣贤的关怀对象是为民者。他们的思考结果,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才体现着最本质的人文关怀,才沉淀为岁月洪流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

5、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较早地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因此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B“以民为主”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要顺乎民意,就要做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甚至要弱化自己的意志。C周易中的“群龙无首”是指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他们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D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人民不与他产生距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列举古代圣贤关于“以民为主”的不同阐释,最后总结观点,层次清晰,中心突出。B文章在中国文化范畴内阐释民主的内涵,得出“唯有人民才是永世不变的主人

6、”的观点。C文中引用尚书周易老子中的原文,不仅使文章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孟子的观点,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统治者和人民”关系的论述,老子比尚书周易中“以民为主”的程度更深。B.老子中“超乎于民顺乎于民”,孟子中“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民主”的体现。C圣贤与政客不同,圣贤关怀“为民者”,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之言会成为金玉良言,是因为其中体现着人文关怀、对人民思考命运的思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7、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有改动)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五分钱。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8、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她在村庄里

9、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

10、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

11、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要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

12、之处。B.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就当了兵,此后一直杳无音信。由于祖父是国民党兵,所以在文革期间祖母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因而祖母偶尔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祖父,对祖父的不满。C. 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而不伤的特点。D. 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5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5分)6作品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2017年6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瑞典企业与创新部部长MikaelDambberg等参与分论坛,并就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变革带给人类的焦虑感等话题展开讨论。 关于科技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人类被代替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AlphaGo战胜李世石、柯洁后,这种忧虑更甚。 陈黎明表示,这种担忧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了,但这种忧虑从长期看无须担心。他举例说,农民并没有因为农业的机械化而失去工作,农业机械化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陈黎明提出“人机同行,认知共进”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和科技是相互增强而不是相

14、互替代的。 MikaelDambberg指出变革中的安全感很重要,因此政策要保护变革中的人们,而这也是包容性增长的体现。短期来看,人们确实感到了不安,对于失业人员,政府部门需要做到长期规划和短期救助结合,增强技能培训,否则人们会厌恶改变、抗拒改变。(摘自人工智能会淘汰人类?看看达沃斯上的大咖怎么说,2017年6月27日央广网) 【材料二】 AI-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创意维纳斯,科学家担忧的潘多拉魔盒。例如贾维斯电影钢铁侠中钢铁侠的AI管家,一度落入恶人手中“黑化”。再如吉迪亚科幻剧明日传奇中亨特船长忠实的AI助手,以精湛技术和精准定位追踪,成为舰队战斗的重要利器。 未来,AI究竟会“黑化”、站在

15、人类的对立面,还是被“驯化”成为乖巧的“服务员”?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的会场,针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各界专家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人们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也应保持高度警惕。”普华永道环球审计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伍智杰认为,“我们要优先考虑信任和透明度,而非商业模式、投资目标和绩效提升方法,这样才能帮助人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效用,使其真正为我们所用。” “目前,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工具。”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嵇晓华也观点鲜明地表示,短期内不会出现强AI,“但一旦出现就绝对会黑化,是人类无法降服的。” “任何一种先进技术,都可能同时存在促进作用和负面作用,无论人工智能在某一领域比人强多少,它依然是人的智慧产生的,就像计算机的病毒,无论发生多少变化,都有可以控制的办法。”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 无论如何,在这个时代大潮中,AI技术的发展已不可逆转。“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仍具不确定性。”这句写在达沃斯机器人制造空间墙上的话,引发着更多的深思。 (摘自人工智能的明天在哪里?,2017年6月27日新华网) 【材料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