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73034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学期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11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

2、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

3、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

4、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秦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1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

5、心情感的”的一项是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2对“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理解正确的是 A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 B真正的诗人将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C诗人只要生活得有广度,有深度,就能获得真诚的诗歌情绪。 D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

6、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诗歌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4-6题每小题3分,7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答苏武书李陵子卿足下:

7、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

8、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 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

9、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注:李陵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国家于我已矣 顾:但是 B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北:败兵 C意

10、谓此时功难堪矣 难堪:难为情 D兵尽矢穷,人无尺铁 兵:武器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而人无知之俗 弃甲曳兵而走 C刎颈以见志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报鲁国之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大量运用四字句,如“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将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B李陵虽能征善战,但“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实是勉为其难。然而他坚持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的境地,最后降敌也实属无奈。故值得同情和理解。C文章屡用对比,如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受困乃得免

11、与自己不易为力相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D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下场的痛惜,对汉武帝刑赏不公的愤慨与不满,对故土的思念,客居他乡的愁闷。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答苏武书)(2)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答苏武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首句表达相思之情有什么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9诗歌三四句不着一个“情”字,却字字含情,请

12、简要分析。(5分)(三)古诗文默写(8分,每小题1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 (5)此去经年, 。(雨霖铃) (6)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 (7)千古江山,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3、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起去看刘心武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父亲看着儿子的背影,气呼呼地说:“都是你惯的!”母亲就叹气:“他这阵子不知道怎么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个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员裁判员生气

14、。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的,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布出一桌菜,爷儿俩喝啤酒。母亲听爷儿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

15、儿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了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快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当时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他还把我当成个附属品,可以随随便便地把我带来带去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说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不懂得,第一,我不是上幼儿园的娃娃了;第二,我要有个性呀!”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就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儿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父亲年纪不算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