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271683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通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理解的答案篇一: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答案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2)得()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

2、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2.说获得得到 13.A 14.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篇二:韩琦大度容人阅读答案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ƒ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2)得()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

3、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2.说获得得到 13.A 14.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篇三:现代文阅读方法 现代文阅读方法 A.有效阅读方法:快速准确获得信息 一标:标注段落大意 二看:快速浏览,知晓大概,仔细品读,揣摩细节 三投入: 注意力集中,融入角色环境,想象文章情境 四关注: 关注题目内容,关注行文脉络,关注两端句子,关注关键词语 B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 1.要素连接法: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 2.段意合并法:先表明每段段意,并用连接词对段意进行连接。 3.去粗取精法:去除修饰限制性成分,保留重要的关键的能够揭示因果的语句。 C.记叙性文体主要考点 1.感知概括获取信息 理解分析体会欣赏 写法归纳拓展迁移 2.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领会作品主题体会作者感情 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作用 欣赏生动语言体会句子含义 修辞手法作用文章标题含义 把握故事情节行文叙述方式 理解详略安排表达方式作用 梳理作品结构过渡照应妙处 3.对作品有自己独特情感体验。 从作品中获得有益

5、的人生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评价。 对作者感情作品主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4.一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 结构上起到了 。 情感上表达了 。 5.处于文首段落作用: 开篇点题 总领下文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铺垫 6.处于文中的段落作用: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 引领下文 7.处于文末的段落作用: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8.修辞手法的作用: (1)修辞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的理解。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把?比作?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事物特点) (感情)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6、:强调了对象特性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d、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e、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f、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品析句子: a含义上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及语境揭示句子的深刻含义。 b字词上 ,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中心词等的修饰,限制成分等。 c修辞上 ,说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指出它的作用。 d技法上 ,从表现手法(写作特点)的角度,说出运用的表现技法,并指出它的作用。 e作用上 ,说语句的内容上、结构上或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f情感上 ,从作者表达的情感方面进行品味。(如思念、赞美、敬佩、忧愁

7、、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情等。)指出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并可以附上自己的情感体验。 g哲理上 ,从文中句子蕴含的哲理上进行品味,指出句子蕴含了怎样的哲理,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h风格上 ,从语言特点上进行品析,指出语言特点, 品味语句,必须结合句子中具体的词语进行品析,还应注意文体。 10.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熟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 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 彩等。 常用的表述词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朴实自 然、词语凝炼、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熟易懂、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幽默风趣、委婉含蓄、意味 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

8、刻等。 11.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12.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 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悬念、夸张、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13.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14.描写方法: 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内容分: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15.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

9、等。 16.筛选概括方法 锁定思考范围,划分层次区域 17.简要准确表述 一是摘抄法。即摘选文章中的语句作答。 二是组合法。这是针对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添加一定的词语进行概括,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语。 三是自述法。自己提炼要素进行概括。 18.文章线索的分类 a、以人物为线索 b、以物品为线索 c、以地点为线索d、以感情为线索 19.文章线索的作用 a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b使结构完整严谨。 20.文题含义 a表面的意思 b深层含义(即与中心主旨相联系) 21.审题方法 a仔细阅读题目内容,不放过一字一词,切忌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分析题目内容,圈定关键词语。 b.仔细分析题干是否提示了

10、答题范围,题干是否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是否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是否隐含了答案,题干是否体现了答题规律。 课外文言文阅读 A.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 短小精悍、有性 、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 求学 人物故事做人 为官 B.如何快速理解短文 a分析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b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 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 c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 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C.题型归类 一、概括类 1.概括事件 解决概括事件类题型的方

11、法: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主要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起因、人物行为等信息. 2.概括原因 解决概括原因类题型的方法: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3.概括人物特点 解决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类题型的方法:揣摩人物语言语气,关注神态变化,注意动作指向 二、提炼中心、明确思想内涵 1.阐述道理 2.获得启示 方法:抓关键句(尤其议论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三、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 2.侧面烘托 3.对比突出 D.实词解释 a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迁移法 2.组词法 3.一词多义看语境 b.一些常用实词归纳 顾:照顾、回头看、拜访 诣:往,到去 去:离开、距离 故:

12、所以、旧、特意 使:出使、使者、派 会:聚会、正好、必然 固:本来、固执、坚持适:刚刚、女子出嫁、到去 反:同“返” 素:白色的、向来 c.一些同义词归纳 第一人称“我” :吾,余,予,仆(谦称)寡人,朕,孤,臣 第二人称“你” :汝,子,君,卿,若, 尔, 公, 公等 表示“说”“告诉”: 曰, 道,语 , 云, 言, 谓 ,对曰,白 表示“全,都” :皆, 悉,咸, 具,一,举, 毕 表示“所以” :故, 是故, 是以 表示连词“于是,就”: 则, 辄,遂,乃,因 表示否定“不,没有” :莫, 勿, 非,弗,亡, 微 表示“多次” :屡,数 表示代词“这” :此,斯, 尔, 是, 然, 许 E.人物特点积累 为人: 诚实守信(鲁宗道诚实) 深明大义(陶侃之母) 宽容大度(韩琦大度容人) 宅心仁厚(李士谦高义) 宁死不屈(赵广断指画观音) 乐观豁达、胸怀宽广 不拘小节、洒脱放达(王猛扪虱而谈) 为学: 谦虚严谨 勤奋好学 持之以恒 为官: 刚直不阿(李厚不媚上意) 敢言直谏、不畏强权(殿上虎) 宽厚仁慈(丙吉宽厚) 勤政爱民(辛公义) 严于律己 清廉正直 礼贤下士(齐桓公登门访士) 深谋远虑、智慧过人 名著阅读 刘备(主要事件) 桃园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 、跃马过檀溪 、三顾草庐 、携民过江 、刘备摔孩子 、白帝城托孤 。 性格:(形象)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