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68884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第I卷 阅 读(共63分) 甲 必考题(48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12分) 莫辨张飞和李逵 关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短长,论者已经很多,我不想插嘴。倒是三国中的张飞,让我想到 了宋时的李逵。说起来,这是一对很有意思的人物,不知别人如何,在我,自从二十多年前初读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就再也分不清谁是张飞谁是李逵。这两个形象给我造成的模糊感,时至今日,仍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张飞太像李逵了,而李逵在我心中,怎么想怎么就是张飞的影子。 你看那张飞粗鲁、憨直,和有时候表现出的一点点狡黠和李逵的鲁莽、粗野,以及时不 时流露出的

2、些许刁滑何其相似乃尔?是不是活脱脱给人以一胞兄弟的感觉?然而这感觉也得到了影视编导们的验证,荧屏上的张飞和李逵的形象塑造,是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过,从张飞和李逵形象的如出一辙,倒是可以触发人们的灵感,寻究一番影视之外的莫辨张飞和李逵的现象。 其实,李逵也好张飞也好,在各自的故事中个性还是很鲜明的。虽说他们在我心中常常“打架”,但丝毫没有亵渎经典的意思。至于这之外,便不能不对时下的文学和艺术报以挑剔的眼光去打量一番。譬如目今散文、随笔集大行其道,于是便从书店翻阅到书摊。不翻犹可,一翻便全无了新鲜感。这个集那个集铺天盖地,却都是名字上玩花样,不过是把一只鸡割成了鸡头、鸡胸、鸡翅、鸡腿和鸡爪,

3、如此而已。 上边是说书的内容似是而非,实际上,连书的封面也难分辨出张飞和李逵,大家不妨到街上走走,看看是否分得清那封面美女如云的刊物,都是谁和谁?只刻意摹仿,拿自己的个性展价出卖,创作上了流水线。而制造“文化快餐”的结果,充其量是作者大名的见报率,和不无小补的一份份“润笔”。有颇知名的人曾大发感叹,言曰:怎么今天满世界都是作家!可他却不想想,连他自己都在负责地扼杀自己,群起效尤又有何可诟病的?辨不清李逵张飞的文章满天飞,说来还算是好的。实际上,文坛、书坛之外,歌坛、舞坛、影坛、剧坛等等,李逵张飞已经抡着板斧和丈八蛇矛杀将上来了。 在下浅陋,说了半天,不过是对文化圈的喧嚣浮躁发一点管窥蠡测。如果

4、说再把范围扩大,把我们的吃穿住行,一应用度全包括在内,大家思量思量,我们周围的抄袭和摹仿,假冒和伪劣,你有天大的本事,又怎能把难辨李逵和张飞的现象说深说透?所以,我只能说,自己在这里不过是玩玩石子抛抛砖头。 1第一段中作者说自己对“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短长”“不想插嘴”,而文中有一句话证明作者实际上是“插嘴”了。这句话是(3分) ( ) A“自从二十多年前初读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就再也分不清谁是张飞谁是李逵。” B“这两个形象给我造成的模糊感,时至今日,仍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张飞太像李逵了, 而李逵在我心中,怎么想怎么就是张飞的影子。” C“然而这感觉也得到了影视编导们的验证,荧屏上的张飞和李逵的形

5、象塑造,是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不过,从张飞和李逵形象的如出一辙,倒是可以触发人们的灵感,寻究一番影视之外的莫辨张飞和李逵的现象。” 2第四段中,作者认为“目今散文、随笔”“全无了新鲜感”,其主要根据是什么?下列说法属于根据的一项是(3分) ( ) A这个集那个集铺天盖地,却都是名字上玩花样。 B刻意摹仿,拿自己的个性展价出卖,创作上了流水线。 C制造“文化快餐”,辨不清李逵张飞的文章满天飞。 D内容似是而非,封面大同小异。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 ) A第四段中作者说自己“没有亵渎”的“经典”指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 B全文最后“自己在这里不过是玩玩石子抛抛砖头

6、”一句,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明自己已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抛砖引玉。 C题目“莫辨张飞和李逵”意即不要刻意去分辨张飞和李逵这两个人物。 D张飞粗鲁、憨直,有时候表现出的一点点狡黠;李逵的鲁莽、粗野,时不时流露出的些许刁滑。他们在相貌上虽然十分相似,但性格并不相同。 E本文主要针对文化圈的喧嚣和浮躁现象问题发表议论,抨击了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模式化倾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47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

7、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已来,知声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至是,试令为之,应手成曲,无所凝滞

8、,见者莫不嗟异。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 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

9、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开皇之世,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 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又习郑声,而宝常所为,皆归于雅。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然皆心服,谓以为神。 选自隋书艺术万宝常传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洎:到。 B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说的短处。 C其事竟寝 寝:逐渐平息。 D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然皆心服 附:附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0、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B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三年不治,臣请求死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一次,万宝常和人吃饭,谈论到音乐,当时没有乐器,宝常就拿面前的吃饭用具及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辨分高低音,有宫廷音乐的雅致,也有市井小调的通俗,像乐队在演奏一样,和谐动听,大大受到当时人的赞赏。 B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制订乐谱,开始创立黄钟调。宝常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郑译等就

11、经常召他来一起商议,但他的话大多不被采纳。 C太子洗马苏夔,自认为自己精通乐律,非常妒忌万宝常,加上苏夔的父亲苏威意气用事,所以凡是谈音乐的,都附和苏夔而批评宝常。 D万宝常是一位才华横溢、对音乐有极高造诣、作出很大贡献的音乐家,只因地位卑贱,又没有有识见的名公巨卿的支持,不仅他的理论不受当时人的重视,而且本人竟活活饿死,难怪他临死时要愤然烧掉自己的全部著作了。这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悲剧。7断句和翻译(11分) (1)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3分)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 (2)把文言文

12、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2分) 自汉、魏已来,知声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3分) 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3分) (二)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春夜喜雨 唐杜 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悯 雨 宋曾 几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否?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有人评价杜诗“起有悟境”,这个“悟”字是从生活体验中来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于“发生”悟出“知时”,即好雨“知”时,把无知的雨写成有知,透露出诗人“喜雨”的 感情来。 B据诗中颔联所写“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推知,当时杜甫住在成都郊区,雨主要在夜里下,一到早上就停了,故“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借“梅子”“秧针”来交代下雨的时间是在春天。 D“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是说到了晚上观察天气,希望能下雨,可以排解客居在外的游子“悯雨”的愁绪。 E悯雨选择了典型情节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如“不眠听竹树”等,耐人寻味。 9就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曾几的悯雨的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