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68421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1 新人教版一、补充介绍作者。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祯元年(1628年),其时他26岁。 二、介绍时代背景苏州市民反阉党暴动概况。 1.暴动的导火线是周顺昌被逮捕。 教师简介周顺昌:曾任吏部主事,为官清廉正直,离京返乡时只有“行李一肩”。天启五年(1625年),吏科都给事魏大中被捕路经苏州,顺昌与之周旋累日,以其女许配魏之孙。缇骑趣行,语侵顺昌,顺昌张目叱之曰:“若不知世间有不

2、畏死男子耶?”以是革职。次年,阉党追弹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词连顺昌,于三月十五日矫诏逮捕了他。六月十节日在狱中遇害,时年43岁。 2.学生口述苏州市民暴乱经过。(略)。 3.简介魏忠贤(15681627):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侍候他很小心,导之宴游,甚得他的欢心。1620年熹宗即帝位,魏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掌东厂。魏又与熹宗的乳母客氏勾结,从此掌握大权,自称九千岁,并广置党羽,残酷杀害正直的大臣和官吏。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死,怀宗即位,十一月发配他去凤阳守陵,行至阜城,其党徒密报锦衣卫将来擒拿他回京治罪,乃自经而死。 三、诵读第1段。 步骤:齐读一遍后,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解答后再齐读一遍

3、,然后进行评点。评点方式有三: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教师作补充。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以下各段同此) 评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为第三段叙事张本),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第四至六段议论张本;“义”,全篇纲领)。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首提“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点墓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用感叹结住叙事,为下文蓄势。)。 写法指要:作墓碑记,故先叙墓之由来;况此墓来得不寻常,尤非先说不可。此段纯属叙事,用一个“盛”字作结,却将作者胸中议论托出,何等

4、笔力! 四、诵读第2段。 评点: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极言为时之短。这是导引句,为的是引出下面的议论)。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一比,与常人比)?独五人之曒曒,何也?(承上段“盛”字。) 写法指要:此段不接着叙五人之死的经过,却就建墓事生发议论,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之意,为结尾张本。由此再进一步展开,真可谓“出奇制胜”。(略释作文中的“奇正”之法。) 注:以上内容大多可以化为启发提问,不是由教师说出。下同。 五、留作业。 1.背诵第1、2段。 2.准备诵读第3、4、5段。 第

5、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背诵第1、2段)。 二、诵读第3段。 评点: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犹记”统领本段叙事。“周公之被逮”承开篇首句),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周公义者,吴民亦义者,“义”是一段叙事主旨),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须对照下文“矫诏纷出”,义勇如见)。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此处点出五人姓名,值得玩味),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承首段建墓事,妙。

6、)。 解释:“缇骑”之“骑”读。“谁为哀者”,据上文“哭声震动天地”,缇骑之问应为“为谁而哀”或“为哀者谁”,此系倒文,不能译为“谁在哭”。“以呵”“以免”的“以”,同“而”。“傫然”,五人墓成“一”字形排列,次第相邻,今日所见如此。 写法指要:本段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始末,而以“激于义”三字为统帅。至五人姓名戛然而止,即又回到建墓事上,此亦跌宕之法,盖为下文蓄势。 三、诵读第4段。 评点: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非“激于义”,何能如此!“然”,带出一层新意)。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二提“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

7、全乎为五人也(再次照应建墓事。可以少慰人心。)。 写法指要:将五人当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来写,进一步突出了“激于义而死”一语。以上两段皆叙事,承首段而来。 四、诵读第5段。 评点: 嗟夫(由此引出大段议论)!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二比与缙绅易志者比。用疑问句式表出:上句用“欤”,下句用“哉”,褒贬之意昭然若揭。二问中重在第二问,下文即回答)?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之死关系到当时的大局),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正义已伸

8、张),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解释:“非常之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熹宗)不豫(病危)时,魏忠贤张(嚣张)甚,中外危惧。上召皇弟信王(后即位,即明怀宗)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宫(皇后,熹宗之后)为托,及委用忠贤语。信王出,上崩。忠贤自出,迎王入。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是时群臣无得见王者,王秉烛独坐。或曰,忠贤欲自篡,而崔呈秀以时未可,止之。” 写法指要:本段只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仍是在“义”字上做文章,这是为下段更深一层的议论作铺垫。 五、留作业。 1.背诵第3、4、5段。 2.准备诵读第6、7段并整理词语。 第 三 课 时 新课推进一、检查作业。

9、着重检查第4段,要求熟练背诵。 二、诵读第6、7段。 评点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暗指魏党),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两种作法,一般丑态),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三比以五人之慷慨赴死与“高爵显位”之畏死比)?又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结住蓼洲周公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结住五人事),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虽死犹生,何等荣耀!)也。不然(反掉一段,文势振宕。四比设想之比,以五人“尽其天年”与今之“百世之遇”比),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

10、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非经魏阉之乱,不能作此悲壮语)?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不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借交代作记缘由点明全篇主旨)。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此处再结一句,以示其“买脰“墓葬”功之不可灭)。 解释:“为人记”,替它写了这篇墓碑记。“记”,不是记述,而是指这篇文章。“明死生之大”,阐明死的重大意义。“死生”,偏义复词,偏“死”,“生”无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语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同“或”,或许。作者用的是委婉说法,使行文有波澜。 写法指要:前段

11、说五人之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大意义,本段更进一层说五人激于义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这就站得更高了。作者在行文上也很讲究,连用四个长句,气势磅礴,波澜横生,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用的是“卒章显志”旧法,却又有其创新之处,读使人胸襟开阔。五人之死,有此篇碑文,千古不朽矣。 三、齐背全文。 课堂小结 1.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先让学生划分本文结构层次(分三部分),然后按部分画出示意图表,并指出这三者结合的方式。下面是供参考的示意图表,圆括号里的数字表示段落的顺序。 (注)抒情融于记叙和议论之中,是不言自明的。 2.对比论述方式。 在评点中已经涉及,小结中只要求学生说出各项对比的作用(死

12、得光明磊落,为伸张正义而死,死后无比荣耀,死得有价值,使后怀念无究),而集中到一点就是“匹夫有重于社稷”,突出了文章中心。 这一条不必作过细分析。 3.语言积累。 名词活用如动词: 旌旗的一种表彰。例:以旌其所为。 墓坟墓建墓。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古今异义的词语: 当道执掌政权的人。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例:保其首领以老干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全品教学网, 用后离不了!布置作业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句子。板书设计建碑经过、目的抗暴斗争经过 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