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68105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二. 教学目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了解悼词的写法,了解马克思的巨大贡献。2. 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表达作用。3. 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培养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高尚精神。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1. 简要了解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懂得“以史为鉴”,认识科技对民族与人类的重要意义。2. 学习“以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的演讲技巧。3. 关注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三. 教学重、难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

2、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2.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深刻内涵和用词妙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1. 深入探讨中国科学发展曲折道路上的启示。2. 理解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四. 知识分析:1.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3月17日安葬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在葬礼上发表的讲话。2. 把握结构逝世情况(1)巨大影响(89):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英名事业永垂不朽 3. 写作特色(1)使用修辞性词语(2)带有对比性的词语使用(3)关联词语的使用(4)层进强化性词语的使用(5)感情层进的词语使用近代科学进入

3、中国的回顾与前瞻1.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5日黑龙江日报。根据杨振宁1993年7月29日在哈尔滨的演讲整理而成。中心主题是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 把握结构: 3. 写作特点:(1)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加以论证。(2)语言平实。【典型例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纷繁(fn)豁然(hu)摸索(su)B. 给予(j)诅咒(zhu)估量(g)C. 掩盖(yn)空白(kng)芜杂(w)D. 诽谤(fi)嫉恨(j)应用(yng)2.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繁芜丛杂(杂乱)不可估量(估计)估价(估算)B. 豁然开朗(开阔通达)非同寻常(

4、不)豁免权(免除)C. 卓有成效(高明杰出)嫉恨(忌妒)卓然而立(高而直)D. 永垂不朽(流传)竞相诽谤(争着)功败垂成(将近)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 如果也可是尽管但是B. 即使都然而并且而且C. 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D. 虽然但可是即使况且4.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萌芽( )停滞( )隐晦( )繁琐( ) 真谛( )淫巧( )飞跃( )俞樾( )5. 下

5、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愁莫展B. 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C. 风靡孽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D. 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6. 下面句中加线的成语应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那时候觉得科技只是奇技淫巧,只是雕虫小技。B. “豪强”和“管家”历来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鱼肉百姓。C.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贸然行事,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D. 今年春节期间,山西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7. 将下列三句话填入空格处,正确的次序是( )这个飞跃的结果就是 使近代科学在17世纪首先从欧洲开始了。 产生了一些学术动向, 产生了一种空气, 产生了一个社会的体

6、制,A. B. C. D. 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用做句内注释的一项是( ) A.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B.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C. 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D.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9. 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中心论点是( )A. 马克思逝世对无产阶级及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B.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C. 马克思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伟

7、大的思想家。D. 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影响。 10. 揣摩下面一段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A. 作者从对象和程度两方面,高度概括地揭示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B. 这一段话是议论,两个“对于”提示了全文的论述中心。C. 这一段话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之情。D. 这一段话着重于阐明悼念马克思的重大意义。 1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2)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

8、不相上下。(3)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 一再多少往往B. 再三多少常常C. 一再稍微常常D. 再三稍微往往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B. 不调查研究,不了解情况,只凭热情去干,也是一种盲人瞎马的工作作风。C. 百科全书介绍的知识,星罗棋布无所不有。D. 责任编辑只对文字部分负责任,对印刷的其他环节则望尘莫及了。 13.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9、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 B. C. D. 1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B. 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却是很熟悉的了。C. 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运用得不熟练所造成的。D. 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滋 味王开林能吃的东西才知味道如何。上帝造人时,特别设计了舌头这种精妙绝伦的零件,可见他的确充满了仁爱之心。有了这件宝贝,人就能咂摸出酸、甜、苦、辣、涩等各种滋味

10、,也就能把吃鱼跟吃肉的不同分辨出来。试想,如果鼻子先已闻到了美食的食气,入口之后却味同嚼蜡,那是何等扫兴。有了舌头,人也就变成了挑剔鬼,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发展到后来的满汉全席,口腹之欲真是越来越膨胀。从古时神农尝百草到今天大开山海宴,算不算得上文明的进步呢?“吃”早已成为国人头等重要的事情,硕鼠和谗猫同席,或于觥筹交错之前握手言欢,或于酒酣耳热之后结为兄弟。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品酒是一门学问,品茶则是一种风雅,都不是俗人做得来的事情。那滋味显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胡喝狂饮之辈也就只能用舌头舔舔嘴唇,随便说一声:“好!”古人说:“百般滋味,要在心中滋味。”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

11、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岂不闻“甜言美语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舌头的功用比马尾巴的功能要强得多,切不可等闲视之。话讲得好听,就顺耳顺心顺意,一顺而再顺而三顺,就无所不顾,无往不利。为什么谄媚取容者屡屡得手(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因为这些专往舌头上抹蜜的人深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好听的话往往才下舌头,便上心头。让别人受用了,自己的日子就肯定好过。你若问他的人格何在,他会说那只是一双烂草鞋,弃之不足为惜。世间那些往舌头上抹蜜的人往往也是往鞋底抹油的人,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像采尽了花粉的蜂群一样飞往别处。舌头其实相当世故,至少比眼睛、鼻子要世故得多,它知道自己若说了直话真话,就不可能再

12、吃香喝辣,因此,它最不济时也只是沉默。若硬是被认死理的主人派去说直话真话,就该一辈子无可奈何地咬菜根,它一定含恨不已。人人都知道“口蜜腹剑”是个成语,但又有几人识得甘言谄人者是别有居心用意呢?对一个假话连篇的人推心置腹是何等不值和危险啊,这是授人以柄,你忧乐的机枢就被他完全掌握了。他的那把藏于腹中的“剑”是迟早会抽出来的,同样的舌头到时候吐出来就是蝮蛇的毒液了。名利本身是好东西,无论以力取,以智取,只要手法干净漂亮,都令人悦服。但有时候好端端的名利被一群小人糟蹋了,变成了猫腻滋味和腐鼠滋味,他们仍然争得头破血流,而且对谁都猜疑,生怕别人要来染指,要来分一杯羹。论语中说孔子“鱼馁,肉败,割不正,

13、不食。”但在宵小之辈看来,那是圣人的臭讲究,他们才不顾什么变味不变味呢,先塞进口中再说。猫腻和腐鼠都有人食之津津有味,如此,就遑论其余了。我们见了某人某事的龌龊之处,常说“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这“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它至少表明了你的态度。15. 第1段末句说“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请根据本段文意,从两方面概括“舌头的功用”。 16. 第4段写道:“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1)“舌头对此鞭长莫及”的含义是什么? (2)“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的含义是什么? 17. 请根据第4、6、7段的文章,分别概括作者所讽刺的三种人的行为特点。(1) (2) (3) 18.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题目“滋味”的主要含义是,生活的滋味往往是辛酸和苦涩,只能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品尝。B. 作者由舌头的饮食功用讲到舌头在人际关系中所发挥的种种“功用”,由此及彼,讽喻世人。C. 文章的主旨可以概括为讽刺人际关系上的不正之风,表达作者嫉恶如仇的处世态度。D. 第5段末句“它一定含恨不已”,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认死理”“说了直话真话”的人必然得到的厄运,有一定的劝诫意味。E. 结尾说:“不是滋味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