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学生指导)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024523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学生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5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学生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学生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学生指导)(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2 页 2015 年教师资格证国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模块 2 学生指导 目录 模块 2 学生指导 . 2 考点一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 . 2 考点二 全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3 考点三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遗传 . 4 考点四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环境 . 4 考点六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个体主观能动性 . 5 考点七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6 考点八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7 考点九 小学德育的构成. 7 考点十 小学教育的目标. 8 考点十一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 8 考点十二小学德育原则. 9 考点十三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1

2、0 考点十四小学德育的方法. 11 考点十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2 考点十六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考点十七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13 考点十八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4 考点十九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5 考点二十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 16 考点二十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 16 考点二十二正强化和负强化. 17 考点二十三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8 考点二十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 18 考点二十五学习迁移的分类. 19 考点二十七元认知策略 . 21 考点二十八资源管理策略. 22 第 2 页 共 22 页 模块 2 学生指导 考点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

3、 考点预测 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 ) 。 A洛克 B孟子 C庄子 D斯宾塞 答案: A 考点归纳 第 3 页 共 22 页 考点二全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考点预测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 B 考点归纳 第 4 页 共 22 页 考点三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遗传 考点预测 ( )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考点归纳 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地位:遗传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

4、展的物质前提。 意义:(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3) 遗传素质的差 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 的。 考点四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环境 考点预测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 )因素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 5 页 共 22 页 D学校教育 答案: B 考点归纳 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通常指社会环境。

5、作用: (1)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 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 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 动的。 考点五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学校教育 考点预测 简答题: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考点归纳 学梃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 种因素; (3) 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考点六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个体主观能动性 考点预测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环

6、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 6 页 共 22 页 答案: D 考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 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七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考点预测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 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答案: A 考点归纳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

7、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刺激物的 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另外,还要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2) 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程时,应当先向学生说 明该课程的目的、任务,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选择在学生注意 第 7 页 共 22 页 力最集中的时候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学生的有意注意可能开始 分散,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改变教学方式或讲解一些相对次 要的内容。 考点八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考点归纳 小学思维能力的特点主要有: (1)

8、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 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考点九小学德育的构成 考点预测 我国小学德育是 ( )、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三部分的总称。 A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思想教育 D健康教育答案: 考点归纳 第 8 页 共 22 页 考点十小学教育的目标 考点预测 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答案: D 考点归纳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 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我国小学

9、德育目标的内容:(1) 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 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 培 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考点十一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考点预测 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第 9 页 共 22 页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答案: B 考点归纳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它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指导道德行为 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它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意,即 道德意志。它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它是衡量少

10、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考点十二小学德育原则 考点预测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 人。 ”反映了德育的 )原则。 A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D疏导 答案: C 考点归纳 第 10 页 共 22 页 考点十三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考点预测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答案: A 考点归纳 德

11、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 第 11 页 共 22 页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 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考点十四小学德育的方法 考点预测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 D 考点归纳 第 12 页 共 22 页 考点十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考点归纳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

12、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 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 配合与补充。 考点十六心理健康的标准 考点预测 下面哪一条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 13 页 共 22 页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智力超常 C自我调控能力 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答案: B 考点归纳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六条: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 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 工作高效率。 考点十七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考点预测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 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 ) 岁。 A46 B68 C810 D1012 答案: C 考点归纳 第 14 页 共 22 页 考点十八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考点预测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 改变方法是 ( )。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疗法 D自我控制法 答案: B 考点归纳 第 15 页 共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