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242298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哮喘课件资料讲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哮 病,定 义,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源 流,素问阴阳别论篇“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元丹溪心法哮喘“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首创哮喘之名。 明虞搏始把哮证与喘证区分为二证。医学正传哮喘“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未发时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 鉴于哮必兼喘,故通称为

2、“哮喘”,为与喘证区分,故名为“哮病”。,西医范围,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我国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后者除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症状,伴有哮鸣音。 儿科疾病中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除了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外,还有以下特点:多现于3岁以下,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有类似哮喘的症状,双肺可以听到较多的哮鸣音;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而好转,少部分病儿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病 因 病 机(一),宿痰内伏于肺,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虚病后,痰 阻 气 道 肺 失 肃 降,哮 病,引

3、 触,病 因 病 机(二),宿痰的产生 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诱因: 外感 饮食 情志 劳倦,肺不布津,脾失健运,肾失蒸化,津 伏 聚 藏 成 于 痰 肺,宿 痰,病 因 病 机(三),发作期 缓解期 发作期病理变化,诱 因,肺之 伏痰,引触,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痰气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痰鸣如吼 气息喘促,哮喘发作,发作时呼吸困难,喘息,喉中有哮鸣音。 具有“夙根”,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顽固性。,证候特征,诊 断,发作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唇甲青紫。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吸入异味、花粉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

4、嗽、胸闷等先兆。 常有过敏史、家族史。 体检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鉴别诊断,哮证与喘证 哮 证 喘 证 相同: 呼吸困难,难于平卧 病因: 宿痰内伏于肺 肺气不降 症状:发作时有哮鸣音 无 反复发作有夙根 无 发作时必兼喘 喘不兼哮 预后:独立性疾病 视原发病 易反复发作难断根,鉴别诊断,哮证与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 金匮要略 支饮为受寒饮冷,肺气受损,不能布津,饮邪留伏,支撑胸膈,上逆迫肺,而致咳喘、短气、浮肿等症。多由慢性咳喘发展而来,时轻时重,咳喘甚于哮鸣,无哮病

5、突然发作、缓解迅速、哮鸣重咳嗽轻的特点。,鉴别诊断,哮证与肺胀 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患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互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二者有明显区别,但哮病日久可成肺胀。,辨证要点,辨已发未发 已发(发作期):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典型临床表现。 未发(缓解期):无典型症状,以肺、脾、肾虚损为主要表现。 辨虚实 实证:新病,喘哮声高气粗,体质状

6、实。 虚证:久病,喘哮声低气怯,体质虚弱。,辨证要点,辨痰的性质 寒痰 寒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如泡沫,口不渴,苔白, 脉浮紧。 热痰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口干欲饮,苔黄, 脉滑数。 痰湿 痰哮:哮证特征痰涎壅盛,喉如曳锯寒热不明显。 风痰 风哮:哮证特征反复发作,或伴恶风。汗出,或咽干口 燥、面色潮红或萎黄无华。,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 缓解时治本,分证论治,发作期 寒哮 热哮 浊哮 风哮,缓解期 肺虚 脾虚 肾虚,寒 哮,症状:呼吸气促,喉中哮鸣冷天或受寒后易发,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口不渴或喜热饮,咯清稀泡沫样痰。 舌象:舌苔白滑。 脉象: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

7、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代 表 方,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麻黄 细辛 半夏 生姜 五味子 射干 紫菀 款冬花 大枣 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歌诀:射干麻黄姜辛夏,紫菀枣味款冬花。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 细辛 半夏 干姜 五味子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歌诀: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热 哮,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哮痰黄或白、质稠难咯,面赤、口苦、口渴喜饮。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代 表 方,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白果 麻黄 紫苏子 杏仁 款冬花 半夏 黄芩

8、 桑白皮 甘草 歌诀: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同甘草,痰热喘哮服之良。,浊 哮,症状:呼吸气促,喉中哮鸣痰涎壅盛,喉中声如曳锯,痰稠难出,脘闷呕恶,纳呆便溏。 舌象:舌淡或淡胖,或紫暗或淡紫,苔厚浊。 脉象:滑实或弦、涩。 治法:化浊出痰,降气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代 表 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炙甘草 生姜 歌诀:二陈汤中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白芥子 紫苏子 莱菔子,风 哮,症状: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发作时有典型特征,止时如常人。 舌象:舌质淡或舌红少津。 脉象:浮或弦细。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华盖散

9、(可加苏叶、荆芥、防风、蝉蜕、僵蚕等加强祛风解痉之力。),代 表 方,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 杏仁 紫苏子 桑白皮 陈皮 甘草 赤茯苓 歌诀: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共,肺 虚,症状:气短声低,咯痰白色清稀,自汗,怕风,易感冒。 舌象:舌淡苔薄白。 脉象: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代 表 方,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黄芪 白术 防风 歌诀: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歌诀: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脾 虚,症状:气短不足以息,少气懒言,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平素痰多,腹胀,便溏,纳呆。 舌象:舌淡、

10、苔薄腻或白滑。 脉象: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代 表 方,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陈皮 半夏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人参 黄芪 白术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炙甘草 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善,亦治阳虚外感因。,肾 虚,症状:哮病反复发作日久,短气息促,腰酸腿软,脑转耳鸣,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肾阴虚者颧红、烦热、汗出粘手。 舌象:舌淡胖嫩苔白或舌红少苔。 脉象: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代 表 方,肾气丸金匮要略 干地黄

11、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歌诀: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七味都气丸医贯 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五味子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六味地黄丸+五味子) 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薯茱丹泽地苓丸,常见中草药,僵蚕,熟地黄,白果,黄芪,细辛,半夏,常用治疗哮喘的中成药,益肺止咳胶囊(疗肺散)Sig:3# po. Tid. 喘可治注射液 Sig:2mL im. Qd. 肺虚:玉屏风口服液(盒)Sig: 1支 po. Tid. 脾虚:陈夏六君子丸 Sig:6g po. Tid. 理中丸或补中益气丸Sig:6g po. T

12、id. 肾虚:金匮肾气丸 Sig:6g po. Tid.,转归预后,预防及护理,遵循“未发时扶正为主”、“已发时攻邪为主”的原则。 调畅情志,树立治疗信心。 适寒温,及时增减衣被,防感冒。 避免接触过敏物质。 饮食均衡,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等物。 戒烟酒。 适当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等。,病案举例,祁某,男,47岁。 初诊:咳喘10余年,遇寒即发,痰多清稀,甚则喘咳不能平卧,近因感寒,入夜尤甚。舌白苔腻水滑,脉象沉弦,按之紧数。,辩证:此寒饮相搏,气逆上冲而作咳喘。 治法:温化寒饮,以定其喘。 方药:小青龙汤法。 麻黄6 桂枝6 半夏10 细辛3 白芍10 干姜6 炙甘草6 七付,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