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4101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

2、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

3、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这一体系接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开放化、多元化的语境中确认了前行的思想资源。这一种以“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 使得文艺作品具备了超越性的自我生长力,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品质奠定了思想资源。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战争文艺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响了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

4、魂,从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文艺虽然不能回避诸多不足,甚至也有过大量抗战神剧”一哄而上的情况,但我们相信,有了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底气和全球化的视网,有了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摘编自赵启鹏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问西东等战争文艺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表明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B. 改革开放初期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一些方面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回望性的思考不能否定。C. 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以及表现出的大国自信,

5、使得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建立。D. 中国的文学艺术只要有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就有很好的未来,“抗战神剧” 可不必理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根据当前影视作品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中心论点。B. 文章第二段总结不同阶段战争文艺创作的特点,意在说明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力越来越强的观点。C. 文章第三段既从现实的角度阐明文化领域的变化,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文艺自我生长力具备的原因。D. 文章由现象阐明观点,再回顾战争文艺的发展,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6、确的一项是A. 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的情节、叙事、人物形象等特点以及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都是引人注意的闪光点。B. 战争文艺作品的反思性方面,无问西东要比红河谷更深刻,无问西东已达到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C. 有了“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就一定会深入。D. 战争对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的影响,比牺牲精神、英雄壮举、战争的历史意义更值得战争文艺关注。【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

7、大”的标志是“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C项,“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使中国呈现大国自信”与“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的建立”在文中是并列关系;D项,“抗战神剧不必理会”错,原文“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为“中国战争文艺作品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

8、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条件关系推导错误,“就一定会深入”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医胡

9、同安晓斯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香炉里插着三柱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柱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就问爹。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董家

10、行医,家教很严。医德惟上,药价低廉。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车来人往,更加方便。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

11、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孩子,再有一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祥子听了,泪流满面。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这一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那天一

12、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入夜,万籁俱寂。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祥子亲手点燃的三柱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柱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你爹同意了。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祥子终

13、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祥子求取平安香的情节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也与下文样子最终求得平安香的情节相照应。B. 文中插叙董神医行医“医德唯上”的情节,既影显了其医者仁心的品格,又使结尾处最后一味中药的揭晓合情合理。C.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稳当”,这是因为在董神医周年祭典上,村民们送来了“神医胡同”的金匾。D. 小说重视细节描写,样子娘从开始“从不说话”,到“终于说话了”,再到“泣不成声”,见证了祥子的成长。5. 小说以最后一味药“良心”的揭晓结束全篇

14、,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 文中三次写到了祥子的泪水,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答案】4. C 5. 揭示悬念,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让读者回味无穷;使董神医“医德惟上”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深化小说主题,突出在行医做人中良心的重要。 6. 第一次流泪,周年祭日将至,祥子仍没能求得“平安香”,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未能让父亲满意,内心愧疚;第二次流泪,周年祭日当天,村民们送来金匾,参与祭典,场面盛大,祥子内心为父自豪,充满对大家的感激;第三次流泪,祥子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内心激动。【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

15、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结构,C项A考核情节,D项考核手法,其中C项,应为:祥子为村里做善事,赢得村民赞誉,心里踏实,所以“今天特别稳当”。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其答出小说以最后一味药“良心”的揭晓结束全篇的作用,注意从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从情节看,揭示悬念,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让读者回味无穷;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使董神医“医德惟上”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从主旨的角度看,深化小说主题,突出在行医做人中良心的重要。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

16、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内容的题目,要求分析文中三次写到了祥子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在首先概括何时流泪,再结合情节分析心情,第一次流泪,周年祭日将至,祥子仍没能求得“平安香”,内心愧疚;第二次流泪,周年祭日当天,祥子内心为父自豪,充满对大家的感激;第三次流泪,祥子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内心激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