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38566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第1卷(共42分)一、(每小题3分,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流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因然由于 ,(不免/难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

2、“采风者”,或者奉命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行词”,画一些“变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查/考察)和仔细描述。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香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中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体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继往地研究,但对“支脉”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 。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匮乏 风云

3、变幻 毗(b)邻B. 更叠 纷至沓来 记载(zi)C. 边陲 大相径庭 东渐(jin)D. 边缘 一如继往 盎(ng)然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免 考察 重心B. 难免 考察 中心C. 难免 考查 重心D. 不免 考查 中心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缺席的“下层”文化B.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

4、”却更为关注C.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面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还,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D. 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戴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语音和字形的能力。语音考点主要涉及多音字和偏旁误读,字形考点主要涉及同音字误写A项“毗邻”的“毗”应读p;B项“更叠”应为“更迭”;C项正确;D“一如继往”应为“一如既往”;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的能力。本

5、题主要让我们辨析“不免和难免”“考查和考察”和“重心和中心”三个词语,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这三个词语异同,辨析时可从词语的含义入手,其次关键一点是要掌握这几个近义词细微差别,掌握它们强调的侧重点,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词语。“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虽然主观上不愿意它出现,但客观上又很难完全避免;“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的对象等等;而“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

6、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中心”“重心”都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重心”表示事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中心”表示事 物里周围所环绕的中央部分;强调的是“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自然导致云南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应用“不免”;强调的是“观察调查取得材料”,应用“考察”;强调的是“他们的关注的事物的主要部分”,应用“重心”。故选A.【3题详解】解答本题,本着语言连贯“陈述对象一致、句式一致”的原则,分析前后文语句,比对选项即可判断选择本文段主要阐述“西洋、东洋学者”和“传统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关注的重心不同。语句的连贯要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分析选项可知,前句“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陈述对象

7、是“它”,后句的陈述对象也应是“它”,故排除AC。语言的连贯要求句式一致,空格前两句都是“对对”的句式,空格处也应该采用这种句式,据此排除AD。故选B【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

8、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4.下列加点成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拼徕顾客B. 大气圈、水圈、岩石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

9、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C. 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季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位,有的在打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D. 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需要调动知识储备,结合文本语境进行判断。A项正确,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符合语境;B项对象不当,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应用“息息相关”;C项不合语境,“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应该用“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

10、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D项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故选A【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1、抓住关键词理解如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名一钱等2、本着“语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分析3、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4、多复习,多积累,强化记忆5.下列各组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视栏目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B. 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

11、躲。C.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边和双边项目的启动显示,中国希望利用自身的经济和金融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战略挑战。D. 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结构混乱或逻辑混乱,最后一句的主语不明确;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C.搭配不当,“扩大”影响力是可以的,但不能“扩大”战略挑战,可以在“战略”前加上“应对”之类的动词。6.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 ,画上者妙在 ,梦中者妙在

12、 ,胸中者妙在 。位置自如 笔墨淋漓 景象变幻 丘壑深邃A. B. C. D. 【答案】D【解析】地上、画上、梦中、胸中山水的特点分别与“丘壑深邃”、“笔墨淋漓”、“景象变幻”、“位置自如”搭配。【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 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B. 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C. 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D. 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选项的

13、具体内容分析判断,BCD三项,动词与宾语之间本来都适合搭配,而A项的飘来与花香是可以搭配的动宾关系。修辞中“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所以选A。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

14、,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的认为同情心源自爱的观点。按儒家的观点,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的痛苦而感知他人的痛苦,但用自爱却无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同情他人的痛苦,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但还需要做些具体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一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

15、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于道德知识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须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饯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绝对无误。“原则”“主义”可能会出错,会忘记生命的根本,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状态却不会出错,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防线也守不住,如果人类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丧失殆尽,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从另一方西看,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鈍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