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含解析)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225082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含解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含解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含解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含解析) (2).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安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语文(四)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商品经济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果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中国帝制时代大多数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制作、发行、各币种比价。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但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即使集权专制的政府,也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一般说来,商品经

2、济愈发达,货币运行控制的复杂性愈高;市场开放性愈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力愈弱。明代以前,铜钱、纸币、白银皆已经作为货币使用,但相关的理论皆不甚透彻,很大程度上处于经验的水平。明前期参酌前代经验和政府需求,试图以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以铜钱为辅币运行,通过货币较大程度地控制社会财富。此种企图,盘剥社会的幅度过大,遭遇市场和社会抵抗。各种诉求博弈的结果,出现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伴随政府强行保持的少量纸钞的局面。政府在货币流通领域地位的弱化,实际上部分消解了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强控制,扩大了市场本身的自由度。稍后,大量域外白银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贵金属货币一般比铜币能够支撑更活跃的

3、商品经济。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明朝政府难以通过货币发行调控货币供给、物价,更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或者通过赤裸裸的掠夺,于是明朝迅速彻底失去社会支持。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中国帝制国家体系通过各种中央集权机制实现社会控制,然而在明中期市场经济大幅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当口,政

4、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因而也就失去了操控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明朝的瓦解,是雪崩式的。当时试图挽救明朝统治的士大夫绞尽脑汁,不惜牺牲生命,但既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实际上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手段。(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税收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B. 帝制体系与商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共生是因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C. 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货币的运行却完全是由经济本身决定。D. 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

5、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法规超越经济却可以影响到商业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先指出商品经济中货币的作用,再讲到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影响及其局限性。B. 文章后两段主要论述了明代国家控制货币的手段以及最后的财政危机,揭示其崩溃的症结所在。C. 文章列举明前期政府想要控制社会财富遭抵抗的事例说明集权专制的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D. 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手段无法操控社会财富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实际就是为了通过控制货币达到较大程度控制社会财富,盘剥社会财富的目的

6、。B. 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C. 明朝政府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说明明代国家不完全具备金融运行的能力。D. 既掌握不了货币的发行权和流通控制,又受货币、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当时无法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手段。【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税收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是帝制

7、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果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选项多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B项,“帝制体系与商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共生是因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有误,文章第一段说“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可见“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是帝制体系与商业能够长期共生的原因之一。C项,“货币的运行最终却是由经济本身决定”理解错误,

8、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

9、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第一段,只要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比对,即可发现ABC三项的错误所在。【2题详解】试

10、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论证方式、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分析把握,同时也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错误,该说法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段说“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文中只是说“关系甚大”,选项变成“直接导致”,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

11、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最主要的是“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且“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

12、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 年中国 200 万个快递员运送了 350 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

13、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选自 2017 年 3 月 2 日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材料三: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

14、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 世纪 90 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 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

15、化标准,比如规定 80% 的包装废弃物和 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美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4.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B. 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C.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D. 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