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19919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试卷说明:试卷分值150,考试时间150分钟,I卷为课内学习检测,包括第1至第17题,II卷为课外阅读拓展,包括第18至第29题,卷是作文,第30题。I卷一、课内基础知识(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纸上。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霎时(sh) 吮吸(yn) 梵文(fn) 裙裾(j)B. 颤动(chn) 愀然(qio) 挟持(xi) 文绉绉(zu)C. 枕藉(j) 罅隙(xi) 趿拉(j) 懵懂(mng)D. 贿赂(l) 凫水(f) 弥望(m) 钟磬(qng)【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2、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吮吸(yn)shn,裙裾(j)j;B项,挟持(xi)xi,文绉绉(zu)zhu;C项,枕藉(j)ji,趿拉(j)t。故选D。2.下列词语全都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 洞萧 围剿 骄生惯养 没精打采B. 斑驳 杜馔 脸声屏气 遗世独立C. 旌旗 臆断 人烟阜盛 藕断丝连D. 追朔 狼藉 轩峻壮丽 珍羞美味【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

3、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洞萧洞箫,骄生惯养娇生惯养;B项,杜馔杜撰,脸声屏气敛声屏气;D项,追朔追溯,珍羞美味珍馐美味。故选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 江南了。(2)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了。(3)沿着荷塘,是一条

4、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A. 惦着 享受 幽静B. 惦着 消受 幽僻C. 想着 消受 幽静D. 想着 享受 幽僻【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惦着:记挂着,挂念着。想着:思考着。结合“江南”分析,选用“惦着”。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消受:指享用、受用,禁受、忍受(多用于否定)。结合“这真是有趣的事”“无福”等分析,选用“消受”。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幽僻:幽隐、潜藏,幽静而偏僻。修饰“路”,选用“幽僻”。故选B。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5、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属,这里指劝人饮酒。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C. 白露横江白露,指茫茫的水汽。D. 酾酒临江酾酒,指过滤酒中的米渣。【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酾酒”,结合“临江”分析,“指过滤酒中的米渣”错误。译为滤酒、斟酒等。故选D。【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6、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跟,同C.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心动,想要D.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一点儿也不【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7、,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与”,巴结、结交、依附;C项,“心动”,心中惊恐;D项,“殆”,大概。故选A。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羡长江之无穷 吾欲之南海B.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乎骤得【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动词,到。B项,连词,表转折,

8、却。C项,介词,被;介词,从。D项,形容词词尾,可翻译为“的样子”;乎是用来调整音节的,助词,无实意。故选B。7.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暴霜露,斩荆棘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至莫夜月明D.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项,“暴”通“曝”,冒着;B项,“冯”通“凭”,乘;C项,

9、“莫”通“暮”,晚上。故选D。8.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 舞幽壑之潜蛟C.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 顺流而东也【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例句,“侣”,意动,以为伴侣;A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舞”,

10、使动,使起舞;C项,“耻”,意动,以为耻;D项,“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故选C。9.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A. 石之铿然有声者B. 赵尝五战于秦C. 渺渺兮予怀D. 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安在”,宾语前置句;A项,“铿然有声”修饰“石”,定语后置句;B项,“于秦”,状语后置句;C项,谓语前置句,本应该是“予怀

11、渺渺兮”;D项,“欺”的宾语为“余”,宾语前置句。故选D。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C. 徘徊于斗牛之间D.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至于”,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连词。

12、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B项,“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D项,“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故选C。二、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11.(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_。(苏洵六国论)(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_。(苏轼赤壁赋)(4)舞幽壑之潜蛟, _。(苏轼赤壁赋)(5)寄蜉蝣于天地,_ 。(苏轼赤壁赋)(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

13、壁赋)【答案】 (1). 有袅娜地开着的 (2). 固不在战矣 (3). 歌窈窕之章 (4). 泣孤舟之嫠妇 (5). 渺沧海之一粟 (6).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袅”“章”“泣”“粟”“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课内阅读检测(共8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14、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2. 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借月光的忽明忽暗表达自己变化不定的思想感情。B. 对自然景物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C. 歌颂荷花的高洁的品质。D. 流露出身处黑暗社会中淡淡的哀愁和难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13. 结合文意,分析第一句中写月光用“泻”不用“照”有什么效果?14. 这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效果?【答案】12. D 13. “泻”与喻体“流水”照应,准确生动地描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