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16942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前言上海市旅游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本市旅游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等战略的重要规划。“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对本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十二五”期间关系旅

2、游业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吸收各专项规划和区县旅游规划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相关行政部门、旅游企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衔接。“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本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运行和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对本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篇 发展基础与时代背景“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本市旅游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旅游产业功能充分释放、产业地位持续提升。展望未来的五年,本市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

3、遇。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本市发展旅游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以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为支撑的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机制的深化等都为本市“十二五”期间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一章 都市旅游格局初步确立“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奥运、世博契机,成功抵御了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

4、010 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 6700 家,床位约 55 万张,其中星级饭店 298 家,包括五星级饭店 44 家、四星级饭店 64 家、三星级饭店 123 家、二星级饭店 65 家、一星级饭店 2 家;旅行社 1037 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 42 家;A 级景区(点)61 家,其中 5A 级景区(点)3 家,4A 级景区(点)28 家,3A 级景区(点)30 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38 个;红色旅游基地 30 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45 个;旅游集散站 6 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3053.23 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期末增长了 90.3%。旅游外汇收入达

5、64.05 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了 77.5%。国内旅游收入达 2522.94 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 92.8%,年平均增长 18.6%。截至 2010 年底,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851.12 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 733.72 万人次,国内游客 2.15 亿人次,分别比“十五”期末上涨了 49%、65%和 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在 2007 年首次突破 1 亿人次大关,在 2010 年,受益于世博会,突破 2 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入境游客人数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在出境游方面,2010 年上海居民共出境旅游 378.2 万人次。20

6、10 年全市出游人数达 9140 万人次,人均出游近 4 次,高于全国年均出游水平。 “十一五”期间星级宾馆平均出租率为 59.3%。二、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蓬勃发展,通过不断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不断增加,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26.58%,高于同期上海第三产业和 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2010 年,上海旅游业实现产业增加值 1360.8 亿元,较 2005 年底增长了 132.9%,占同期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14%,占同期上海生产总值比重为 8.1%(见图 1-1) 。旅游业已

7、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图 1-1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 GDP 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三、产业空间不断扩展“十一五”期间,上海新增旅游景点不断涌现,初步实现了旅游大空间的整体布局。在上海市内环区域内,共有景点 338 处,其中历史保护建筑类占 58.3%,现代建筑类占 8%,创意产业类占 8.6%,革命遗址占 6.2%,影剧院占 5.9%,特色公园占 4.4%,博物馆占 3.8%,展览馆占 2.1%,美术馆占 2.7%。在上海内外环之间,共有产业类旅游景点 9 个,主题公园13 个,建筑类经典 17 个,文化和体育设施类经典 23 个,各类特色旅游和服务设施 14 个。在上海郊区旅游景点中,具有国际

8、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8 个,国内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13 个,具有区域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240 个,共计 261 个。以世博园为基础形成的集会展、商务、商业、休闲、时尚旅游功能于一体的世博主题旅游休闲区,推动上海形成一个全新的多中心、多流向、多圈层的旅游格局。佘山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以及环淀山湖区域旅游业的集中发展,带动了郊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外滩、南京路、淮海路、衡山路等特色旅游街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充分展现了上海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文脉。黄浦江苏州河集聚带、环人民广场、太平桥、南京西路、淮海路、北外滩、长风地区、徐家汇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构建了各具

9、特色的旅游产业高地。此外,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在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全面展开,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互动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对接,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统一规范。此外,上海还与北京、天津、广东和重庆四省市签订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重庆旅游合作协议书 ,建立五省市旅游信誉、信息披露制度,并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领域进行合作,联合促销,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共同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同时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逐步深化,与欧美旅游市场的双向交流步入常态化,海外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四、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工业旅游层级进一步提升,通过上海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的全面实施丰富

10、了既有工业旅游产品的内涵。文化旅游品牌逐步树立,在充分展现上海近现代建筑、红色革命纪念地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魅力的同时,加强了旅游节庆、演艺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形成了上海旅游节、ERA-时空之旅等一批旅游节庆品牌和旅游演艺品牌。体育旅游亮点频现,体育活动与旅游景观的结合更加紧密。旅游金融发展快速,先后推出上海都市旅游卡、上海旅游卡等旅游金融产品,商务旅行管理结算、旅游消费贷款、旅游担保、旅游保险等旅游金融业务日渐成熟,商务旅行管理公司和旅游保险公司在上海的集聚效应逐步形成。五、民生作用不断体现“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的发展逐渐突出民生取向,民生功能不断提升。市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市内

11、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市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上海市民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形成了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适应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极大地提升了上海旅游业咨询服务系统。该体系由三级纵向信息网络和五项横向信息网络共同组成,三级纵向网络包括:上海旅游热线 962020、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45 个、旅游触摸屏 400 多块。五项横向网络包括:上海旅游政务网、上海旅游网、上海旅游人力资源网、上海旅游集散网、上海旅游会展网。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健全旅游应急机制,组织近 10 万人的世博旅游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农旅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富农、旅游强农、旅游兴农

12、作用进一步突显。新型旅游业态和中小旅游企业蓬勃发展,旅游就业岗位的层次与种类更加丰富,旅游就业功能进一步释放。旅游业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事业。六、旅游形象持续优化围绕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目标,上海旅游业在传承“上海都市游,精彩每一天”目的地形象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世博主题与时代特色,进一步发掘和创新城市吸引力,创造性地提出“中国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的形象口号,在丰富原有形象内涵的同时,勾勒出了上海旅游业发展的时代特色,初步确立了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形象定位。2009 年底,上海分别被世界品牌组织等机构评选为 2009 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200 强”之一,被纽约时报

13、推选为“31 个必到旅游胜地” ,2010 年获选 TTG 中国最佳会议商务旅游城市。七、服务世博贡献突出世博筹办和举办期间,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坚持“服务世博、服务游客”的指导原则,以构建世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级为重点,通过部门协调、市区联动、社会参与,配置充足、完善的世博旅游设施;提供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的世博旅游服务;开发丰富多彩、吸引力强的世博旅游产品;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向游客奉献精彩难忘的 “发现更多、体验更多”的“世博之旅”和上海深度游,成功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展现上海的秀丽风光与都市风情,创造一

14、个热情友好的城市氛围,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提供了客源支撑、设施支撑、服务支撑、效益支撑和后续利用支撑。世博会期间,旅游部门组织 8000 多辆旅游大巴,2 万多名世博导游,世博园共接待 7308 万人次,其中包括66.8 万个旅游团队、2087.7 万人次团队游客,占入园人数的 28.57%。“十一五”期间,上海坚持大旅游理念,构筑都市旅游产业链;强调双向开放,打造内外联动大旅游市场;突出服务民生功能,提升旅游社会价值;凸显优势互补,引领跨区域旅游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第二章 上海旅游迈入历史机遇期“十二五”期间,本市旅游业进入深化都市旅游发展的新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

15、境和发展条件,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更加凸显。 “十二五”时期,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要着重把握六大机遇:国家战略定位的机遇。2009 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 ,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服务民生的产业定位和具体化的产业政策导向,对旅游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稳步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将不断提升,这将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出游需求,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都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上海“四个中心”功能提

16、升的机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推动上海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金融环境;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为邮轮经济、邮轮旅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国际贸易中心和“大虹桥”商务区建设,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的机遇。世博会为上海留下新景点、新景观、新技术、新概念,极大的丰富了上海旅游内容,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为上海发展大旅游带来难得的机遇。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随着虹桥交通枢纽、京沪高速铁路、崇明崇启大桥、上海吴淞口邮轮组合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长三角同城时代即将到来,将大大提升上海旅游的便捷性,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城际旅游模式。信息、低碳技术应用升级的机遇。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构建和完善旅游数据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发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将大幅提高旅游服务效率,促进旅游业全面现代化。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可以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上海旅游业面临许多新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