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0164642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 2.货币供给 3.均衡利率的决定,凯恩斯主义,决定和影响因素,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作了分析,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存在流动性偏好,因此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这就是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投机性动机又称为资产动机,资产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被称为资产性货币需求。在货币需求只考虑货币和债券(公债)的情况下,资产性货币需求即为债券资产的需求,资产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市场利率的高低,市场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

2、小。,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即货币需求变为无限大。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货币需求曲线L就会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人们把这一直线部分称作“流动性陷阱”。,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一)宏观角度 1全社会商品总量及供求结构变化。 2价格水平。 3收入水平和收入的分配结构 4货币流通速度 5制度性变迁 6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信用制度、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二)微观角度 1收入的来源 2利

3、率变化和金融资产选择的多元化,货币需求,定义:货币需求是当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的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时,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r=i+p (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它可以为正,也可能为负。) 较为精确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r=(1+i)(1+p)-1 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 i=(1+r)/(1+p)-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 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

4、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所得的货币购买力会贬值,因此投资者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就是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两者的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n表示年计息次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一般简化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4、名义利率越大,

5、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例: 如果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而同期通胀率为3%,则储户存入的资金实际购买力在贬值。因此,扣除通胀成分后的实际利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仍以上例,实际利率为2% 3% =1%,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是亏钱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通胀压力难以消化的长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便央行不断加息,也难以消除。所以,名义利率可能越来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会将主要资产以现金方式在银行储蓄,只有实际利率也为正时,资金才会从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流到储蓄。,货币需求,利率上升的影响,利率下降的影响,MD,当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而货币实际需求量

6、减少-存在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上一动.反之.(p205页),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p205页),MD1,MD,MD2,实际GDP减少或金融创新的影响,实际GDP增加的影响,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

7、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2. 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3.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依据 货币的流

8、动性在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实质上就是货币的变现能力。根据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货币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一下几个层次: 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 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大致如下: 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 定期欧

9、洲美元+合并调整;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欧盟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欧盟在货币层次划分方面,相对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分为狭义货币、中间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具体划分如下: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隔夜存款; 中间货币:M2=M1+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个月以内的通知存款; 广义货币: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日本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日本现行的货币层次划分为: M1=现金+活期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

10、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 M3+CD ”加回购协议债 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

11、=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我国的货币划分依据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

12、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例: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货币供给的流动性,1.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2. 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货币供给的环节,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13、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货币供给内生性,货币供给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货币供给外生性,货币供给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

14、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理论差异,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 M=YP 即货币供给增长率M等于经济增长率Y加上预期(或计划)物价上涨率P。,RMS代表货币供给量增长率; RE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 RP代表物价上涨率; R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两种分析框架:,(一)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A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上 1)对货币乘数: a. 央行通

15、过调整Rd(支票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Rt(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的分母。如果准备金率水平提高,使得货币乘数降低,就会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流动性上交央行,无法参与货币创造,降低货币供给;如果准备金率水平下调,货币乘数增大,商业银行会获得一部分流动性可以用于信贷放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b.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为市场利率的形成加以定位,从而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会成本进行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具体的机制是:当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在此引导下提高,增加银行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分母,增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但牵马

16、河边易,强马饮水难,主动性不是很强。,2)对基础货币: a. 央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的投放数量,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当央行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增大贴现窗口放款,这就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使得这一部分新增的高能货币能够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形成货币供给。相反,就会回收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 b.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国债、回购市场上进行回购交易、发行特别国债、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吞吐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增减。,B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超额准备金率的调整,从而影响到货币乘数的分母。商业银行对于超额准备金率的考虑主要在于对其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上: 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即为将其贷放出去或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收益。当市场利率上升,信贷投放的收益率上升,则其机会成本增大;当有价证券收益向好,其投资的资本利得也会增加,机会成本也会增大。,2) 超额准备金的收益:即为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损失。这取决于流动性不足的损失数量的大小、流动性不足的概率,以及从其他渠道补充流动性的可得性。 损失数量的大小取决于在流动性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