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0163848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上册必修文言文Ⅰ 课文 《登泰山记》素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7登泰山记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第2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2、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第3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第4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第5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3、),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第6段)桐城姚鼐记。答案(1)断句略。(2)(第1段)阳:山的南面阴:山的北面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当:在(第2段)以: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限:界限磴:石阶循:沿着,顺着道:作动词,走路少半:不到一半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几:几乎负:背烛:照居:停留(第3段)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极天:天边采:同“彩”,色彩丹:朱砂或:有的绛:大红皓:白驳:杂偻:脊背弯曲的样子(第4段)漫:模糊(第5段)圜:同“圆”,圆形罅:裂缝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须臾成五采多平方,少圜答案同“彩”,色彩同“圆”,圆形2古今异

4、义词例句古义今义至于泰安表示另提一事多平方,少圜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指不稳固,不坚定答案到达平的和方形的晃动3一词多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限越长城之限崖限当道者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皆不可限以时月(梦溪笔谈)济清河浊,足以为限(战国策)(2)或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答案(1)名词,界限名词,门槛名词,限度动词,限制名词,险阻、阻隔(2)有的或许有时有人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崖限当道者明烛天南道少半,越中岭答案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

5、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名词作动词,照名词作动词,走路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此东海也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答案判断句标志词:者也判断句标志词:者也判断句标志词:也判断句标志词:也判断句标志词:也判断句标志词:皆6文化常识(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又名_,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阳:山之_为阳,河之_为阳。阴:山之_为阴,河之_为阴。(2)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知府:也称_,是中国古代的

6、地方官职名,州府最高_长官。(3)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的_。五鼓: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关键时间点,谓之“_”,又称五鼓。(4)桐城派,亦称“桐城_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_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答案(1)岱宗(或岱山、岱岳、东岳、泰岳)南北北南(2)太守行政(3)最后一天五更(4)古文散文三、典句翻译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译文:_答案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

7、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得分点:以、乘、历、限、至于,句意通顺)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译文:_答案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得分点:循、道、少半、复、巅,句意通顺)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答案登上山顶以后,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市,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得分点:既、负、烛、居,句意通顺)四、名句默写1登泰山记中所叙登山时节为冬季,“_,_”

8、两句最能反应当时气候恶劣,登山艰难。2登泰山记中,最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这一特征的句子有“_”“_”“_”等。3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是“_,_,_”。4登泰山记中生动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布满的环境的句子是“_。_”。答案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自京师乘风雪苍山负雪大风扬积雪击面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4.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一、赏析悦读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其中几个动词用

9、得很好“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倒数第二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五句话就描绘了五个画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文章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各具特点。比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

10、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又如“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设喻新奇。再如“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现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二、活用素材素材点击登山与人生,

11、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的话题,更是一个人人都要直面的话题。登泰山记一文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索。运用角度(1)姚鼐,雪中登泰山,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人生也要勇于面对挑战,才能有不一样的成功。(2)登山与人生,都应该有大境界、大目标,在目标的召唤下,不断冲击、不断进取。(3)有价值的人生是不断攀登的人生。精彩运用二百二十年前的一个深冬,文坛巨子姚鼐与一友冒风雪登泰山,他看到“苍山负雪”的雪景与日出,留下了千古佳作登泰山记。我很惊讶姚鼐的独到,偏选冬天。诚然春天有漫山遍野的连翘花黄灿灿,桃花红艳艳;夏天有瀑布倾天泻落,溅起一朵朵掬不起的碎玉;春夏的泰山是丰满的,秋季的泰山是滋润的,可惜游人如织,唯有冬天,人迹罕至,才能领略泰山“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的景色,而初冬,雪未遮掩,更能领略泰山雕刻般的英雄本色,还有寺院的静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