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141469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0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福利待遇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第一节 收入分配不均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1、收入分配不均的衡量 a、方差: 特点:简单明了,但有时不能反映收入差距的变化。 b、分组计算法:,C、洛伦茨曲线,收入的百分比 A B 人口百分比 一般来说,越靠近对角线的洛伦茨曲线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是远离对角线的洛伦茨曲线,表示收入分配状况越悬殊。,d、基尼系数,原理 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1之间,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接近于1,表示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状况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收入分配比较合理;超过0.4则表明收入差距

2、较大。,2、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3、中国收入差距的成因。 a、城镇居民内部差距 b、农村居民内部差距 c、总体差距;,4、贫困及其成因,a、贫困的分类: 绝对贫困:缺乏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 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而言,是低于平均生活水平一定程度的生活状态。 b、贫困线 是指社会认为每个居民不论贡献与否都应该享受到的最低生活水平,一般用月收入水平表示。又叫最低生活水平线。,贫困线 恩格尔系数法:个人食品支出除以恩格尔系数(0.6),即是贫困线; 国际贫困法:个人中位收入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市场菜篮法:直接根据低收入家庭日常消费中的生活必需品清单,再乘以市场平均物价,最后加总得出贫困

3、线; 生活形态调查法。 C、测定贫困的其它指标 贫困人口: 是指个人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总数,是用来反映一个社会贫困规模的绝对指标。,贫困率: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衡量一个社会贫困规模的相对指标。 贫困缺口: 所有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之和与所有贫困人口按贫困线计算的标准收入之和的差额,反映贫困的相对程度。 贫困线指数:,d、贫困的成因,天赋太差,不具劳动能力,或地区自然条件过于恶劣; 出身不佳,无法获得基本的人力资本投资; 因产业结构升级,职业整体遭淘汰; 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 运气不佳。,第二节、收入再分配的规范分析,一、社会福利的概念层次: 1、最高层次:全体社会成员个体

4、在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的个人效用总和; 2、第二层次:“福利国家”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具体是指为满足作为人类福利的基本需求和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功能,由政府或在政府的督导下由社会提供的法律、项目、利益和服务(非赢利性)。 3、第三层次:从具体供应手段和供应对象上界定的狭义社会福利的概念。具体指国家或社会针对低收入阶层或弱势群体以免费或非盈利方式提供的各种物质和服务帮助。,中国的社会救助强调的是经济物质帮助,社会福利强调的是服务帮助。 二者共同的特征都是面向低收入阶层或弱势群体。 本章中的社会福利概念一般指狭义的社会福利概念。,二、社会救助(狭义社会福利)的内涵,1、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公民的权利,

5、不强调权利和责任的对等; 2、面向特定的低收入弱势群体,具有特定的身份识别标准(家计调查),但潜在对象是全体国民; 3、它的待遇标准是低水平的,维持现存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生活权益; 4、是一种一现有贫困事实为前提的事后补救,不问贫困的原因; 5、以资金、物质、服务等为救助的内容,但同时要以个人的、社会功能的协调为目的的专业社会工作辅之进行。,三、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是个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是国家和社会按照伦理标准对个人初次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状况进行调节。是一种福利分配方式。 福利分配体现的是按需分配和平等原则,即不论是否有贡献,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就应该得到最基本的生

6、活需求满足,体现一种事实上的人权平等。 市场分配体现了按贡献分配的效率原则,即谁效率高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它保证了现代社会可以高效地运行,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四、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平等与效率的问题,效率: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充分利用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提高,表现为GDP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等。 关键在于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 平等: 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公平与效率,五、个人收入分配的次序,初次分配: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之后,按生产要素供应的数量、质量及贡献程度等比例地进行分配。 实质是按效益、贡献分配。但是前提是社会对一切成员提供一个平等竞争地机会,不能歧视、垄

7、断,这样即使个人凭借其生产资源所获得的收入有差异,但它是公平合理的。 再分配(第二次分配):政府强制性的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然后通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式转移支付给穷人,使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维护社会的公平观念,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 第三次分配:民间的个人之间志愿的慈善捐赠。,六、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契约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 UA P 0 UB,效用可能性曲线: 反映二人社会各人最大效用组合点的曲线,一般通过将契约曲线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 等福利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两个人之间的效用分配的组合可能。它的形状取决于社会福利函数。 UA UA

8、 UA 0 UB 0 UB 0 UB,最大化 UA U1 U2 U3 0 UB,第三节、收入再分配的支出政策分析,税收政策与支出政策 一、支出归宿 转移支付政策影响居民个人的实际收入的分配方式和效果。 影响支出归宿的因素 1、收入的计量口径 2、考察单位 3、公共产品的收益评价 4、支出转移效应 5、考察支出归宿的具体办法: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贫困率、贫困人口。,二、追求平等的代价,平等分配的代价 在平等的名义上追求平等分配会伤害另一个经济目标效率。 一部分社会财富在转移支付时流失: 美国经济学家巴拉德1985年估计,要使收入最低的20的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美元,必须使收入最高的20的人的可支

9、配收入减少1.4至1.9美元。,原因,1、管理费用:收入再分配涉及到的征税和社会福利支出两方面都要发生行政管理费用; 2、履行费用:居民在纳税申报、救助申请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3、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4、造成储蓄和投资减少,影响生产增长; 5、其他潜在社会成本。高水平的福利可能导致某些人精神不振,丧失拼搏与竞争意识,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从而形成一个依赖社会福利的低收入阶层。,三、社会救助与工作积极性的关系,社会救助方案中的隐含税率 隐含税率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1、个人休闲和工作的经济学模型:社会救助方案引入前后; I I A A I1 U1 U2 F B U3 0 T1 B T 0 T2

10、T1 T,社会救助对个人劳动决策的影响 I I A I1 D U1 A U2 I2 U3 F B F B E1 I1 U2 U1 I2 E2 U3 0 T1 T3 T0 T 0 T1 T2 T0T,模型的缺陷:没有考虑到失业的被动性 政策改进:低边际税率与负所得税制 负所得税制是将社会基本救助额(如每月300元)不加区分的给所有没有收入的人,同时所得税率实行不加区分的统一比例税(如25)。 这样,当个人市场取得的月收入为100元时,他应交所得税为25元,他的基本补助额为300元,二者相抵,共计月收入375元。直到他月收入1200元时,此时他应纳所得税300元,他的基本补助额为300元,两者相抵

11、,既不纳税,也无补助,个人收入总额仍为1200元。 当月收入超过1200元时,他就要交净所得税。,四、货币救助与实物救助的比较分析,1、引入货币救助前后的个人消费均衡 Y A2 A1 U1 U2 E2 Y2 E1 Y1 U3 0 X1 X2 B1 B2 X,2、引入实物救助前后的个人消费均衡 Y A2 E1 A1 U1 U3 F U2 E2 U4 U5 0 B1 B2 X,3、结论 、如果仅从消费者效用的角度来衡量,货币救助至少和实物救助一样好,甚至在多数情况下,货币救助优于实物救助。 、此外货币救助还可以减少管理费用、降低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还可以避免对市场的误导等。 、但是实物救助也有其

12、优越性,比如:为贫困者强制构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结构、便于扩大捐赠以及体现爱心等。,五、对中国社会救助的总体评价,1、救助水平低,救助面过窄; 2、多元结构,政出多门; 3、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不足,慈善心理缺乏; 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第四节 收入再分配的收入政策分析,一、税收归宿 1、概税收归宿是指谁是真正的税收承担者。 税收转移 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的一部分税收转移给别人去负担的现象。由于存在税收转移,使得某些非法定的纳税人却实际承担着某些税收。,2、税收转移的税种和方式,基本税种(根据征税对象不同) 直接税:依纳税人的净所得额和积累的财富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间接税:依纳税人的产品销售

13、额或销售量所征税的税收,因而间接税又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 一般说来,直接税无法进行税收转移,而间接税可能发生税收转移。 税收转移的原因: 因为某些间接税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因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不同会使购买者的收入及要素提供者的收入发生增减变动。,转移的方式 前转:是指税收导致该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在需求量保持不变或下降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时,会使得消费者负担全部或一部分税收。 后转:是指税收导致该行业的生产要素需求下降,要素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此类商品的生产要素供应者承担一部分税收。 根据税收转移的程度可以分为: 部分转移:前转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值小于税收额;或后转时

14、要素价格的下降值小于税收额。 完全转移和超额转移。,二、税收转移的经济学分析,1、从量税(税法规定消费者负担时) a、需求弹性无穷大 P S P0 D0 P1 D1 0 Q1 Q0 Q,结论:在需求弹性无穷大时,对消费者征税会完全转移到供应者身上。 b、需求弹性为零: P0 D S P1 P2 0 Q0 Q,结论:在需求弹性零时,对消费者征税不会转移,完全由消费者负担。 c、需求曲线斜率为1: P0 P2 S P0 P1 D0 D1,结论:在需求和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均为1时,对消费者征的从量税可以转移一半给供应者,税收归宿是各负担一半。 2、从量税(税法规定生产者负担时) a、供给弹性无穷大 b、供给弹性等于零 c、供给弹性为1,3、结论,第一、从量税的税收归宿与税法规定的是向消费者征收还是向生产者征收无关。 第二、从量税的税收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