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0139131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前言森林康养是一种国际潮流,是以森林康复、疗养、休闲等为核心的新型业态。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巨大的天然康养场所,是大健康产业的最佳天然载体,森林康养借助森林天然资源的多维度功能给予人们健康并据此诞生新的产业链,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和生态经济意义,是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态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作用,提升我省旅游、养生、体验档次,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进我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康养在中国尚属新概念,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借鉴和依据,及时研究和制定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规范管理非常必要。

2、作为康养基地规划,不仅要有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建设条件,同时需要严格的规范指导。因此,及时研究提出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要求,制订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对于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十分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为规范我省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贵州省林业厅提出了编制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计划,由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该标准的研究及编制工作。一、任务的由来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由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贵州省2016年第一批标准化项目的通知(XX号文)批准立项,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省林业对外合作项目中心起草制定。二、本标

3、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表2-1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一览表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任务分工标准起草标准起草标准起草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标准起草标准起草标准起草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标准起草实地调查标准起草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标准起草标准起草三、本标准起草过程本标准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限26个月,分3个阶段开展:(1)资料收集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7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收集标准编制的背景材料和有关标准编制的参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共查阅国内外文献480余篇,整理归类有关森林康养文献55篇,引用17篇。(2)实地调研阶段 2015年8

4、月2016年5月,分别前往湖南省林科院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洪雅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云南普洱国家公园、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氵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丹寨龙泉山省级森林公园、冷水河省级森林公园、扎佐林场、龙里林场、春蕾林场、拉揽林场等实地调研,主要内容涉及森林康养资源条件、环境状况、设施条件、规划意向、建设及管理运作情况等。(3)综合分析、论证和标准编写阶段 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5、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写本地方标准的讨论稿。(4)征求意见阶段 2017年5月18日2017年6月18日,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该标准已在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工作网站上完成征求意见,期间没有收到社会相关单位、专家和个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如收到相关意见,应将意见处理情况进行说明。(5)审定阶段 2017年7月7日,省市场监管局邀请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标准化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贵州省旅发委、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

6、专家对本标准进行审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审定。后编制单位根据与会专家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现已形成标准报批稿。四、标准编制原则1. 编制原则(1)准确性 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力求明确而无歧义。(2)统一性 标准结构、文体和术语力求统一。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涉及其结构、编写规则和内容按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执行。(3) 协调性 充分结合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达到标准间的相互协调。(4)适用性 标准内容易于实施,便

7、于被其它文件所引用且具可操作性。(5)特殊性 本标准既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又体现我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特殊性和区域性,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编制依据基于实验验证基础数据,参照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起草,制标过程参照了13个国家标准,1个林业行标,1个旅游行标编制完成。五、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总则、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康养人数容量、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规划文件组成,本

8、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六、主要验证分析和预期经济效果1. 主要验证分析(1)现状调查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植被条件、动物资源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自然灾害。标准主要条文及内容。所有不是显而易见的条文,都应该进行说明。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基础资料调查中自然与资源调查涉及气候资料、水文资料、地质资料、植物资源资料、动物资源资料,土地与环境调查中提出自然灾害调查;本标准根据森林康养功能特性,在保证公园类规划调查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气候条件、植被条件、动物资源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条件的调查。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资源条件(D

9、B51/T 2262)标准中提到“通视度”要求,认为通视度达到心理安全距离50 m以上;周彩贤在北京市以森林疗养促进公众健康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对于步道两侧的森林,需要有较好的通视度,以增加访客的安全感1。结合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的资源条件及功能要求,确定在园区植被条件中增加通视度调查。据国际生理卫生实验研究,海拔与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关系,海拔过高,大气压较低,空气中氧含量减少,易使人呼吸困难而出现高山反应,海拔过低,气压较高,空气密度大,且较湿热,对人体机能有较重的负担,对人类健康最有益的海拔高度是12001500m。因此,本标准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及森林康养功能要求,确定在地文条件中增加海拔调查

10、。确定条文内容的依据,依据可以是相关标准,也可以是研究结论或实验数据。森林康养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森林风景资源。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基础资料调查中土地与环境调查涉及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恶性传染病的病源情况;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 中资源与环境要求涉及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基地资源调查中所涉及森林环境的水、空气、地形、地貌等;柏方敏、李锡泉在对湖南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一文中提到森林康养的科学理论依据是优质的森林资源,包括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氧气、精气和负氧离子2;陈文武等在森林养生旅

11、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一文中提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包括森林空气质量高、森林空气细菌含量少、森林地表水质量优、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森林植物精气含量高、森林环境气候宜人3。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将森林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天象资源、人文资源。本标准将森林康养资源定位为森林环境中有益人类健康并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森林康养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森林景观、生态环境、森林食材等各种要素的总和。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及功能,确定森林康养资源调查内容。设施条件:康养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供电、给排水、通信、其他设施工程。在

12、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基础设施调查中涉及道路交通、通信、能源、给排水、旅游接待设施、基础工程、建筑工程;在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DB11/T 1304 中基础设施调查包括道路、场馆场地、户外展项、餐饮住宿、通讯等;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中提出康养旅游核心区基本要求应有康养住宿设施、康养餐饮设施和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依托区基本要求应有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购物设施、旅游交通服务、公共休闲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导向标识、旅游安全健康保障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教育宣传、旅游厕所和环卫等设施。本标准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及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及特性,确

13、定设施条件调查内容。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管理经营状况、客源市场。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社会经济调查涉及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历史与文化、管理经营状况、客源市场;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特性确定社会经济调查内容。(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大气质量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GB 3095 二级标准,康养区达到一级标准。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要求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可以低于GB 3095二级标准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旅游环境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宜达到GB3095规定的一级标准。为确保森林康养基地环境质量,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和本

14、次调研情况,确定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地表水质量 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 类标准。在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中要求森林公园地表水质量可以低于GB 3838类标准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旅游环境要求地面水宜达到GB 3838规定的类水体标准;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中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838规定的类以上标准。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基地功能要求和贵州省实际情况,确定地表水质量需达到 GB 3838 类标准要求。土壤质量 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 二级标准。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

15、T 18005中要求森林公园土壤质量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 中旅游环境要求土壤宜达到GB 15618规定的一级标准;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中要求土壤环境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本标准结合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土壤的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要求,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 15618 二级标准,即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空气负离子水平 主要景点平均浓度1200个/cm以上,康养区达到2000 个/cm以上。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LY/T 2586中,根据全国负(氧)离子观测平均值,提出空气负(氧)离子等级划分,空气负(氧)离子从100个/cm到3000个/cm分别进行了等级划定,详见表6-1。表6-1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级划分表等级空气负(氧)离子浓度(n,个/cm)备注n3000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