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0134734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第一节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马克斯韦伯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世界公认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尔富特市。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1869年他携眷迁居柏林。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他的母亲海伦妮.法伦斯坦-韦伯是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她在1919年去世。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1882年,18岁的马克思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

2、在法学院注册,开始接受高等教育。他同时攻读历史、经济、哲学和神学,并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辩论会。19岁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三个学期之后,韦伯在斯特拉斯堡服了一年兵役,先是普通士兵,后来晋升为军官。他为曾经担任过帝国军队的军官一直引以为荣。1884年进入柏林大学和格丁根大学继续深造。1886年通过高等学校法学考试。 18871888年多次参加在阿尔萨斯和东普鲁士举行的军事演习,成为由关心社会问题、具有种种不同倾向的大学生组织的“社会政治联盟”的成员。该组织是施穆勒于1872年创建的,受“社会主义者讲坛”领导。1889年在柏林获法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中世纪商业企业史。同年,开始学意大利语和西

3、班牙语。登记为开业律师。1890年再次参加法学考试。应“社会政治联盟”的要求开始调查东普鲁士农民的境况。1892年提出关于东德意志农业劳动者境况的报告。1893年与玛丽安妮.施尼特格尔结婚。1891年罗马农业史及其对公法和私法的意义发表。这篇论文以及他和莫姆森教授进行的答辩使他获得了教授资格,在柏林大学谋得了一个教席。从此,韦伯开始他的大学教授生涯。1894年担任弗里堡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发表论文东德意志农业劳动者境况演变的趋势。1895年去苏格兰和爱尔兰旅行。开始在弗里堡大学授课。第一次讲授的内容是:民族国家和经济政策。1896年韦伯应聘去海德堡大学任教,接替克尼斯教授退休后留下的教席。发表

4、论文古代文明衰退的社会原因。1897年,33的他由于患严重的神经官能症,韦伯不得不完全停止工作达四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去意大利、科西嘉和瑞士等地旅行以减轻自己的焦虑不安。1899年韦伯自愿退出“泛日耳曼联盟”。1902年再次去海堡大学任教,但已不能像过去那样积极参与大学的各种活动。1903年与维尔纳.桑巴同创建“社会学和学会政策档案”。1904年去美国参加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社会科学大会。新大陆给他的印象极为深刻。他在大会上作关于资本主义和德国农村社会的报告。同年,耶稣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第一部分及社会科学和政治中认识的客观性发表。1905年俄国的革命使韦伯对沙俄帝国面临的问题发生趣。为了阅

5、读俄文原著,他开始学习俄语。耶稣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第二部分出版。1906年发表下述论著:俄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势、俄国向装门面的立宪法主义演变、用作文化科学逻辑必的批判性研究、耶稣教各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1907年韦伯获得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他有可能退出教育界潜心从事科学研究。1908年韦伯对工业社会心理学发生兴趣,出版了两本这方面的著作。在海德堡寓所的客厅里,他接待过当时德国的大部分著名学者,如:文德尔班、耶利内克、特勒克斯、诺曼、桑巴特、齐美尔、米歇尔斯、特尼埃斯等。他指导的年轻大学教师有格奥尔格.卢卡斯、卡尔.勒文斯坦等人。 韦伯组织的社会学协会并出版一部社会科学丛书。1909年古

6、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关系发表。开始编写经济和社会。1910年在德国社会学协会举行的大会上,他采取鲜明的立场反对种族主义思想。1912年由于在价值哲学的中立性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他辞去德国社会学协会执行委员的职务。 1913年发表论文论广义社会学的某些范畴。1914年大战爆发后,马克斯.韦伯参加军队服役,负责驻在海德堡的几家医院的工作,到1915年底止。1915年世界性宗教的经济化理的一部分(序和儒教与道德)出版。1916年多次去布鲁塞尔、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执行。1917年各种非正式的秘密使命,尽力劝说德国的领导人物避免扩大战争,同时他也断言德国对全世界政治负有责任,并认为俄国是主要威胁。 1916年宗

7、教社会学一书的印度教和佛教几章出版;1917年出版该书的古犹太教的几章。1918年4月去维也纳大学进行暑期讲学,内容是介绍政治和宗教社会学,题目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的实证批判。冬天,他在慕尼黑大学作了两次报告,题目是 学者的职业和使命、政治家的职业和使命。德国投降后,他是前往凡尔赛签署和约的德国代表团的一名专家。发表论文:论社会和经济学中价值哲学的中立性的意义。 1919年应聘去慕尼黑大学任教,接替布伦塔诺教授的工作。在1919至1920年间讲授的是普通经济学史。后成书,于1924年出版。韦伯支持共和国,但并不热情。他参与慕尼黑的库尔特.埃斯纳的革命专政,是魏玛宪法起草委员长员会的成员之一。

8、继续编写经济和社会一书。该书的最初几个章节于1919年秋付印,但全书未能完成。 1920年6月14日,韦伯在慕尼黑逝世。1922年玛丽安妮韦伯出版经济和社会一书。1925年和1956年又出版经过增补的新版本。第二节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主要是表现在他提出的四个很著名的概念!理解和理解社会学、价值中立、 理想类型、因果多元论。(一)理解和解释的社会学在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中,理解被视为最高范畴。韦伯认为社会科学是经验科学,人类的经验包括了自然也包括了文化,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现实,也必须结合它们的长处。所以,他在谈到社会科学的逻辑的时候,认为我们不应该截然划分自然科学与

9、文化科学,而变得在讨论文化科学的时候,不能运用一些实证的方法或经验的考察,这中间牵涉到了“解释”与“理解”的结合。他说,人类是这个给定世界的能动者,我们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将来变成什么样子(这也可以说科学存在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行动因此就有了意义。在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客观性一文中,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在于围绕行动作出分析。所以,韦伯把社会学定义为一门理解社会行动主观意义,并对其过程和结果予以因果解释的科学。我们研究社会行动,不仅对于它的主观意义要理解,而且我们还需要解释它。他这么定义社会学,把文化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追求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了。为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

10、动呢? 换句话说,对人类行为科学分析的意义何在? 对韦伯而言,“所有对有意义的人类行为的终极因素的严肃反思,都必须首先作出目标和手段的类别划分”。对人类行为的科学分析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能够回答“关于对给定的手段的合适性问题”,这一点十分明显。但假如所有当前可用的手段都不能有效地达到想要的目标,那么就当前而言,这个目标就没有实际意义。这似乎是从对手段的评价上升到对目标本身的评价,有从“事实判断”进入“价值判断”之嫌。关于这一点的解释,也许可以求助于这种判断的情境性,即它只是根据一时一地的条件做出的判断,否定的是该目标在当时当地的合适性,而作为价值,应该不止适用于一时一地,因此不能说这种否定是对某

11、种价值的否定。但是也确有超情境的对所有手段合适性的否定,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目标(即价值)的否定。其次,对人类行为的科学分析的第二个作用在于“能够确定(自然是在已存的知识范围内)准备被采取的手段的应用会产生的、附加于预期目标之上的,源于事物普遍相关性的后果”。 (二)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价值问题在社会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都是个难题,因为它关系到研究能否发现或得到“客观的有效真理”。韦伯深受李凯尔特的影响,他认为,现实是相当复杂的,甚至是混乱的状况,而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是试图去作一些整理,但是这些整理又只能在现实里面找出一小部分来,怎么找呢? 这就涉及到了价值问题。韦伯说:我们只认定个别事

12、实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性,它为我们所关注,因为只有一部分置身于文化观念的关联之中。在无限的现象中,我们只注意一部分,因为它们与文化价值有所关联。我们经由这样子的一种关联来接近现实、事实。无穷尽个别现象的一定部分因为我们赋予了普遍性文化意义而具有认知的价值。它们是因果解释的唯一对象。”这就是说,现实那么多,无止境,你怎么去选择呢? 后面有价值,是你背后的文化在作怪。这就是价值关联,是这个价值关联让你从无穷尽的现实里面寻找到某个东西当作对象,让你认为你去认知它是值得这么做的,然后这个东西才变成科学研究的对象,不管它是自然的或是社会文化的现象。不过,韦伯比李凯尔特更进一步,他认为我们是透过价值关联来认识

13、外界的,但是在社会文化的范围里面,我们仍然要追求一种因果解释,因为人类的行为也不至于像李凯尔特所说的好像都是非理性、无法预测的。基本上,人类的行动都有目的与手段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使得人类在行为的结果上面也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虽然没有办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发现机械性的法则,但是,我们一样有能力来把握这些目的手段大概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如上所述) 。这就是说,人类行动的目的,是可以用理解的方式来加以掌握的,但关于目的、手段之间的联系,是不是能够达到它的效果,则需要用因果解释来加以判断、进行考察。这又必然涉及到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问题。即当选择某个东西作为你的研究对象后,价值如果继续在你的研究里面,让你

14、时时刻刻凭个人的主观好恶来判断事情的话,那么对韦伯来讲,便不可能达到知识的客观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价值判断是某一套固定的成见,这套成见会让一个人以他的好恶来下判断,而不是根据客观的事实情况来作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对韦伯来讲,却是所有科学家在追求真理这个价值的时候必须放弃的。但是,事实上韦伯又无法禁止别人这么做,怎么办呢? 他只能在规范上面主张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也就是说,选定某一社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成见,而用一种尽量不去评价事情好坏的态度来讨论“事实是什么”,而不是“事实应该是什么”,这个就是科学的成就,而这种态度才是科学客观性的保证。韦伯认为

15、,只要我们坚持价值中立的研究过程,那么我们还是可以达到事实判断,事实判断就包括了譬如因果解释、事实妥当的理解、对事实客观可能性的判断,这些东西是可以达到的。价值关联可以跟价值判断分开来,然而价值判断又不同于事实判断。韦伯认为,在科学里面,如果我们要达到知识的客观性,我们就必须自觉地自制我们的价值判断不要随时地渗透到研究当中来。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韦伯又苦心孤诣地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相伴而生的一对矛盾,两者不可分离,不可单独抽取某一方加以分析批判。韦伯思想中的价值中立并不意味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彻底排斥价值因素,社会活动与现象都要由一定的价值来支配,因而韦伯的价

16、值中立是相对于价值关联而言的。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区别,社会科学的理解恰恰必然包括在特定的价值之中,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念去解释社会现象。如,社会科学家们在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行为时,都必须探讨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而为了理解这种价值就必须探讨行为者在什么观念驱使下做出行动,这就是“价值关联”。正如韦伯所说:“当然,经验科学的问题应该不加评价地加以解决,它们不是评价的问题。但是,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是根据被讨论的现象的价值关联而选择出来的。”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理性活动,又必须排除研究者个人情感好恶,又要避免以自己的价值、好恶去解释客观对象。实事求是作出事实判断,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又必须坚持价值中立。“的确,在我们的科学中,个人的价值判断会对尚未被明确承认的科学观点发生影响,这些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