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13436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汇 1 词:一定语音形式与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 词汇:语言中所有的词及固定短语的总汇。词划分 1 实词:与虚词相对,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古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 2 虚词:与实词相对,不具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表一定语法关系的词。现汉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古汉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古今词汇:1 古用今废词:a 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词: 皇帝 b 因认识事物的改变:祠: 春祭 2 新产生的词3 古今传承词:

2、a 古今义同词:自然现象名称亲属称谓肢体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相同 b 古今义异词 4 古今词义差异(针对古今传承词)变化幅度:变化大: 涕:古眼泪,现鼻涕。变化小: 勤:古辛劳与逸对,今勤快与惰相对 变化结果 1 词义扩大: 睡 2 词义缩小:汤:古泛指热水开水 3 词义转移:行李:使者衣物 4 感情色彩变化.贿:财物,中性贬义 5 词义局部变异:谢:道歉(常用义)感谢(非常用义)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义项 1 词义: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 2 义项:一个词所表示意义的分列项目。 单义词多义词 1 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2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词义系统:多义词的各义项及各义

3、项之间构成的关系构成词义系统。词义构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造字时期的意义:鄙本义:边邑。引申义:本义上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朝:本义早晨朝见 朝廷 朝代。类型:近引申、远引申 基础义:词众多义项中直接派生出引申义的意义。朝:早晨朝见朝廷1 朝代 2 朝向 3 朝拜 假借义:因本无其字,用依声托事方法所产生的意义:景:日光(本义)影(假借义)词义引申途径:1 延展引申:将原词义中与新事物有相似点的某一特征突出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而派生出的意义:隆:山的高处一般高事业兴隆。2 条件引申(社会和自然条件):钱本义农具货币。条件引申与延展引申差别:条件引申以一定社会条件或自然条

4、件为引申的依据,无这些条件就不能引申出新的意义;引申义与原义之间不在于是否有相同点或相似点。延展引申是原义和新义之间必须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若无相同或相似点就不能引申出新的意义。3比喻引申:以原词义为喻体的引申,侧重相似 A 外形相似产生的引申:斗舀酒的勺子北斗 B 性质特征相似产生的引申:聪听力好心智优异 C 功能相似产生的引申 D 行为相似产生的引申:启本义:用手开门启发。 比喻引申修辞比喻:比喻引申要产生新义,修辞上比喻不产生新义 4 邻近引申:即借代引申、关联引申,侧重相关:领本义:脖子衣领 5 词性引申:可视为邻近引申,引申后词性发生改变:树本义种植树木 词性引申与词类活用区别:A

5、词的活用属临时变化,词性引申则产生稳定的新义 B 词类活用属语法范畴,词性引申为词义变化 词义引申类型: 放射型、连锁型、综合型。同义词近义词:同义词: 同一语言中意义相同、相近或意义部分交搭的词。分类:等义词、近义词。差别:基础义差别、感情义差别;语法差别:1 基础义差别n:材料用途外形部位对象(使用对象或指称对象)范畴性质(类型)v:动作主体、对象、量的大小、方式、姿态、侧重点adj:程度性质侧重点 2 感情色彩差异 3 语法差异。 辨析同义词途径:渊源上:计、策;本义;比较各自反义词:贫、穷:贫富、穷达;组词:功、劳劳而无功;能否互换:追、逐追回、驱逐 古汉语单音词和复音词:从语音角度说

6、。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与双音节词相对,一个汉字记录的词。复音词: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古汉语的复音词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 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成的词,其中只有一个词素有意义,另一个词素无实在意义只起充当音节作用。多由反义词构成也有由相关意义的词构成的。 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语法、句法,即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及组词成句的规则。从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活用(n、adj 活用作 v、n 作状语) 、虚词讲。句法:句型句类句式 1 句型:句子结构看:分单句复句 2 句类:句子语气功能看: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

7、句 3 句式:句子局部特点看,分谓语特点上、语义范畴上(存现句比较句被动句) 、介词或动词特点(把字句被动句对字句有字句是字句比字句)判断句: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作用:判断事物的性质和类别。古汉语判断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语所代的人、事或物进行判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其主语和谓语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刘备,天下枭雄(类属)亚父者,范增也(同一)有的名词性谓语句不是判断句而是描写句: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特点:1一般不用“是”:制,岩邑也。2 名词谓语前,常有状语: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里必乃即亦皆则非是副词作状语帮谓语表加强

8、、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语气。语译时在状语后加判断词是)A 例句中必乃即是副词不是判断词 B 这些副词所修饰的不是名词本身而是判断句的整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谓语。3 常用助词者、也的形式:a者,也:南冥者,天池也 b,也:制,岩邑也 c者,: 兵者,不祥之器 d,: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总结:1 判断句常用者、也形式但有者、也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判断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2 判断常用者、也,根据表达语气不同可使用其他语气助词。白起,小竖子耳 3 判断句中名词谓语前的者不一定都是助词有时可能是代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活用:主语和谓语之间意义内容不合常规逻辑表达的是一种压缩了的内容

9、:夫战,勇气也。省略:常省略主语一般为承前省:射其御者, (其御者)君子也。被动句:从主语和谓语关系看,句子分主动句和被动句。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施事者、完成者,宾语是动词行为的目的物:齐桓公伐楚。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受事者,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不是由主语来完成,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目的物。被动句类型:意念被动句、形式被动句 1 意念被动句:形式上没有特定标志的被动句。形式上与主动句无区别但内容上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受事: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特点:无任何用来表被动的词语作标志,只有靠上下文来判断2 形式被动句:于、见、为、被为标志

10、 1 用介词于表被动:A V+于+宾语: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B V+于+ 宾语:介词于有时可省略,形式上看不出是被动关系但动词后宾语在意义上不是前面动词的受事:天下苦(于) 秦久 C 用介词于标志的被动句并不是介词于本身能表被动而是动词已用于被动的意义.并不是凡是介词于组成的介宾词组在动词后都是被动句: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2 以助词见为标志 A 见在动词前用助词见表示被动,助词见前后均不插入施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见+于+ 行为主动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 用介词为标志的被动句: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词组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被动 A 为+N+ V

11、:用为引进为的主动者,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为+V:介词为宾语省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 C 为+N+所+V:介词为引出行为动词的主动者常在动词前加一助词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为+所+V:为的宾语省略: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4 用被表示的被动句:用于表示不愉快的事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有时被表示的被动句,可与助词所一起构成“被所”的形式:因被匈奴所破,西与踰葱岭,遂有其国。宾语前置:将宾语放在谓语前或放在整个句子前面。按宾语前置条件不同分四类型:1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A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或是虽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宾语

12、中心词前有疑问代词作定语那么宾语必须置于动词前疑问代词直接作动词宾语:大王来何操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宾语前置:姜氏何厌之有有助动词“敢” 、 “能”等,这些词一般置于疑问代词与动词之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B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疑问代词宾语必须放在介词前面: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些宾语放在前面的介宾结构在句中用在谓语前作状语。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一宾语必须是代词;二一定要有否定词否定全句。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常见作前置宾语的代词:余予吾我;汝尔之己是2 否定性副词:不毋未;否定性代词:莫等。因否定词弗非勿等否定的否定句它们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故不存

13、在宾语是否前置的问题 A 用否定词不否定:古之人不余欺也 B用否定词未否定: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C 用否定词毋否定(包括用作毋讲的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 用否定代词莫否定(否定性的无定代词):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 用是或之将宾语提前改变宾语常有的语序来突出宾语,常见:借“是”或“之”将宾语提前 A 前置宾语+是(之)V 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B 唯(惟)+前置宾语+是(之)+动词 :唯是或惟之格式:率师以来,唯敌是求。when 用之,when 用是:若被提前的宾语是代词则用之,若前置的宾语是名词则用是:其我之谓矣。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并非凡是“n+是+v ”的形式是以“是

14、”为标志的前置宾语: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4 结构上没有特定标志的宾语前置。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宾语前置)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介词宾语前置)五其他几种语序:1 谓语前置句:为强调谓语,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的谓语往往前置。A 感叹句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B疑问句谓语前置:谁与,哭者 C 祈使句谓语前置:来,尸虫!D 为押韵将谓语前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谓语“灼灼”前置 2 定语后置:A 数词定语后置:吏二缚一人诣王 B 形容词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词组作定语后置: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3 状语后置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词类活用:在一

15、定语言结构中,某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具有另一种类词的语法特征,随着词性和功能的转化,它们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类型:n、adj 等活用为 v;需在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n 活用作状语 n、adj 等活用为 v:古汉语中 n、adj、数词、数量词常被用于 v 谓语的位置且有了 v 的语法特点。 n 活用为 v:A 普通 n 活用作 v: n 活用作 v,在句子中作谓语带宾语: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可带补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可带状语: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能与能愿动词相结合: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与其它动词连用: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B 方位 n

16、 活用作 v:日渐暮,遂前其足,坐而下脱。C 时间 n 活用作 v:表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的 n 一般不能活用作 v 但表先后顺序的时间 n 有时可以活用作 v: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dj 活用作 v:素善留侯张良。数词、数量词活用作 v: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n 性词组活用为 v: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判定 n 活用作 v:1 两个 n 连用但它们不是并列、偏正、同位关系也不是作判断句的谓语则其中必有一个 n 用作 v:左右欲刃相如 2 若 n、adj、数词后是代词则代词前的词就活用作 v:从左右,皆肘之 3 如 adj 数词出现在 n 之前又不构成偏正关系则这个 adj 数词就活用作 v: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4 名词后有介宾结构而其前又无 v 时,此 n 就活用作 v:卫侯救宋,师于襄牛 5 名词前或后有连词“而”连接 v或 v 性短语时此 n 活用作 v: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 6 助动词可、足、能、欲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