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134275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78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售后服务}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服务贸易理论,3.1、服务的劳动价值论 3.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及发展,2020/7/24,1,服务的价值如何确定?,2020/7/24,2,威廉配第,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赋税论(写于1662年,全名关于税收与捐献的论文),,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他指出: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可以看出,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3.1服务的劳动价值论,一、理

2、论演变 1.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2020/7/24,3,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作:国富论,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有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够。前者因可生产价值,可称为生产性劳动,后者可称为非生产性劳动。制造业工人的劳动,通常会把维持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与提供雇主利润的价值,加在所加工的原材料的价值上。反之,家仆的劳动,却不能增加什么价值。制造业工人的工资,虽由雇主垫付,但事实上履主毫无所费。制造业工人把劳动投在物上,物的价值便增加。这样增加的价值,通常可以补还工资的价值

3、,并提供利润。家仆的维持费,却是不能收回的。雇用许多工人,是致富的方法,维持许多家仆,是致贫的途径。”,2、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2020/7/24,4,“有些社会上等阶级人士的劳动,和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价值,既不固定或实现在耐久物品或可卖商品上,亦不能保藏起来供日后雇用等量劳动之用。例如,君主以及他的官吏和海陆军,都是不生产的劳动者。他们是公仆,共生计由他人劳动年产物的一部分来维持。他们的职务,无论是怎样高贵,怎样有用,怎样必要,但终究是随生随灭,不能保留起来供日后取得同量职务之用。他们治理国事,捍卫国家,功劳当然不小,但今年的治绩,买不到明年的治绩;今年的安全,买不到明年的安全。在这一

4、类中,当然包含着各种职业,有些是很尊贵很重要的,有些却可说是最不重要的。前者如牧师、律师、医师、文人;后者如演员、歌手、舞蹈家。在这一类劳动中,即使是最低级的,亦有若干价值,支配这种劳动价值的原则,就是支配所有其他劳动价值的原则。但这一类劳动中,就连最尊贵的,亦不能生产什么东西供日后购买等量劳动之用。象演员的对白,雄辩家的演说,音乐家的歌唱,他们这一般人的工作,都是随生随灭的。 ”,2020/7/24,5,节俭的人,每年所省的收入,不但可在今年明年供养若干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而且,他好象工厂的创办人一样,设置了一种永久性基金,将来随便什么时候,都可维持同样多的生产性劳动者。这种基金,将如何分派

5、,将用到什么地方,固然没有法律予以保障,没有信托契约或永远营业证书加以规定,但有一个强有力的原理保护其安全,那就是所有者个人的利害关系。如果把这基金的任何部分,用于维待非生产性劳动者,这样不按照原指定用途滥用该基金的人,非吃亏不可。 奢侈者就是这样滥用资本:不量入为出,结果就蚕食了资本。正象把一种敬神之用的基金的收入移作渎神之用的人一样,他把父兄节省下来打算作点事业的钱,豢养着许多游手好闲的人。由于雇用生产性劳动的基金减少了,所雇用的能增加物品价值的劳动量亦减少了,因而,全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生产物价值减少了,全国居民的真实财富和收入亦减少了。奢侈者夺勤劳者的面包来豢养游惰者。如果另一部分人的节

6、俭,不足抵偿这一部分人的奢侈,奢侈者所为,不但会陷他自身于贫穷,而且将陷全国于匮乏。,2020/7/24,6,*3、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4、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P48,(1)商品具有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一起共同构成商品的实体;(2)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价值是人类劳动一般是抽象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3)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劳动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是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2020/7/24,7,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

7、、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2020/7/24,8,1、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 一般功能:满足需要、构成财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特殊功能:节约劳动时间、密切经济联系 2.服务的使用价值的一般特征 消费替代性;互补性;引致性。,二、服务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020/7/24,9,2、劳动价值论的拓展,现实提出的疑问:创造价值吗P50? “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 比重占70%左右的服务业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 如果服务有价值,是不是工农业创造的?,2020/7/24,10,A、创造价值劳动的两个条件 创造出使用价值。 用于交换

8、。 服务产品的有用性、稀缺性使社会劳动的介入成为必需。 需求结构变动、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专业化,使得服务产品的交换规模扩大、层次提高。,3.创造价值的原因和形式,2020/7/24,11,按消费功能划分:P52 1)、服务消费品,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要的服务产品(精神:教育、娱乐、艺术、信息科技等;物质:运输、医疗、体育、金融保险) 2)、服务型生产资料,满足人们的生产消费需要的服务产品(智力型:科研、技术、信息、维修等;非智力型:运输、仓储、商业服务、房地产等) 3.分销服务,B、服务使用价值的形式,2020/7/24,12,(一)、服务产品的市场价值: A.服务产品的价值量构成(供给价

9、格P53) 理论: 不变资本C:燃料、物料、辅助材料价值,工具和设施折旧费等。 可变资本V:服务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M: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三、服务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决定,2020/7/24,13,B.服务产品的需求价值P54: 需求指有支付能力、实现交换价值的需求;(消费者消费的一定量的商品,代表着一定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服务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供给和需求以一定的比例共同决定。,三、服务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决定,2020/7/24,14,(二)服务产品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围绕市场价值上下波动; (三)服务产品国际价值的决定 1.生产者服务 2.消费者服务 3.分销服

10、务,三、服务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决定,2020/7/24,15,实践: 重复型服务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创新型服务产品:个别劳动时间,2020/7/24,16,重复型服务产品:例如运输、旅游、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具有可重复、不可扩散、独享性 创新型服务产品:例如科学发明、设计、文艺创作等; 具有扩散性、共享性、独创性 -服务产品国际价值决定P57,2020/7/24,17,美国电影08年创纪录 全球票房达281亿美元,据新华社电:美国电影协会2009年3月31日公布数据报告,实践意义:,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赚!,中国2008年生产456部影片,居印度、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但海外票房收入27.7

11、亿人民币(4亿美元)。,2020/7/24,18,3.2 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讨论较多的问题是,国际贸易原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问题;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因、格局及得失;,2020/7/24,19,国 际 贸 易 理 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论 比较成本论 HO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论 价值链理论,20,1.绝对成本论 亚当.斯密(1723-1790) 英国经济学家, 代表作国富论,21,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优越的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应该生产成本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在各国之间交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使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12、,增加社会财富。,22,2.比较成本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3,若甲国生产AB两种产品均居劣势,只要生产其中劣势较小的那个产品,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节约劳动。比较成本理论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24,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1879-1952)。 俄林(1899-1979)瑞典经济学家, 1969-1975年担任诺贝尔奖经济学委员会主席。1977年获诺奖。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25,A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13、)产品要素的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B某种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的比例。不是指要素的绝对数量,而是指要素的相对数量。要素密集程度和技术以及要素的价格有较大的关系。 C要素的丰裕程度:某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比重。不是绝对量,而是和另外的国家相比的相对数量。,26,H-O定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品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27,H-O理论的三个主要结论,1每个国家或区域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本国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商

14、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28,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按照H-0理论,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理论 。采用从美国的数据中计算进口替代品的要素密集度的方法来估计进口品的要素密集程度。结果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29

15、,4.产业内贸易理论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品。可解释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同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 服务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如两国同时可作为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国和进口国。,30,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

16、的贸易。,31,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el Porter,1947),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兼任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和政府机构的咨询顾问,是当今世界有关竞争策略与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之一。,32,1983年,波特在里根总统设立的产业竞争力委员会任职,在美国挑起了有关竞争力问题的大辩论。他在80年代发表了著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33,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差别化战略(differentiation);目标集聚战略(focus)。 在竞争优势中,波特创立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4,从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到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研究的逻辑线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