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132807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历史的变迁教学文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历史的变迁,第四单元,租界的影响(双重影响),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1)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只 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中国领土、司法、行政、 贸易、关税等主权的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商品输出, 并镇压革命力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利于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 其中包括一些恶性昭著的违法分子,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上给 上

2、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国 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 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上海既是耻辱标志也是文明窗口, 既是“国中之国”也是进步活动中心, 既是经济掠夺基地也是全国经济中心, 既是文化渗透的桥头堡也是西学传播的“批发部”和“中转站” 既是腐败社会风气的风行地也是趋新之风的策源地, 这些都与租界的影响有关 这种双重影响主要是由近代西方与中国的矛盾所决定的

3、。,所谓“缝隙效应”,是指租界既是中国领土又不受中国政府直接管辖的特点,使得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出现一道缝隙。这道缝隙虽然很小,但影响很大。这道缝隙在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统治系统中,成为一条力量薄弱地带,形成反政府力量可以利用的政治空间。,所谓“孤岛效应”,不是从地理上说,而是一个政治文化概念。是指上海因为有租界的存在,在将近一百年时间里,成为一个独特的政治文化空间,仿佛一个孤岛。,上海租界研究的理论问题殖民主义的双重性,“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印度社会本身是停滞不前的、注定要被别人征服的。印度与其被其他落后国家征服,不如被先进的英国征服,因为英国毕竟能给印度造成一场社会革命,使它摆脱停滞状态,获得复兴的希望。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虽然极其自私、残酷,但客观上它将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一方面“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方面“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从而为印度的复兴创造前提条件。马克思认为印度注定要走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即:被先进国家征服-在殖民统治下发生社会革命-独立、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