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0130355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中国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精神 指导教师/职称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2011年 12 月 10日 目 录 摘要英文摘要前言 1一、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阐释 1 (一)文本文化的产生 (二)分析其原因并举例阐释 二、陈凯歌导演的文化选择 2 (1) 陈凯歌与文本文化 (二)陈凯歌和黄土地 三、冯小刚电影的文化定义 3(1) 冯小刚电影的文化题材(二)冯小刚与夜宴 四、第五代导演的文化意义4五、结论4六、谢辞5参考文献6摘 要中国第五代导演作为一个特定的称谓,其构成群体显然已经功成名就。面对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飞跃,面对不同文化样式的冲撞融合,第五代导演中的

2、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张军钊、何群、吴子牛等早已告别了声名鹊起的年代,俨然步人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大师行列。提起中国电影,已经是言必称张(艺谋)陈(凯歌)了。作为曾经或正在中国和世界影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不仅堪称新时期的时代之子,更在重重光环的笼罩中被看作今天的文化英雄。他们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电影形象,也把自己的文化意识和主张呈现在历史的链条当中。是文化英雄,还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转折点,还是回归影像本体、走向文化多元的过渡客?是真正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又抑或不过是西方的“他者”?今天,在他们的创作力依然堪称旺盛的时候,回溯其二十多年的从影历程,应该已经

3、能够勾勒出这个群体的精神建构,挖掘出他们深层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文化; 第五代; 时代之子; 文化英雄; 文化意识. ABSTRACT Chinese fifth generation directors as a specific term, the group has apparently achieve success and win recogni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leap, facing a variety of cultural style collision fus

4、ion,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director of Zhang Yimou, Kaige Chen, Tian Zhuangzhuang, Huang Jianxin, Zhang Junzhao, He Qun, Wu Ziniu and so on has already bid farewell to the rise to fame of time, like step people of China and the world film ranks of the masters. China film, is already say ( Zhang Yi

5、mou ) Chen ( victory ). As has been or is currently China and world cinema all-powerful figures, they not only can be the new era s son, in the numerous aureola envelop considered today the culture hero. They show the world a new Chinese film image, but also thei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laims p

6、resent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ain. Is a culture hero, or the last idealist? Is the Chinese movies milepost, turning point, or regression image ontology, to multicultural transition guest? Is the real national culture spokesman, or just west of the otherToday, in their creativity is very exuberant

7、, trace their twenty years of film history, should have been able to draw the outline of this group spirit construction, to dig out their deep cultur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cultural; film; age; cultural hero; cultural consciousness.前 言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是对其进行揭秘的关键。然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和影坛知名的电影大师,张艺谋

8、、陈凯歌和冯小刚的名字,也是和中国新电影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对电影的思考和探索投射到银幕上,形成了其独特的电影文化品格。此文浅析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电影文化精神进行分析【1】。 一、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阐释 (一)文本文化的产生 接受美学理论从更具普遍性的艺术规律着手,而文化阐释的方法则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了更多的维度。无庸讳言,东西方跨文化文本读解中一直充满着深刻的隔膜、困难和谬误。因此人们需要一种理论来考虑到东西方观众在接受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文化阐释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个过分依赖某种西方批评手段的分析家会把某些西方模式强加给中国电影,这就需要我们从综合的角度进

9、行剖析。在一个文化走向多元的时代,任何静态的审美观赏态度,或纯语言形式化的技巧分析,斩断本文与社会的整体联系的接受方式,都难于理解本文的真实意图。文化阐释更适用于对当代电影现象的阐释,它侧重于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对本文进行分析。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它要求跳出狭隘的地域,时间和学科等的限制,强调整体性。在我们的讨论中,一部电影就可以当作一个本文。阐释则视符号领域和语义领域为辩证统一,符号领域说明言路,语义领域占有本文所投射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接受是一种文化理解和文化阐释行为。它已超越了纯审美的倾向,而是指向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和对话。西方流行的电影批评方法大多是文化批评性的,在当今,随着文化越来越多元

10、化,这种接受方式较之静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分析,更能揭示电影文本的意义深度。持有各种文化理论的阐释者对同样的本文解读出了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对电影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呈现林林总总,极为复杂多元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西方的大众和电影研究者们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氛围是大相径庭的【1】。当然,观众的心理、文化习惯对电影接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对中西方电影观众而言,自然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原因。长期的文化隔阂造成了东方的神秘感。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已经在几个世纪的漫长隔阂中定型。如赛义德所说东方几乎就是一个欧洲的发明,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伟奇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萦绕着人们记忆和视野的,有着奇特经历的

11、地方。 爱德华.赛义德著,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 三联书店,2003.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是一个后来不断添加了广泛意义联想、引申之意的概念。在普通西方人眼中,东方人一方面有着懒惰,愚昧的习性,一方面又因种种离奇风俗而无比神秘。当张艺谋电影呈现出这些特征(尽管可能是批判性的)和神秘风俗时,西方人一方面因唤起了对东方的记忆而兴奋,又因猎奇欲望的被满足而高兴。对中国观众,情况就很不一样。张艺谋电影中所展现的东方,不论是人物还是习俗,还是发生的故事,在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记忆里,都是陌生而新鲜的,从而感叹原来我们自己可以是这个样子的。由于文化的压抑被影片唤起而感受兴奋则是中国观众的对张陈电影的一种体验,另外

12、一种体验则是由于艺术表现而造成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很明显,张艺谋的影片正是如王宁教授所说,是东方观众眼里的他者与西方观众眼中的东方的复杂结合体。一方面,电影里的东方对于西方充当着一个他者角色,但这个他者对于西方是似曾相识,而非完全陌生,也即所谓熟悉的陌生感。而另一方面,电影里的东方对东方自己也充当一个他者角色,似曾相识,又非完全熟悉,而是一种在本土文化视域中的陌生化了的熟悉。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现实主义长期占统治地位,深刻影响了批评观点对电影真实的看法。他们发现张艺谋电影文本对中国的表现是不真实的,是与他们所熟悉的中国不同的另一个变了形的中国,因此他们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这样,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与中

13、国对中国的误读就同时产生于对张艺谋电影文本阅读体验过程中。中西方对张艺谋电影的接受之所以有差别甚至截然相反的原因就在于此。受众的文化观念和心态的不同决定了张艺谋电影在中西方的接受必然是走了不同的道路。这显然非张艺谋个人导演意图所能及。(二)分析其原因并举例阐释 原因还是要从文化里找,要了解审美经验与趣味受民族文化传统制约的艺术欣赏和接受的规律。例如影片红高粱,它不仅仅作为一部东方的浪漫传奇故事引发西方民族新奇的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激荡起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的酒神精神,而与西方民族的期待视野高度融合,使他们易于接受也易于忽略这一作品的缺陷。与之相对照的是,国内对红高粱的评价则表现为明显的褒贬对立的两极

14、。根本上说,这是东西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生存风格的冲突。客观上讲,无论对红高粱欢呼的西方观众还是对其失望的中国观众的期待视野都有很大局限和偏颇。大多数张艺谋影片其实都存在着东西方理解阐释分歧的现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后,张艺谋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征已经有套路化类型化的模式,不仅题材重复,而且整体上表现出对落后文化形态和生存状态的怀旧心理和迷恋。客观上的效果则是文化身份和民族文化价值的扭曲【2】。二、陈凯歌导演的文化选择(一)陈凯歌与文本文化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的陈凯歌,是一位有着超乎常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电影人。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层面上,他在创作中一直追寻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探索。他具有持之以恒的创作风格、自觉的文化选择、文化反思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其作品中表现得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