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104518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生产组织变迁 与公共政策 从全球生产体系角度思考,前言公共政策的变化趋势,人性化: 越来越重视人自身的发展。 社会化: 公共产品的跨组织和跨部门性质。 全球化: 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影响加强。,公共政策研究的对象通常只限于公共领域,一般都与政府相关。但我们认为:,科技的进步及其复杂性,使科技发展越来越社会化 生产超越了单个企业边界,生产组织也因此越来越社会化 社会化的科技和生产,使它们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日见密切。一项无限网络标准成了中美政府争执不休的课题,它涉及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企业体制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技术为什么决定了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面临信息技术的

2、挑战 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趋势,一、企业组织变迁的技术动力,近20多年来,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方式变化体现在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在产业革命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主导技术和主导企业体制的对应关系:,第一次产业革命主要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主导的企业体制是工厂制度;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资本密集型技术;主导企业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企业体制必然要发生变化。,在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把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股份制。然而,从生产过程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垂直一体化生产体系。,设计和开发 加工制造 营销 垂直一体化企业,垂直一体化企业,销售体系,消

3、 费 者,企业边界,生产,管理,营销,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设计,样品制造 产品加工 包装,英文“corporation”有“连结为一体”的含义,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特点,第一,使用资本密集型技术。 第二,从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不同生产过程都结合在一家企业之内。 第三,把不同的经营单位集中在一家企业之内。 第四,负责管理的是从上到下等级分明的管理班子。,企业组织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关于决定企业制度的因素,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是技术决定论,另一派是交易成本决定论。,技术是如何决定企业制度的,技术,企业体制,?,技术,生产工具,生产过程,企业体制,技术决定企业体制改革的作用机理,企业体制不是一

4、成不变的。19世纪,工场手工业转化为工厂制度。19世纪末,工厂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20世纪后期,以电子信息技术和模块化技术日益普及为标志,资本密集型技术主导的生产过程让位于知识密集型技术主导的生产过程。以外包生产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应运而生。有西方经济学家称,它可能代替以垂直一体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二、全球生产体系 的形成及其特点,合同制造企业,品牌企业,市场渠道,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设计,样品制造 产品加工 包装,管理,管理,营销,营销,销售体系,消 费 者,全球生产体系,产品开发,材料外购,生产计划,加工外包,制造管理,质量检验,出口,运输,全 球 生 产 体 系,第一,打破了

5、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的不可分性。参与的企业相互涉足对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不拥有对方的资产所有权。因此,生产经营不再局限于对产权的控制。组织管理的基础是各自生产经营能力的互补,并不涉及资产所有权。,第二,限制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功利性。利润虽然是每个参与企业谋求的目标,但不能成为整个生产价值链治理的目标,企业之间合作的目标是共同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衡量合作业绩的标准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交货期、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第三,突破了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目标的短期性。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实现共同生产产品的目标需要长期稳定的市场。企业之间频繁变换合作对象,将要冒失去市场的风险。能力互补要求

6、企业之间不断交流技术和信息。企业之间的合作是连续的,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全球生产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当发达国家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被分解之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进入世界市场和如何促进技术进步。按照生产组织方式,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有四种途径。,第一,最终产品的市场直接交易,即本国生产者与海外采购者之间的国际贸易。这是最原始的企业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在市场体制发达的今天,很少有生产者和采购者面对面的直接交易,中间商是市场直接交易的组织者。生产者面对的采购者有零售商、批发商、专业销售商、零部件采购者、出口代理商。,第二,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在本国设厂

7、,生产的产品供出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国际贸易,但是国际生产并没有代替国际贸易。生产组织者主要是跨国公司,它们以股权管理生产,也以非股权方式与受资国的企业合作。受资国的企业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进入国外企业的销售渠道。与公开的市场直接交易不同的是,跨国公司发展了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公司内部贸易。,第三,企业直接进入全球生产体系,成为主导企业的零部件或成品的供应商。目前, 发展中国家企业主要是进入采购者驱动的价值链,从事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也有一些国家参与了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如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与了电子产品和汽车生产的价值链。,第四,

8、众多的企业以产业集群参与全球生产体系,进入世界市场。产业集群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企业集中于一种产业,组成由竞争者、合作方、买方和供方组成的网络协作关系。以这种方式进入世界生产体系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发达国家企业制度发生变化,价值链中的不同功能被分布到不同企业,主导企业侧重发展设计、开发、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把加工制造等非核心能力转移到其他企业。这个变化使发达国家的主导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控制了世界市场,而国际贸易中的直接市场交易的比重下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世界市场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全球生产体系中,供货商不是直接进入世界生产,而是通过参与价值链进入市场。因此,它们必须接受主导企业的

9、制约,遵守统一的规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参与全球生产体系,将很难进入世界市场。,在全球生产体系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多种方式。台湾的原始设计制造商向美国品牌电脑生产企业提供产品,是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之间是如何合作的?,人们往往对大型企业情有独钟,经济学家也更注重研究大型企业制度。在实际生活中,中小企业是大量的,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就业、产出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贡献大于大型企业。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的经济作用甚至比发达国家更重要。它们在进入世界市场和获取先进技术方面比大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困难。那么,它们能否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解决这两个问

10、题?,发展地方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三类:一是市场直接交易;二是长期的契约合作;三是信息交流和互相学习。其实,还有一类合作类型,即众多企业采取联合行动。众多的企业组成地区产业集群,参与世界生产体系,进入世界市场,是企业采取联合行动的具体方式。,地区产业集群指的是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和联合。在同一地区集中了某个产业的投入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成品生产商。目前,发展中国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组成的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发展起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说,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地区产业集群。在此类地区产业集群中,企业的专业分

11、工程度较高,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家具产业集群有专门从事木材烘干的企业,因此企业的初期投资额不大。由于投入供给就在本地,采购成本低,所需的流动资本也不多。由于技术进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技术密集型的地区产业集群,典型的方式是高科技园。,四,标准与企业社会责任,介绍一种观点:对国际标准的看法:,1,以美国为主的多元模式,主导标准的能力强,国内的市场足够大的美国采用多元模式; 2,以西欧为主的聚焦模式,主导能力很强的欧洲,选取聚焦模式,通过欧盟的政策,欧盟规定欧洲国家在标准制定问题上要步调一致。3,以日韩为主的追随模式,主导能力较弱的,市场容量较少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可能更多要采取追随模式。4,无

12、法主导标准而沦为别国标准的瓜分对象。而市场容量很大,但是主导能力弱的国家,可能沦为多个标准竞争和瓜分的场所。,企业之间合作要求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相互兼容和相互衔接,标准要具备技术特性。在全球生产价值网络中,产业部门和产品(包括服务)种类繁杂,产品标准的数目越来越多,监督它的执行十分困难。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治理生产过程的标准,这就是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作为生产过程的通用标准,对它的认证和监督比较容易,成本也较低。这恰好符合世界生产体系治理以生产过程为取向的特点。,公司治理的规则有公司法和有关指导原则。目前,还没有类似公司法的全球企业治理规则,

13、涉及价值链治理的规则很少, 有些正在谈判中,有些还不能纳入谈判内容。,全球标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1,推进效率; 2,反映了对国际贸易与社会及环境关系的关注; 3,提高竞争力; 4,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新方式。,权力结构变化的微观基础:企业之间关系的治理,治理靠标准。标准制定和监督有多个主体:政府、企业和公众组织。,产品标准和生产过程标准 传统上,标准集中在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如,产品的尺寸、构成、性能、健康和安全。因此,产品标准具有产业部门的特点和技术特性,由私人企业或政府制定。20世纪50年代以来,产品标准开始国际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利用的资源是由社会上不同的人提供的。公司治理能力决

14、定了这些人之间活动的效率和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的能力。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界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良好的公司治理包括了企业行为的公开性和诚实性,这涉及公司的社会责任。它对增强市场信心、改善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基础,增加福利和财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1999年,一家咨询公司对23个国家的调查表明,普遍的认识是产品有益于健康和安全,生产过程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不雇佣童工应作为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被调查者中,三分之二的公民要求企业不但谋求利润、纳说、守法,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都是有道德的消费者,要求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并拒绝购买不履行社会责任企

15、业的产品和服务。,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全球企业参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希望企业自动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该倡议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说明了企业遵守社会标准的内容:1,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的行为,3,企业应支持结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力,4,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5,有效禁止童工,6,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9,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承诺担负社会责任的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获得了消费者和居民的支持

16、,增加了市场份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说明,消费者满意度等非财务业绩指标高的企业的在股市上的表现也较好。,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工厂制度和垂直一体化时代,公共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政策:(针对血汗工厂,对工人利益有所保护) 市场交易政策:反垄断法、公平交易法。 技术政策:一战后美国的R&D猛增,其它发达国家也如此。R&D在世界多数国家已成体系,由于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生产体系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正努力地把他们自身的公共政策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如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生产标准等。,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思考,财税政策:对生产过程征税的问题。 技术政策:研发体制、技术标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社会政策:社会责任,企业要承当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更需要给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环境。 市场政策:如何保障市场公平交易。,谢谢!,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