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4010015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静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想象画面,揣摩情感苏教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 23 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研究 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胡静一研究背景本文文采用的是“文包诗”的形式。是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目,文章蕴含着浓浓的亲情。“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在教学时我欲借助“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二研究的问题 “文包诗”这样的文章经常存在这

2、样的问题:文重要还是诗重要?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三方法思路 学生在古诗 70 首上已经积累过这首诗,了解过它的意思,因此对课文要表达的大致情感,学生也是略有所知。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诗歌,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四

3、教学实践 (一)教学思路(1)谁每逢佳节倍思亲?(2)“倍”是什么意思?(3)“佳节”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要每逢佳节倍思亲?整堂课就以解决这四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去读课文,在文中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去悟情,做到以问促读。在把文与诗结合起来这方面,我在让学生解决这四个问题中相机引出句子,让学生去读这些句子,对这些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进一步去品读,当学生读出感情后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再让学生去品读这句诗。 (二)主要教学环节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1、(出示望月图,音乐)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中最亲的人。每见月圆, 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

4、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的乡愁。“每逢佳 节倍思亲” 又是怎样的乡愁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一起响亮优美地读课题(齐读)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读读想想,体验节日快乐。1、佳节:佳是美好的意思,佳 节就是美好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佳节” ?(指名让学生说,老师点评你对中国传统节日很了解)2、课文中的“佳节”指什么节?(重阳节)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看看一千多年前 长安人是怎么过重阳节的?(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了。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长 安人是怎么过节的?什么是

5、“扶老携幼” ?老人和小孩都出来了,看来今天很(热闹)。他 们的心情呢?(兴高采烈)谁给“兴高采烈 ”换个意思相同的 词(神采奕奕、喜气洋洋)。我请表现好的小朋友读(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重阳节除了登高游玩,你还知道哪些习俗?这个答案就让胡老师来揭晓吧(播放视频)出示填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 们有的。有的。有的。(指名两个说,一个说完点评说的好, 谁能再完完整整地说一说)谁 能把这欢快的场面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评价:你读的真热闹。)齐读,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 佳节”。4、出示:此时的

6、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 乡的亲人。(指名读)(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能不能把“更加” 去掉?(不能) 为什么?触景生情,所以,他 每逢佳节倍思亲。5、看到别人是如此的高兴,而自己呢?出示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15 岁,离开家乡,两年)在家日日好,出门处处难。15 岁,还是一个孩子,就背井离乡,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病了晚上害怕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他是啊,在这两年中,遇到困难时,他会有什么 样的感 觉(指名两个人)(难过,孤独。)失去了父母兄弟的陪伴,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呀!两年,七百多个日日日夜夜,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出示配乐)两年来,王维每天挑灯夜读时,只有孤零零的一 盏

7、油灯与他相伴,王维会想吃饭时,王维一人端着饭碗,他会想有时生病了,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王 维又会想两年来,他在离家的每一天都在(点板书思念亲人),此时的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点板书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6、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时候,王维想到了(出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 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 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 这里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兄弟们头戴茱萸登高远眺;他们喝着菊花酒,吃着重阳糕,他们聚在一起吟诗弹唱)(相机指导:茱萸:) 师:是啊,吃着重阳糕,喝着菊花酒,你帮我插茱萸,我帮你插

8、茱萸,手挽着手一起登高游玩。让我们与王维一起重温那个充满欢乐的重阳节吧!师:然而,如今兄弟们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却 生:少一人,王维王维只身一人在长安,家乡却在山的那头, 这么遥远的距离,想 见却不能见。这就是 天各一方,不能相会。(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 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 们听出了什么?(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点评我听出了难过,思念。引读:此时此刻,王维想到了。课件出示句子此 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

9、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保重身体,有没有遇到困难啊,你快点回来吧,我 们都想你。)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 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 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出示整节文字配乐朗读)7、王维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 们对 自己的思念,他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王维带着无限的思念,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配乐朗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它的特点是古诗的意思就包藏在在文章当中,谁能带着你的理解说说古诗的意思。了解诗歌的我

10、意思或许你有更深的领悟,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学生配乐齐读古诗。)三拓展深化,体味思念 “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今天是春节,边疆的战士观看联欢晚会,想起父母,他此 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 ”来形容。今天是元宵节,爷爷奶奶不和我们在一起,我 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我 们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 ”来形容。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爸爸此 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 ”来形容。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师: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 经融进了我 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我们还知道哪些

11、写思念亲人的诗吗?2、老师向你们推荐三句:(出示卡片)3、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王维因为身处长安和家人天各一方写下的脍炙人口的思 乡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无论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远。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同学们, 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共同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教学反思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题是一句王维思亲的千古绝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读着文章这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情感对比,潜心会文。第一处对比:开课时,由“佳节”导入,唤起学生对过节时团聚、开心的心理体验,体会甜美的亲

12、情温暖。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教 师提到“提起过节,同学们都是满心的欢喜,洋溢着快乐,而唐代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 这样 的感叹:(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 过佳节的快乐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使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 第二处对比: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与王维当时的心情对比,回顾生活中这样欢聚过节,兴高采烈游玩的经历,体会王 维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时,眼 见别人家团聚而自己却不能与兄弟们团聚的孤独感和思乡情。第三处对比: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积淀的关键环节。这一段中诗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欢聚登高的时刻,再回到现在与兄弟们

13、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学生情感流露,欲要表达。此时,回到诗文,学生再来吟诵诗文,就显得字字传情,声声动情了。这样学生三次对比,走进文本就越深,也就越强烈地感受到王维思乡之苦, 乡情之浓。同时以“倍思亲 ”为主线层层递进 ,用一个“情” 字将之串 联成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心翻腾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充满乡愁的重阳节,使他们的心与王维的心在那一刻交汇。再加上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与诗人的情感交融,让学生在诵读 中感受,在体 验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五、研究结论分析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

14、应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知的距离。我这一节古诗课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呢?一、多方资源贯穿始终。在这堂课的始终我一直注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课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资源库了解李白写作静夜思的背景与情感;并从资源库中初步了解认识了王维并探寻了他的家乡;以及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这些都为

15、学习古诗,为理解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这些查询了解,有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如知道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因为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通过资源库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王维在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通过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才明白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在课后我又安排孩子们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网络自学杂诗等,让

16、孩子们达到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让孩子们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真正走进异乡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二、紧扣资源突破重点。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 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