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95171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城市职能分类(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第一节 城市化的涵义,普遍接受: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总结:城市化是由于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引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土地利用方式、思想观念、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变化过程,是工业化、非农化、产业结构转变的空间表现。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资本、人口、技术、产业、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是其外在表现。,1.健康(积极)的城镇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城镇数量和城镇规模增长适度,数量和质量同步上升。 经济的非农化、人口的城镇化、城镇设施的建设三者缺一不可 2假城市化(PseudoUrbanization) 过度城市化(Hyper Urbani

2、zation ) 3郊区城市化(Suburbanization) 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 乡村城市化(Rural Urbanization) 隐性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推动力,(一)农业发展是前提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阶段基本对应。 (三)第三产业也是城市化的推动力之一。特别是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将取代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城市化规律,(一)农业是基础,是前提。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非农产业(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二)城市化的速度、动力阶段性规律 (

3、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工业化阶段?),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拉平的“S”曲线 注意:不要把加速期的 30和 70绝对化。,城市化水平,三、城市化的解释模式推拉因模式系统分析模式政治经济学解释资本的“三次循环”,一、城市化的类型 二、城市化水平测度 1、单一指标法 人口指标与土地指标 2、复合指标法,第三节 城市化类型和测度,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以向心型城市化为主 二、外围市区(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 1、对外交通与城市化 2、工业扩展与城市化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三、郊区城市化 1、土地集约化 2、产业结构高度化 3、城市网络化,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4、世界城市发展简史 一、城市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城邦国家雅典的地理条件:平原地形,农田(耕地)肥沃,手工业原料(陶土、银矿)丰富,曲折的海岸线(便于商贸往来)。 古希腊城市特点:大多数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大都有城墙环绕;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地位;大都有中心广场,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物;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侧居住着富人;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人居住的地方;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城市统治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粮食,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经济发展(农工商)、防御、宗教、城乡关系、

5、公共空间、居住分化,二、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日耳曼人南下,罗马帝国消亡,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生活重心转入乡村,欧洲很多城市衰落。 衰落兴起 一些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 “自治市” 与城市联盟,2、近代城市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1)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工业城市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经济活动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在城市内部,中世纪紧凑的城市出现了向郊区发展的倾向。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城市密集地区,导致城市空间分布严重不平衡。 2)发展中国家殖民地城市与封建城市构成的二元结构

6、,3、现代城市 1)城市问题加剧 2)分散主义对策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三代卫星城的理论与实践 3)新城运动 4)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与绅士化(gentrification) 一个轮回:集中分散过渡分散再集中,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加快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 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城市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五、发展中国家成为城市化主体,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夏商周 黄河中下游。 城市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规模小,功能简单。 二、

7、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秦汉 经济功能大大强化,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周礼考工记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唐代以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体系是今天省、地、县三级行政区划的由来。 北宋 “城市革命”:城市商业空前发展,里坊制被打破。,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元、明、清 都城北京 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 大中城市大部分集中于东南沿海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到建国 (1)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以近代工商业城市为一方,传统的中心地城市为另一方的二元结构。 (2)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北方再次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区,其中东北

8、成为我国近现代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形成工业-城市密集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南京、广州,形成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组成的城市密集带的雏型。 广大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基本保持前工业社会特征。,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一)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城市化起步晚、起点低,波动大 2、乡村城市化 “过低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离土不离乡” 。 3、城市规模发展的变动较大 4、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 一个省区的城市化水平,不仅与工业化进展有正相关,而且与人口密度有负相关。 5. 郊区化、都市带、城市群开始出现 6. 1978年以后东部快于西部,南方

9、快于北方。 7. 部分城市走向国际化。 8、各种城市化力量并存,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的职能分类 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结果准确,过程繁琐,工作量浩翰异常。 2.残差法-简单但不准确 3.区位商法 原理:实质是认为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结构。大于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 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i部门职工人数;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 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 为全国总职工数。为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

10、动部分的部门。,4.正常城市法 原理:选定一“正常城市”作为衡量所有城市应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标准。 结论: (1) K值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是有差别的。经济发展较早,制造业高度专门化的美国东北部城市,除了制造业以外,其它部门的非基本部分的比重(K值)都比发展历史相对较晚、城市密度相对较小的南部和西部要低; (2)各部门的K值以及K值的和,随着城市规模级别的上升而提高,证实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城市的非基本部分一般也相应增加。 评价:颇有新意,有较大主观性。,5.最小需要量法 原理:城市经济的存在对各部门的需要有一个最小劳动力的比例,这个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务需求,一个城市超过这个最小需要比

11、例的部分近似于城市的基本部分;把城市分成规模组,分别找出每一规模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以这个比重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门的最小需要量。一城市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把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加起来,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结果:证实了城市的非基本部分随城市规模的增大而提高。 评价:首先,所选城市的代表性受到了怀疑。另外,按照厄尔曼等的方法认为具有最小需要量比例的城市能满足自身需要,其余城市都有输出,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输出,却没有一个城市需要输入。,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规模: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

12、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城市越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城市内的交换量越多;城市居民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较为齐全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和设施。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生产和服务是维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动部分比重较高。 城市性质: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 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区位: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因依附于母城,可以从母城取得本身需要的大量服务,非基本部分就可能较小;远离大城市的独立城市因必须建立自己较完整的服务系统,非基本部分就较大。 发展历史: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

13、系,B/N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则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可能较大。 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四、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城市在自身地域界限以外地区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若这种能力旺盛,城市就会成长;若这种能力衰弱,城市就会萎缩。这是因为,一个城市为外界提供的服务越多,反过来的利益也越多,刺激自身的经济越多样化,也就越有实力组织扩大再生产,由此导致城市迅速成长。 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第二节 城市职

14、能分类方法 一、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一)城市职能 1、职能是指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因此城市职能就是城市所具有的作用。 2、雅典宪章:城市具有为居民提供居住、工作、休息和交通服务的职能。 3、于光远:现代城市具有流通、服务、文化、管理和科技、交通职能。,4、英国著名地理学家Carter另辟蹊径,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将城市职能归纳为三类: 中心地职能:为广大邻近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包 括物质的、精神的和管理的)的职能。 交通职能 特殊职能指为非邻近地区的资源提供加工服务的职 能。 据此他认为城市职能是由三方面决定的: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作用;与专门化有关的城市社会经济特殊方面

15、;职能与区位关系。 总结: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概念的着眼点就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二)城市性质 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代表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 (三)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后者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16、(1)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规划的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城市职能的完全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2)城市性质的确定一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在方法论上一定要眼睛向外,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城市间对比的方法、城市经济结构分析的方法。 (3)城市性质对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区别对待,用于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时,表达不宜过泛,以便于指导实践,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确。 (四)青岛城市职能与性质 五大基地:基础雄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和东北亚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和海洋产业基地;国内外知名的海滨度假基地。,八大中心:以港为本,逐步实现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 。 集聚和辐射半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影响力和竞争力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 人类家园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的山水田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