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088455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遗传专业 姓名:张红 学号1310170039 导师:张斌,基因工程,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原称遗传工程。从狭义上讲,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DNA和RNA的提取和纯化 PCR扩增 构建基因文库,从基因文库中“钓”取,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限制酶的切割与连接,农杆菌转化法等,分子杂交及DNA测序,基因工程主要技术,DNA和RNA的

2、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基因扩增技术-PCR反应,分子杂交,DNA序列测序,1,2,3,4,5,一、DNA和RNA的提取和纯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最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核酸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 。 一般程序 1、供体的核酸分离 供体细胞培养 收集(菌体)细胞 细胞破碎 分离总DNA 分离细胞器 分离总RNA 分离细胞器DNA RNA poly(A)RNA 特异性RNA 染色体DNA(组建基因组文库) cDNA(组建cDNA文库),DNA提取的几种方法,(1)基因组DNA的提取 CTAB法 SDS法 其它 (2) 非基因组DNA的提

3、取 质粒DNA的提取 碱裂解法 煮沸法 线粒体、叶绿体DNA的提取 差速离心结合SDS裂解法,基因组DNA-CTAB法原理(植物DNA提取经典方法),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并与核酸形成复合物。 该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 NaCl)是可溶的,通过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注:CTAB溶液在低于15 时会形成沉淀析出,因此在将其加入冰冷的植物材料之前必须预热,且离心时温度不要低于15。,CTAB法流程图,植物材料,裂解液

4、,上层溶液,液氮研磨,抽提,细胞裂解,干燥溶解,离心洗涤,酒精沉淀,DNA溶液,质粒DNA碱裂解法,碱裂解法由Birnboim和Doly设计并于1979年发表,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在pH高达12.5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 当以pH4.6的KAc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 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

5、下来而被除去。,对数期菌体,溶液III中和,溶液I充分重悬,溶液II裂解,上清液,抽提,离心洗涤,酒精沉淀,干燥溶解,沉淀,质粒DNA溶液,碱裂解法流程图,蛋白质的去除: 酚/氯仿抽提 使用变性剂变性(SDS、异硫氰酸胍等) 高盐洗涤 蛋白酶处理 多糖的去除: 高盐法:用乙醇沉淀时,在待沉淀溶液中加入1/2体积的5M NaCl,高盐可溶解多糖。 用多糖水解酶将多糖降解。 在提取缓冲液中加一定量的氯苯(1/2体积),氯苯可以与多糖的羟基作用,从而去除多糖 。 用PEG8000代替乙醇沉淀DNA:在500L DNA液中加入200l 20% PEG8000 (含1.2 M NaCl) ,冰浴20mi

6、n。,多酚的去除: 在抽提液中加入防止酚类氧化的试剂:-巯基乙醇、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二硫苏糖醇等 加入易与酚类结合的试剂:如PVP、PEG(聚乙二醇),它们与酚类有较强的亲和力,可防止酚类与DNA的结合 盐离子的去除: 70的乙醇洗涤,总RNA的提取,根据所用蛋白质变性剂种类不一样分为以下三种制备方法: 1)热苯酚抽提法 2)胍盐法:异硫氰酸胍和硫氰酸胍 3)LiCl/尿素法 其中以胍盐法最好,对于从那些RNase含量很高的组织(胰脏)中提取RNA特别有效,可使RNase迅速变性,制备的RNA有较高翻译活性。在RNA制备中,细胞破碎与蛋白质变性是同步进行的。,二、凝胶电泳,常见的凝胶电泳,琼

7、脂糖凝胶电泳,凝胶电泳的原理: 分离原理-在电场的作用下,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检测原理-溴化乙锭(EB)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射荧光,当用EB对DNA样品染色时,加入的EB就插入DNA分子中,荧光强度与DNA含量成正比。,琼脂糖凝胶电泳分辨大小在0.1-60kb间的DNA片段;而要分辨较小分子质量的DNA 片段,要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它的分辨率在0.001-1kb之间。,聚丙酰胺凝胶电泳,三、基因扩增技术-PCR反应,1. PCR的发明,(1),(2),Mullis由此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1985年Cetus公司的科学家K.B. Mullis发明了PC

8、R,使这一设想变成现实。,1971年Khorana提出体外人工复制DNA的设想。,当时由于引物和DNA聚合酶及DNA测序技术都没有解决,设想未能实现。,2.PCR的发展过程: 开始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Klenow片段,该酶不耐热,每次加热变性DNA后都要重新补加。耗时、费力、易出错。耐热DNA聚合酶的应用使得自动化,1986年 H.A. Erilish从嗜热 水生菌分离出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代替大肠杆菌DNA聚合酶Klenow片断(37 oC ),PCR技术才进入实用阶段。,1988年 R.K. Saiki 把Taq DNA聚合酶用到PCR反应中。使 PCR自动循环仪成为可能。,

9、1988年 Cetus公司发明自动热循环仪。,3.基本原理,模板DNA变性,引物DNA复性,引物DNA延伸,双链DNA在受热后,配对碱基的氢键断裂,DNA两条链分开成为单链。,TGCATGCAT,ATCTTGAAC,TAGAACTTG,ACGTACGTA,TGCATGCAT,ATCTTGAAC,3,5,5,3,3,5,5,3,TAGAACTTG,ACGTACGTA,95oC,(1)DNA模板变性,模板,模板(template),95oC,TGCATGCAT,ATCTTGAAC,3,5,5,TAGAACTTG,ACGTACGTA,3,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小片断,碱基顺序分别与所要扩增的模板DNA

10、双链的5端相同。,(2)DNA模板与引物复性,模板,模板,ATCTTGAAC,5,3,ACGTACGTA,5,3,引物,引物,引物(primer):,40-65oC,DNA聚合酶按碱基配对原则在模板上延伸DNA链。,(3)DNA链的延伸,TGCATGCAT,ATCTTGAAC,3,5,5,TAGAACTTG,ACGTACGTA,3,模板,模板,ATCTTGAAC,5,ACGTACGTA,5,Taq,Taq,72oC,理论上25-30次循环就可以合成225-230条DNA。,变性复性延伸。,(4)1个循环的结果,(5)新一轮循环开始,总体积 50-100 l Buffer 缓冲液 dNTP 原料

11、 Primer 引物(0.1-0.5 mol/L) DNA分子 模板 (50-100ng ) Taq酶 DNA聚合酶(0.5-2.5 U/50 L ),4.反应体系:,5. PCR的应用,理论上只要一条模板链,32次循环就可合成约109条!,(1)扩增某一段DNA,从基因组中扩增; 从载体上扩增; 组织样本原位扩增; 微量残留DNA扩增; 分析模板序列;,在基因的某处引入核苷酸突变(缺失、重复、插入、替换等)。,(2)基因的体外诱变,技术关键:,利用引物的5端序列不要求与模板严格配对,设计引物时引入突变序列。,五、分子杂交,概念:将存在于凝胶中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印迹)于固定化介质上并加以检测分

12、析的技术。可用于从基因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等。 目前常使用的主要有Sour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Western杂交和原位杂交等。,核酸分子杂交,核酸分子杂交技术(DNA/DNA or DNA/RNA),是在1968年由华盛顿卡内基学院(Cav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的Roy Britten及其同事发明的。 所依据的原理是,带有互补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单链DNA或RNA,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其相应的同源区段将会退火形成双链的结构。,DNA-DNA 杂交双链分子,同源或部分同源探针 总cDNA探针 特异性cDNA探针 人工合成的寡核甘酸探针,探针标记

13、,放射性标记 32P,3H,35S,14C,125I 等 非放射性标记 地高辛,生物素,荧光素等 用于标记dUTP,Southern 凝胶转移杂交技术,如图: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将含有DNA片断的凝胶放入变性溶液变性后,将硝酸纤维膜(NC)膜放在胶上,上面放吸水纸巾,利用毛吸作用使胶DNA转移质NC膜上,然后利用杂交技术检测NC膜上的DNA片断。,1979年,J.C.Alwine等人发展而来,是将RNA分子从电泳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其他化学修饰的活性滤纸上,进行核酸杂交的一种实验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与萨瑟恩DNA印迹杂交技术十分类似,所以叫做诺赛恩RNA印

14、迹技术(Northern blotting)但它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用于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而将蛋白质从电泳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同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的特定蛋白质的抗体进行反应,这种技术叫做韦斯顿蛋白质杂交技术(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是将分子杂交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它是利用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在组织、细胞及染色体上检测特异的DNA或RNA序列的核酸杂交技术。如菌落和噬菌斑印迹法(colony and plaque blotting);,五、DNA测序技术,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二、Maxam-Gilbert化学分析

15、法,双脱氧链终止法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核酸测序技术,由Sanger等1977年提出。主要用于DNA基因分析。,Frederick Sanger, 1980年Nobel Prize化学奖,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的自动化,用四甲基若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作荧光剂,预先标记M13引物DNA5-末端,按标准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同引物进行反应,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在电泳过程中,用激光激发电泳的片断产生荧光,被荧光感受器接受,最终转换成电信号,被计算机读出,或打印出来,二、Maxam-Gilbert化学分析法,1977年,哈佛大学的A.M. Maxam和W. Gil

16、bert发明。 用化学试剂处理末端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断,造成碱基的特异性切割。由此产生的一组具有不同长度的DNA链的反应混合物,经凝胶电泳按大小分离和放射自显影之后,便可根据x光底片上所显示的相应谱带,直接读出待测DNA片断的核苷酸序列。,Walter Gilbert, 1980年Nobel Prize化学奖,常规的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方法:除了凝胶电泳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DNA 测序技术,还涉及细胞转化、文库构建、酵母双杂交技术等。,噢噢噢!,GAME IS OVER.,与待扩增的模板DNA区段的两3端序列互补( 5端相同)的短DNA。,引物(primer),位置,3,3,即2.751011 bp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