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0072472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12 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轮子的故事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本课选择一项具体的技术发明轮子,让学生了解轮子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用我们的双手也可以做成一辆小车,并且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动手制作活动中。通过阅读和安装轮子的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认识到科技产品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对轮子不陌生,每天都能见到汽车、生活用品上的轮子。但他们对轮

2、子的作用、发展史就相对模糊了,本课在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其体验轮子的创造发明历程,认识轮子发展大致过程,体会轮子的作用。【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阅读轮子的发展历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科学探究: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2.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科学态度: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轮子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难点: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圆柱形吸管8支,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只、吸管1根、车轴2

3、根,剪刀、胶带。教师演示材料:重物一箱,管子8段,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真实经历,体验轮子的作用1、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箱礼物,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把这箱书推到讲台前面来?学生尝试。师:看来啊这箱书实在是太重了,那请小朋友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一个小朋友就能很轻松地把这箱书推到讲台前面来呢?活动:两个学生演示利用塑料管推动箱子。汇报交流:两次推箱子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体验轮子的作用师: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边讲边演示:我们先用一根手指通过橡皮筋拉动盒子,感受一下需要多少力气,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然后再把吸管放到盒子下面,用同一根手指通过橡皮筋

4、再拉一拉盒子,感受一下需要多少力气,比一比两次感受有什么不同,橡皮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3、学生分组活动:利用盒子、吸管感受滚木的作用。汇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两次拉动盒子的感受,橡皮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4、小结:看来,这些圆圆的滚木确实伴我们省了很多力气,你们看,聪明的古人就曾用这样的方法搬运重物。(PPT出示古人利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图片)5、思考:刚才我们利用滚木拉动重物时,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学生讨论。师:滚木的使用让搬运重物轻松了许多 ,但是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需要不停的移动滚木,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PPT出示木轮。设计意图:真实体会轮子的作用。学生通过推重

5、物活动来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引发学生研究轮子的兴趣。把学生实验中推改为拉,让学生通过橡皮筋拉动重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在桌面拉动重物和在圆柱形物体上拉动重物所用的力量不同,还可以根据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来判断轮子是不是省力。二、师生互动,讲述轮子的历史1、观看视频:轮子的历史 2、学生活动:先给图片排序,再在小组内讲一讲轮子的发展经过。3、学生展示排序结果,并上台讲一讲轮子的故事。4、小结:轮子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改进,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固,也越来越平稳了。5、生活中的轮子师:小朋友,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轮子啊?学生汇报。小结:小朋友们找了这么多轮子啊,看来轮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

6、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例子。课件:轮子应用。6、欣赏新型轮子师:同学们,现在人们仍在不停地研究制造更好的轮子,我们来欣赏一些新型轮子。出示新型轮子:无充气轮子,可折叠轮子,会发光的轮子7唱一唱,夸一夸轮子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么多神奇的轮子,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夸一夸轮子吧!设计意图:通过科技史的学习,体会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先通过一段视频介绍轮子的发展历史,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图片给轮子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排序,然后对照图片讲一讲轮子发展的过程,这样设计降低了学生讲故事的难度,又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再让学生展示排序结果,在讲台上讲一讲轮子的故事,并完成板书。唱一唱环节不仅是对轮子在生活中

7、应用的小结,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孩子们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稍作放松。三、亲手实践,感受轮子的作用1、认识材料,交流制作方法师:动手之前先动脑,怎样才能把轮子安装到车身上面去呢?学生交流小结制作方法:方法一:给盒子戳4个洞,车轴穿过小洞,装上轮子。方法二:将吸管粘在盒子底部,把轴穿过吸管,再装上轮子,吸管相当于轴套。2、学生活动两人一组选择一种方法制作小车。3、分享、展示,交流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轮子是不是很对称?位置是不是很恰当?轮子是不是能够很快地转动?滚动过程当中能不能保持方向的稳定?设计意图:动手实践,给小车安装轮子,是要让学生经历一次制作活动,尤其是学生将小车制作完成之后进行的分享交

8、流,比如“轮子是不是很对称”、“ 位置是不是很恰当”、“ 轮子是不是能够很快地转动”、“ 滚动过程当中能不能保持方向的稳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科技产品就是在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中逐步完善的。四、总结拓展:1、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轮子的故事,好玩吗?轮子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拓展延伸:小朋友们,其实人们仍然在不断改进着轮子,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给那些物体装上轮子,课后把你设计的轮子画下来。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长时间对同一事物保持兴趣并持续研究的专注力。【板书设计】 轮 子 的 故 事【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真实

9、体会轮子的作用。学生通过推重物活动来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引发学生研究轮子的兴趣。在教学当中,我经过反复试教,把学生实验中推改为拉,让学生通过用橡皮筋拉动重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在桌面拉动重物和在圆柱形物体上拉动重物所用的力量不同,还可以根据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来判断轮子是不是省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二个的活动:师生互动,讲述轮子的发展史,这是本课的一个主要活动。它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科技史的学习,体会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教学中先通过一段视频介绍轮子的发展历史,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图片给轮子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排序,然后对照图片讲一讲轮子发展的过程,这样设计降低了学生讲故事

10、的难度,又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并很巧妙的完成了板书。第三个活动:动手实践,给小车安装轮子。这里是要让学生经历一次制作活动,尤其是要思考实践怎样让小车轮子转得更加的灵活?课堂上,一个学生说把车轴直接固定在车身底部,于是我及时出示了这样的车子,学生很快发现由于车轴固定,轮子无法转动。这时我们再提供两根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来改进自己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的车轮转得更加灵活。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剪取适当长度的吸管,比车轴略短点;第二个将吸管固定在车身上面;第三将车轴穿过轴套,安装轮子;第四部进行调试和改进。将小车制作完成之后要进行分享交流,比如轮子是不是很对称?位置是不是很恰当?轮子是不是能够很快地转动?滚动过程当中能不能保持方向的稳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科技产品就是在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中发展进步的。 关于课堂评价:孩子渴望被肯定,尤其低年级的孩子,一朵小红花就有可能激发他无限的动力,教师要舍得去评价,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小组评价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每次活动中及时给予评价,促成你争我赶的局面,让孩子更加投入课堂活动,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同时又能不断约束自我,规范课堂行为。以上是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